APP下载

地方高校劳动教育课的实践与探索

2022-01-25杨富国陆冠尧陈忻包艳萍彭安安

科技风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育课劳动课程

杨富国 陆冠尧 陈忻 包艳萍 彭安安

摘要: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不断进步,学生整体素质在不断加强,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员的需要,但学校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学生劳动观狭隘。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劳动素养培养,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下劳动强度大的职业要求,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教育课程是提升学生德育教育质量的重要课程,学校需要对自身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找出自身劳动教育课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保证地方高校通过劳动教育课程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关键词:地方高校;劳动教育课;实践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正在我国着力构建,建设的重点是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提出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要有开放性、综合性的特性,学生的整个学习历程都需要劳动教育。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包含全过程育人的三段统筹一体化和全学科育人的五育融合一体化两方面的深刻内涵,而其在劳动教育课程中的具体实现需要劳动教育大概念作为阶梯和基点加以转化。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1]。学生经过每年的实际劳动锻练,能够强化学生缺乏的劳动意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慢慢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劳动,磨砺劳动素质[2]。教学改革越来越往纵深发展,现在也越来越观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加强劳动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也符合新教改的要求[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是把专业课程教育与劳动教育融为一体,学生缺乏的劳动素养也慢慢地增长,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创新创业做好准备。

1 地方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的重要性

1.1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

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不断发展的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地方高校是大量科学技术人员密集的地方,地方高校每年都会毕业成千上万的本科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有效推动。地方高校在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劳动教育课都是他们来参加,没有一个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观念不强、劳动教育匮乏等问题,因此,为了探索适合地方高校学生的劳动教育课,地方高校应该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地方高校的劳动教育课一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二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三是培养学生的正确劳动观;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技术本领的掌握,开设劳动教育课是有益的;对于学生认识到劳动光荣,从学生角色到技术人员角色的转变,开设劳动教育课是有必要的[4]。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劳动教育课是可以做到的,为其将来在社会上做一个有尊严、高素质、快乐的人做好充分的劳动心理准备。

1.2 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家庭劳动对许多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为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家从来不需要劳动,日常生活也有家长安排,使得学生缺乏团队合作能力,劳动技能差,劳动素养不高,在社会上与别人沟通能力有待提高,这样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比较难,想要发展劳动教育,进程会很慢,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能提高。大学毕业到单位上班,劳动强度会比学校大很多,没有好的身体素质不行,而很多学生不重视自已的体力锻炼,在新时期的学习过程中,增加学生的体能训练是必要的。劳动教育课程中的劳动含量不大,比体育课少很多,劳动种类有很多,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来安排,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教育课程是能够做到的[5]。

1.3 提升学生的课程实践能力

劳动教育课程的实际开展方式,可以根据专业的特点来安排,如旅游专业可采用职业体验,建筑专业可采用作品设计制作,化工专业可采用社会服务,环境工程专业可采用考察探究,服务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四种形式实施包含了所有的劳动内容,如旅游专业学生在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可以采用导游职业体验行式,植入考察探究,让学生出力流汗,带着任务和问题,这样可以手脑并用,化工专业学生可采用服务性劳动教育如配制酒精洗手液,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生产劳动教育可以通过设计污水处理装置来实施。考察和探究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劳动教育所有内容的落实过程都包含探究的要求,社会服务一般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社会和大众的需求,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方案,来满足这种需求。职业体验究是要带着问题体验。这些都需要有科学理性的研究精神,劳动者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究。

大多数学校会根据学生的专业性质以及实际情况来进行劳动课程的定制,其在实施的进程中对学生日后的工作需求也有帮助[6]。在劳动教育课程上,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提升对自身所学知识的认知程度,不断应用自身的知识,以及根据实践情况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体系与学习方式。

2地方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地方高校劳动教育意识不足,重视度不高

目前地方高校劳动教育还是不被教师和学校重视,主要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束缚,教师和学校只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劳动教育工作不能得到有效开展,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另外,有的地方高校的教学大纲中,劳动教育课程缺少或者课时不够,在专业课的教学里,也不安排劳动教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没有得到提高。虽然有的地方高校有劳动教育课程,但是劳动课程的教学大纲不规范、不详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明确。或者,最基本的上课教材也没有,劳动课程的学习就不能有效開展。

2.2 缺少完善的检测评价机制

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学习质量的快速判断需要通过检测与评价来进行,学生在劳动教育课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效率等方面,学校不是很了解,因为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判断的评判标准没有制定。在没有合理的劳动评价指标,在进行劳动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就缺少完善的检测评价机制。学校对学生实际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依据是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就是一个依据,没有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就不好评价,这样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的主观意愿有时在评价中占比就会偏大,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质量不能保证。

