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帘线钢铸坯质量工艺研究与实践

2022-01-23张玉海

山西冶金 2021年6期
关键词:相区铸坯钢水

张玉海

(河钢集团宣钢公司,河北 宣化 075100)

河钢宣钢公司二钢轧厂2号连铸机主要以生产轴承钢、帘线钢、预应力钢绞线用钢等钢种为主,对连铸坯内部及表面质量要求严格。由于钢水在浇注时受温度、拉速、比水量等因素影响,连铸坯中心易产生疏松、缩孔等缺陷,因这些缺陷在轧制工序无法消除,导致线材盘条在拉拔过程中易发生断裂,且易使圆钢表面出现裂纹、起皮等缺陷[1-2]。为了控制铸坯缺陷,在现有工艺条件下,对连铸坯的凝固规律进行研究,确定钢水浇注温度、拉速、比水量等连铸机关键工艺参数,使铸坯质量达到最优。

1 试验方案

1.1 2号连铸机基本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小方坯连铸机基本参数

以帘线钢(LX72A)为例,结合实际生产工艺制度,选择连铸机各种工艺参数组合(如钢水过热度、拉速、二次冷却强度等)跟踪连铸机的生产,对铸坯进行低倍检验,将数值模拟铸坯凝固传热理论研究与实际检验相结合[4-7],研究钢水在浇铸过程中的传热规律,确定最优工艺参数,从而更好地对铸坯质量进行控制。

1.2 理论研究

1.2.1 工艺原理

ProCAST软件通过采用有限元算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计算,根据需要可以计算铸坯的传热分布规律,以此来预测铸坯的缺陷问题,为实际生产提供可靠技术支撑[8]。利用CAFE法建立模型模拟,分析生产浇铸过程中不同工艺参数、形核参数等因素对钢水凝固过程中微观组织变化的影响,减少铸坯的柱状晶,提高等轴晶率[9]。

1.2.2 模拟验证

根据现场实际的连铸工艺参数(过热度20℃、拉速1.8 m/min、比水量0.52 L/kg)设置模型中的CAFE参数。其形核参数为:Gibbs-Thompson系数取3×10-7m·K;体形核参数ΔTv,max=2.5 K,ΔTv,σ=0.1 K,nv,max=1×108 m-3;面形核参数ΔTs,max=0.5 K,ΔTs,σ=0.1 K,ns,max=5×107 m-2;计算过程中需考虑钢中主要元素对工艺的影响,其溶质元素参数选择情况如表2所示。将表2中数据输入CAFE模型中,计算得到枝晶尖端生长动力学参数a2=1.343×10-6m·s-1·K-3、a3=6.137×10-7m·s-1·K-3。

表2 主要溶质元素参数

模拟的微观组织样貌与检测酸洗后的铸坯低倍组织如下页图1、图2所示,通过对晶粒形态、等轴晶与柱状晶的比例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可知,CET转变发生在枝晶末端,且存在明显的分界线,通过宏观观察约在铸坯厚度1/4处。结果表明,模拟凝固组织结果与实际连铸坯形貌基本一致。

图1 铸坯模拟结果

图2 实际铸坯凝固组织

2 工艺研究

2.1 拉速对温度场的影响

拉速过快可缩短钢水在结晶器内冷却时间,延长连铸坯的液芯长度;拉速过慢,会导致铸坯凝固终点位置提前,同时不利于连铸机高效作业。为研究不同拉速对铸坯凝固过程的影响,基于比水量为0.52L/kg、过热度为20℃的工艺条件,得出拉速在1.7 m/min、1.8 m/min、1.9 m/min和2.0 m/min下的铸坯表面温度、芯部温度及凝固情况如图3、图4所示。

图3 拉速对铸坯温度的影响

图4 拉速对铸坯凝固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拉速提高,缩短了连铸坯在冷却区的时间,表面及芯部的温度都明显升高。拉速每提高0.1 m/min,出冷却区连铸坯表面温度平均升高15℃左右,液芯长度平均增加0.85 m,两相区长度增加0.43 m,液相区长度增加0.4 m。拉速的变化对连铸坯内部温度及凝固组织变化影响较大。

