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支持学生习作过程的有效路径

2022-01-22李诗漫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卡壳习作班级

李诗漫

小学生习作是将阅读输入经过消化吸收再有效输出的过程。如果缺乏教师指导,学生对消化吸收什么、如何输出等问题感到茫然,习作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卡壳的情形。习作之前,教师的指导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作用,但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决定了他们在写作过程中随时还会出现卡壳的情形。因此,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教师还要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学生顺利完成习作。

小学生喜欢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各种活动经常成为表达的对象。但是,学生写出来的活动不清楚,与现实相差甚远。为了破解这一困局,教师在学生习作过程中要及时创设相关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把活动的场面写具体。

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是《记一次游戏》,教学重点是“将活动的过程写清楚”。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但是,在小学生眼里,活动就是活动,写作文的时候,他们对自己参加过的活动也不一定能写清楚。为了完成本次习作,教师要做有心人:在习作前一两周内,观察班级学生经常玩哪些游戏,将这些游戏的过程拍成短视频。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出现卡壳现象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与其习作内容相关的游戏视频,适时进行讲解,教给学生写清楚活动中某个关键内容的方法,让学生懂得“活动过程写清楚”包括激烈的争抢、取胜的关键、失利的后悔等。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教师把相关活动直接带到习作现场,给学生提供支持,针对性强,效果明显。

小学生写想象类习作时,教师要适时提供能够引发、触动学生思维产生变化的有效媒介,让学生在习作中进入一个全新的想象世界。

如六年級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变形记》,毫无疑问,这是一篇想象类习作,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把自己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教材中给学生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材料,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还是容易出现写不下去的情形。教师发现后,可以及时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注意课文开头写的“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进而懂得“变形记”需要一个合理的前提——为什么要变,为什么会变成某种东西。后来,教师又发现,不少学生所写的变形后的经历中还是自己生活中的影子,显然欠缺想象力。教师及时提醒学生可以借助自己喜欢的魔法,学会“想什么什么就是你”的本领,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就借助万能的“神器”,使自己想变的一切都能在习作中呈现。

小学生缺乏读者意识,只知道写,不知道自己写的文章是给谁看的。统编教材在应用文写作上的一些安排,《我有一个想法》《推荐一本书》《学写倡议书》等,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这些习作都可以挖掘出真实的交际目的和要求。

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写信》,具体要求是:给亲友或其他人写一封信,格式正确,寄给或发给对方。可是,现代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有很多,很少写信了。对此,教师可以创设交际情境,采用与其他学校同年级学生结对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习作。习作前,教师请结对班级的教师通过视频介绍自己的班级和学生,并提出通过写信增进互相了解、彼此交流的愿望。习作中,教师适时播放对方的视频,学生根据自己的结对愿望开始写信。学生这样写信,就有了比较多的读者意识。

总之,教师要观察学生习作的过程,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思考对策,及时伸出援手,帮助学生摆脱习作中的羁绊。

猜你喜欢

卡壳习作班级
多幅图不难写哦
班级“四小怪”
不称心的新班级
支持创新政策别卡壳
卡壳网站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