2.3 地方高校劳动教育形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方高校在劳动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上,多数学校对学生的劳动培养很注重,而忽视了学生的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教育课一般以搞卫生为主,教学内容单一、也较为老套古板,不能与时俱进,应紧跟时代步伐。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成长与发展,也难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另外,有的地方高校,学生的学习内容基本上与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课程内容没有关联。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教育课程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的专业技能不仅没有提高,劳动观念也没有加强。学校只有改变这样的状况,才能调动学生对劳动课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本来的作用。许多地方高校在劳动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上不科学,不同的专业,进行的教学形式相似,教学方式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践能力及时调整,不能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重要价值,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也感受不到快乐,劳动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也大同小异,学生常常就会出现不高兴的情绪。其教学内容往往千篇一律,学生往往就会比较抵触劳动教育课程,地方高校劳动教育效果就会不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被激发,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3 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的实践路经

3.1 与时俱进的课程指导理念

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锻练与成长,这是劳动教育课程的初衷。学生能够理性地观察人类、自然和自身,这是劳动教育课程的培养成果。实际上,劳动教育是伴随学生一生的教育,学生经历的每一件事情以及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渗透劳动教育。因此,劳动教育课程需要重新合理规划与设计,在课程中应将新时期劳动教育理念作为中心伞状辐射,教学大纲中安排的劳动教育课程学时有限,劳动教育课应该与其它专业课程相互结合,专业课程中也有劳动的元素,可以加以充分利用,也会对劳动教育起积极的作用,这样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就能够被学生深刻地领悟。重视和强化劳动教育,首先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在劳动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改变他们以前对劳动观的不正确理解,如劳动精神,劳动意识等。地方高校强化劳动教育最有效的措施和方式就是用体力活作为劳动教育课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也不是高高在上,不可及的,也是可以通过实际劳动能理解领悟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劳动教育课的开设,与以往不同。以前开设的劳动教育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意识。目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现代技术教育崇尚技能、劳动光荣,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劳动教育课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劳动教育课作为一个实施平台,地方高校学生的技术技能与综合素养教育就会大大加强。

3.2 让劳动教育高光凸显

美术用语-高光,定义是当光源照射在物体上面并反映到人的眼睛里而凸显出的最亮的部分。实践综合类劳动课程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是将跨学科研究性的学习,在劳动过程中体现出来[7],在劳动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不能马上解决,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带着好奇心去劳动,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克服困难,在劳动过程中体验曲折、失败和再修改。创造性劳动,在劳动中流的不仅仅是流汗,也收获了丰富的劳动成果,在劳动中不要只顾干活,也要反思,不仅感受劳动教育的快乐,也有自已对劳动的理解。让劳动教育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每个学生有自已的闪光点,体现新时代感而高光凸显,学生就会全面提升。

3.3 劳动教育课也是宝贵的美育教育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的美学命题,不仅作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著名论断,而且肯定了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所起的重大的作用。20世纪以来许多文化学者、美学家、思想家一致认为劳动创造了美。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美的生活和生活中的美,离开了人们的劳动生产,都是很难存在的。要想学生真正理解生活美的深刻内涵与意义,只有让学生参与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青年学生要想懂得劳动美与生活美,只有在生活中创造美、鉴赏美、发现美、体验美,在参与劳动中,接受劳动教育,就会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了美好生活;财富通过劳动才能得到,创造美好的人生需要依靠劳动,这些能被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只有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参加动手劳动,才明白劳动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才会被理解。只有看到用自己的双手,经过劳动创造出来的果实,才会真正理解劳动最幸福。劳动创造美的时候,自已也会美在其中[8]。

结语

劳动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在新时代有新的要求。地方高校应该看到自身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中存在的不足,需要根据人们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改进,让地方高校劳动教育课程随着时代的步伐而与时俱进,这样学生通过劳动就会自觉提升自已的劳动能力,专业技能也随之提高,也明确了自已的人生价值观,不会认为劳动教育课不开也行,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越,学生会更加喜欢上劳动课。劳动教育课程不是一般的科研训练就能够代替的,更不是可有可无。劳动教育课的特征应该具备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具有独有的综合育人功能,劳动教育课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应该引起地方院校的认真对待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刚,吕立.杰大概念视域下我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科学,2020,36(5):19-26.

[2] 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39(11):12-17.

[3] 卢璐,方永航.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的实践理论与创新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13):36-37.

[4] 綦晓卿,胡荣花,王冰俏.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的实践与探索--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6):62-65.

[5] 王钦.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的实践与探究[J].福建茶叶,2020(4):200-201.

[6] 雷世平.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劳动教育实践与探索一长沙航空职院坚持25年开设劳动教育课[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8,24(06):147-149.

[7] 李晓燕.融通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理念”开发劳动教育课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 2021(6): 46-49.

[8] 张焕琴,王胜国.劳动教育课: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与综合育人功能[J].保定学院学报,2021,32(2):100-105.

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19JXTD078);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质量工程2018年度立项建设项目(教学团队No:8); 2020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课程思政”教改立项建设项目(NO:35);2020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NO:28)

作者简介:杨富国(1964—  ),男,江苏南京人,博士后,教授级高工,研究方向:水處理技术。

猜你喜欢

教育课劳动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热爱劳动
省长上了一堂“教育课”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