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信孩子能“自我教育”

2022-01-22皮青松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自我教育篇文章舅舅

皮青松

捧读希乐舅舅的《研学故事,行走的风景》一书,《什么东西不能吃》这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在阅读课上,我专门拿这篇文章和同学们交流;在班级管理研讨会上,我专门拿这篇文章和班主任交流;在家长会上,我专门把这篇文章读给家长听……因为这个鲜活的故事,让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教育的温暖与智慧。

说教,是我们习惯的教育方式;但是,这种方式铁生生的。规定,是我们习惯的教育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冷冰冰的。用铁生生的方式去传授冷冰冰的内容,隔离了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的感情沟通,造成了教育的枯燥与单调,暴露了教育的冷酷与傲慢,更让人感受到教育的急功近利。正如希乐舅舅所说,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没有水平的做法”。长此以往,学生厌学,逆反,抑郁,焦虑,各种心理问题接踵而至,老师和家长束手无策,只能放任自流。本来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小树苗枝丫横生,旁逸斜出,令人惋惜。

教育呼唤改革,孩子们更需要“有笑声的交流”。学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亦然。一位心疼学生的老师、心疼孩子的家长,更容易让人亲近,学生在感情上依赖他们,在学习上信服他们,在生活上顺从他们,与他们相处是一种幸福。即使有暂时不听话、难管理的孩子,也会慢慢的被这种温情融化。唯有爱,才能让灵魂彼此相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孩子的世界里本来没有谎言,后来他们学会了趋利避害,才有了选择性的狡辩。小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后来他们才学会了分别心、攀比心。我们的教育,要从挖掘和放大孩子心中的“真、善、美”开始,用赞赏和激励的眼光给他们美好的期待。孩子们自己就能提出口香糖、花生、瓜子、榴梿、臭豆腐、辣条、韭菜鸡蛋合子……这些东西不能吃,因为他们知道清洁车厢的辛苦,也不想让别人闻到难闻的味道,这都源自内心深处对别人的爱,这样就把他们本性中的“善”挖掘出来了。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告诉我们: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像希乐舅舅说的那样,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把一件简单的事开发成丰富的教育资源,给予他们多方面的教育,这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智慧。最重要的是,给孩子们创造了自省、自悟、自觉、自律的机会,孩子自己想出来不能吃的要求和理由,这是自省、自悟;自己制定不能吃的规矩,这是自觉;自己遵守不能吃的约定,这就是自律。孩子们从不去想、不会想,直到“想明白”“说明白”“议明白”,这样才是“真明白”,也“慢慢变得聪慧起来”。孩子们也学会了“勇于不敢”,心存敬畏,保持内心的澄净。

《什么东西不能吃》是《研学故事,行走的风景》第二部分《水之利》中的第一篇文章,让我们很自然想到了道家学派“以柔克刚”的观点。老師没有急于告诉孩子什么东西不能吃,而是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表意见,再讨论、补充、归纳总结。整个过程,就好像用水的柔波去冲刷石头,把有棱有角的石头变成圆润的鹅卵石。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实现自我教育,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变接受教育为自我教育,才是教育的真谛。

猜你喜欢

自我教育篇文章舅舅
不用担心
发红包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磕头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目标设定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中职学生良好习惯的自我教育模式探索
明天再戒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