2.2 过热度对温度场的影响

钢水过热度偏低会导致浇铸时水口低温结流,从而造成生产事故;过热度控制偏高则会使铸坯产生芯部裂纹、疏松等缺陷[10]。为研究钢水过热度的变化对铸坯凝固组织的影响,基于拉速1.8 m/min、比水量0.52 L/kg的工艺条件,得出钢水过热度分别为10℃、20℃、30℃和40℃时铸坯内部温度(见图5)及凝固组织情况(见图6)。

图5 过热度对铸坯温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过热度的增大,铸坯在同一位置温度升高不明显。过热度每提高10℃,在二冷区铸坯表面温度平均升高9℃,在不同过热度的条件下,距弯月面6~8 m处的铸坯芯部温度趋于一致;同时连铸坯液芯长度增加0.23 m,液相区长度平均增加0.35 m,而两相区长度则平均减小0.11 m。钢水过热度对铸坯表面、芯部温度和中心固相率影响较小。

2.3 比水量对温度场的影响

连铸过程中,合理的二冷配水制度非常必要,它要求连铸坯在进拉矫机前既要使铸坯表面温度避开脆性区,又要保证在矫直前完全凝固[11]。为研究不同比水量对铸坯凝固行为的影响,在拉速为1.8 m/min、过热度20℃工艺条件下,分析研究比水量分别为0.52L/kg和0.62 L/kg时铸坯的温度与凝固组织变化(见图7、图8),具体结果如下页图9、图10所示。

图7 比水铸量坯0模.5拟2 L/kg下的

图9 比水量对铸坯温度的影响

图10 比水量对铸坯凝固的影响

结果表明,二冷比水量的变化对铸坯表面及中心温度影响较小,但是比水量对铸坯凝固的影响较明显,随着比水量的增加,液芯长度和两相区长度都有所减小;比水量减少10%,两相区长度增加0.12 m,液芯长度增加0.2 m;比水量增加10%,两相区长度减小0.24 m,液芯长度减小0.7 m。

此外,不同比水量会对铸坯致密度产生影响,因此取比水量分别为0.6 L/kg的铸坯试样(1-2)与0.52 L/kg的铸坯试样(2-2)进行铸坯致密度检测,结果如图11、图12所示。

图11 不同比水量对铸坯致密度的影响

从图12可以看出,比水量为0.52 L/kg的铸坯试样致密度优于比水量为0.6 L/kg的铸坯试样,也就说弱冷有助于提高铸坯芯部致密度。

图12 不同比水量铸坯致密度的对比

3 结论

1)拉速的变化对连铸坯内部温度及凝固组织变化影响较大。拉速每提高0.1 m/min,出冷却区铸坯表面温度平均升高15℃左右,液芯长度平均增加0.85m,两相区长度增加0.43 m,液相区长度增加0.4 m。结合实际生产工艺,拉速执行1.8 m/min恒速拉钢制度。

2)钢水过热度对连铸坯表面、芯部温度和中心固相率影响较小。过热度每提高10℃,在二冷区铸坯表面温度平均升高9℃,在不同过热度的条件下,距弯月面6~8 m处的铸坯芯部温度趋于一致,同时连铸坯液芯长度增加0.23 m,液相区长度平均增加0.35 m,而两相区长度则平均减小0.11 m。结合实际生产工艺,过热度控制在25~30℃范围之内。

3)二冷比水量的变化对铸坯表面、中心温度影响较小;比水量减少10%,两相区长度增加0.12 m,液芯长度增加0.2 m;比水量增加10%,两相区长度减少0.24 m,液芯长度减少0.7 m。结合实际生产工艺,比水量按照0.52 L/kg控制,铸坯质量较好。

猜你喜欢

相区铸坯钢水
Ti-10V-2Cr-3Al钛合金的高温压缩变形行为及本构关系
150 t精炼钢水包温度场与热应力分析
φ 150 mm铸坯的不良形状及其控制
低碳铝镇静钢铸坯长度方向上T.O和夹杂物的分布规律研究
AP/HTPB推进剂表面凝聚相区域燃烧模型 ①
一种提高TC4-DT钛合金棒材两相区断裂韧性的方法
出坯区辊道辊面损伤原因分析与改善措施
五阳热电厂4×75t/h CFB锅炉炉型分析及其改造
光影视界
钢水钙基脱硫剂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