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炒冷饭,外媒又提“人工”造雪

2022-01-24

环球时报 2022-01-24
关键词:挑刺延庆张家口

北京冬奥会正在火热正在火热开场开场,一些西方媒体却还在“炒冷饭”。美国彭博社1月22日发文,一方面承认人工造雪如今已成为冬奥会等大型国际冰雪赛事的“标准配置”,一方面挑刺北京冬奥会赛场"完全依赖人工造雪”,担忧其会“导致地区供水紧张”。不过,对于这种挑刺,中方早已做出过解答。

报道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越来越少的国家能通过自然降雪举办冬奥会,人工造雪已成为这项赛事的“标配”,近年来人工造雪已升至前所未有的比例,例如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和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分别达到80%和90%。“但北京将成为第一个完全依赖人造雪的主办城市:”彭博社称,“专家担心,这场推动张家口成为中国版阿尔卑斯的攻势将加剧该地区的严重缺水状况,毕竟该市位于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报道引述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地理学家卡门•德容的话称,过去40年来,北京和张家口地区的冬季平均降水量仅为7.9毫米。相比之下,瑞士滑雪小镇达沃斯仅在12月就能获得9倍于此的降水。

实际上,这些问题早就在中国政志的考虑范围内。2021年11月,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赵卫东在回答“如何看待使用大量人造雪对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时表示,从全球范围雪上项目举办情况看,为保障比赛用雪质量,国际重大赛事基本采用人工造雪。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主要设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崇礼山区,这两个地区有独特的气候条件,有较多天然降雪。他详细解释了延庆和张家口在冬奥会赛时和赛后需水量占当地用水总量的百分比,表示人工造雪不会对区域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彭博社的报道同时提到,冬奥会为张家口带来了大量旅游投资,如今该市已经拥有7个生意兴隆的滑雪度假地,每年接待滑雪游客300万人次。“水并非唯一的环境问题:造雪是大规模的能源密集消耗过程,有时能产生数以吨计的温室气体。”不过,报道采访的参与冬奥会场馆建设的一位企业负责人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北京冬奥会的这一风险很低,本届冬奥会所有造雪都由附近的风电场提供电力”。▲(王会聪)

猜你喜欢

挑刺延庆张家口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延庆“文旅力量”护航冬奥盛会
冬奥会对张家口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发展策略
张家口发布氢能规划
挑刺儿
中关村延庆园八达岭片区被确定为北京市生态工业园区
延庆区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2016年项目
马英九勘灾遭绿营“挑刺”
欢迎来“挑刺”
人大代表挑刺是“技术”而不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