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城市如何实现海洋三产融合发展探析

2022-01-25陈笑月上海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建筑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海洋融合发展

陈笑月(上海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1 海洋产业发展分析

海洋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动力引擎,世界海洋产业发展增速明显加快,年均增长率超过 10%。从全球格局来看,海洋产业出现重心东移的趋势,一些东亚国家海洋经济占 GDP 比已达 15%~20%;从科技引领来看,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在海洋高新技术领域占据着全球的制高点。

我国是海洋大国,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目前距海洋强国差距明显,海洋资源的利用率和海洋产业效益都比较低[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己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等海洋强国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也明确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

2019 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 89415 亿元,比上年增长6.2%,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9.0%,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比为 17.1%。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729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31987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3700 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的 4.2%、35.8% 和60.0%。

2 海洋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目标

从发展机遇来看,海洋强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省、青岛市和即墨区均提出了海洋产业发展目标;从市场需求来看,人们对健康品质生活的追求日盛,对中高端海产品、海洋功能产品以及海洋休闲旅游催生出新的消费需求;从区域适宜性来看,项目具备发展海洋三产融合得天独厚的条件,率先在青岛东海岸打造海洋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2]。

在海洋产业发展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均有各自成功的案例,但以海洋牧场为引导、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项目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这也是“先导区”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从根本上破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产业如何融合发展。在经过各方多地充分调研、多次研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区域产业规划原则、构建海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思路,确定了产业定位体系,形成了海洋三产融合体系。

3 海洋产业三产融合产业定位

3.1 产业筛选原则

青岛海洋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的重要先导示范之一就是创新海洋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青岛新旧动能转换样板,助力青岛“海洋攻势”。在这个发展要求下,区域的产业定位遵行三大原则为:高端引领、融合发展和重点突破。

(1)高端引领。定位高端,探索海洋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致力于成为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引领

(2)融合发展。陆海一体,以陆促海、以海兴陆;三产融合,基于渔业发展业态丰富且联动发展的产业门类

(3)重点突破。有取有舍,基于基地资源条件,重点

发展具备基础条件、市场潜力、产业带动性的领域。

3.2 海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思路

先导区旨在海洋三产融合发展进行探索突破,构建一个绿色高效、弹性有机的现代化海洋产业示范区和海洋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带。

(1)构建海洋一产总体架构。海洋一产是本项目的发展基石,因此,在产业体系搭建之初需确定海洋一产的总体架构。海洋一产板块是以海洋牧场为基础,形成陆海接力养殖为核心,形成现代化海洋养殖链条。整个海洋一产架构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即陆基、海域及渔旅融合板块。

(2)海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思路。海洋一产的发展将会衍生出海洋二产、海洋三产的需求,最直接的是养殖业的链条延伸到海洋生产加工,以及为海洋生物、海洋食品提供原材料,此外还会衍生出海洋渔业装备、海洋信息管理、海洋环保产业等产业需求。同时海洋一产的发展需要物流仓储、展示交易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生活服务、公共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的配套,同时也会衍生出相关的研学旅游、研发孵化、文化创业等产业业态[3]。

由此形成了海洋一产(海洋牧场、陆基养殖)衍生海洋二产(科技型产业、生产制造)、海洋三产(包括生产型和生活型服务业)的产业生态圈,详见图 1。

图1 青岛某片区海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思路

3.3 运用筛选模型确定产业定位

海洋产业(重点是二、三产)体系构建运用了三轮筛选模型,每轮的筛选从不同的维度,层层研究最终确定产业体系及细分方向。

(1)结合特定资源依赖、市场空间有限、存在行业壁垒三个维度,将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列为产业负面清单,应予以剔除。

(2)基于上位规划,研究《青岛市“海洋+”发展规划(2015-2020 年)》以及《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作战方案(2019-2022 年)》规划,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文化旅游、海洋健康体育、海洋高效物流、海洋新材料、海水利用、节能环保为上位规划重点鼓励方向;基于核心资源(海洋牧场),海洋渔业、研发中试、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具备发展需求。从区域联动角度,联动区域内产业发展,同时依托本地制造业基础,重点布局海洋生物、海洋环保、海洋信息、海洋装备以及旅游、健康、商贸等现代服务业。

(3)基于多重维度确定主导产业细分领域。围绕市场增长情况、行业投资价值以及市场供需情况,确定海洋渔业、海洋生物、海洋环保、海洋信息、海洋休闲旅游六大主导产业的细分方向。

海洋渔业的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海水养殖占比达50.7%;青岛渔业养殖以鱼虾贝藻为主,水产加工“两头在外”,本地加工占比低,缺少养殖加工全国性大品牌,本项目建议依托海洋牧场及陆基养殖基地,明确主打养殖产品,并做专做强,形成品牌。

海洋生物近年来市场规模增速显著,但占海洋经济比例不到1%,未来空间巨大。青岛的海洋生物产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产业层次偏低,高端生物制药缺乏。本地基础科研能力强,但成果转化为痛点,生物制药产业要在空间形成集聚依赖政策、人才、平台等因素。本项目建议以一产养殖产品为原料,重点发展深海/远洋生物资源开发、近海生物资源养护、创新海洋药物等。

海洋环保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带动性,我国在海洋环境监测、海岸带资源环境利用、海洋生态修复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从区域条件来看,结合片区紧邻的某国家级海洋实验室在海洋生态学和近海环境保护等方面具备科研基础优势,从区域海洋环保需求角度,建议本项目重点发展海洋环境质量监测、海洋灾害监控预警及应急机制、海洋环境修复等。

海洋信息产业已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主要动力来自于军民两端需求的齐增长。我国的海洋信息产业数据获取主要集中在近海,长期性、常态化的海洋和海底观测或检测还处于起步状态。结合区域紧邻的某国家级海洋实验室在海洋信息领域的研究方向,从海洋牧场和养殖工船搭载信息化手段角度,建议本项目重点发展海洋开发信息系统、海军电子综合信息系统、海洋管控信息系统等

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世界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位,并发展迅速呈现由海岸和近海工程向深海工程推进的趋势。从海洋一产的装备需求角度,建议本项目重点发展高端渔业装备、水下检测装备、深海探测装备、信息传输安全装备等。

海洋休闲旅游产业增速显著,占海洋产业比重不断增长。青岛自然观光、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且不乏特品级资源,旅游市场竞争激烈。通过对市场的分析,建议本项目重点发展海洋主题游乐、海洋科教旅游、海洋健康养生游、海洋休闲运动等。

3.4 海洋三产融合体系

通过三轮产业筛选的研究,最终确定本项目的“2+5+2”的产业体系,即核心圈是以“现代智慧”为关键词的海洋牧场、陆基养殖两大海洋渔业;拓展圈是以“科技创新”为关键词的海洋食品、海洋生物、海洋环保、海洋信息、海洋装备五大海洋科技产业;延伸圈是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展示交易、文化创意为代表的“创意”海洋生产服务业及文化旅游、科普教育、健康养生、休闲体育为代表的“休闲”海洋生活服务业。

“2+5+2”产业体系又是海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关系,三大产业互联互融,为先导区构想一个绿色高效、弹性有机的现代化海洋产业示范区和海洋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带。

4 结 语

海洋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战略指示下,农业部提出促进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青岛海洋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的建设将打造青岛新旧动能转换的样板,成为国家海洋战略前沿实验区以及国家级海洋三产融合示范区。

猜你喜欢

海洋融合发展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