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鸡市核桃小吉丁虫无公害防治技术规范

2022-01-21王三省郝丽兰梁彦文

陕西林业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渭北宝鸡市羽化

王三省,郝丽兰,梁彦文

(1.宝鸡市林业工作中心站,陕西 宝鸡 721001;2.陕西省凤翔县林业技术推广站,陕西 凤翔 721004;3.千阳县科技局,陕西 千阳 721100)

为了应对宝鸡市核桃产区核桃小吉丁虫(Agriluslewisiellus)普遍发生、迅速蔓延、危害严重的灾害,确保核桃产业健康发展,2016-2019年,我们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采用边试验边总结提高、边示范边推广的防治模式,经4年实践,宝鸡市受害总面积已由2016年的7 730 hm2(重度受害1 730 hm2,中度受害2 600 hm2,轻度受害3 400 hm2)下降到2019年的3 270 hm2,下降57.9%,其中:重度危害面积减少1 600 hm2,下降90.8%;中度危害面积减少2 600 hm2,下降了100%;轻度危害面积减少3 130 hm2,下降9.2%,核桃小吉丁虫危害蔓延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为了巩固防治成果,不断控制核桃小吉丁虫蔓延态势,将损失减少至最小程度,确保宝鸡市核桃产业健康发展,我们总结提出了宝鸡市核桃无公害防治技术规范,报告如下。

1 宝鸡市核桃小吉丁虫发生与危害规律

1.1 发生规律

核桃小吉丁虫是鞘翅目吉丁虫科以幼虫专蛀危害核桃枝干的害虫,因其越冬虫态不同( 以蛹或不同龄级幼虫) 导致越冬后羽化产卵期不同。在宝鸡市不同地域危害规律主要有两类:

1.1.1 渭河川原区(海拔600~800 m) 越冬的蛹和幼虫一般在4月底至5月中旬开始羽化或化蛹;蛹期平均30 d左右,化蛹期持续 2月余,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停留15 d左右,然后从羽化孔钻出,经10~15 d取食核桃叶片补充营养,再在树体外交尾产卵,卵期约10 d,6月为羽化产卵盛期。6月初至7月底,初孵幼虫从卵的下部蛀入枝条表皮,随着虫体增大,逐渐深入到皮层和木质部中间,蛀成螺旋状隧道,内有褐色虫粪,被害枝条表面有不明显的蛀孔道痕和许多月牙形通气孔。 8月底至10月初,少部分早期幼虫再次羽化产卵,以低龄幼虫越冬,而剩余部分则以不同龄幼虫或蛹越冬,故形成一年1.5代的繁殖规律。

1.1.2 渭北低山区(海拔800~1 500 m) 越冬的蛹和幼虫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6月中下旬由虫孔钻出交配,卵产生在旺盛树体当年生或2 a生枝条上部皮层部刻槽产卵,若当年生枝条大部分枯死、树体生长衰弱时,卵多散产于2~3 a生甚至4~5 a生枝杆向阳光滑活体部位及附近。7月初至8月底,初孵幼虫从卵下部蛀入枝条表皮开始危害韧皮。被危害枝条2~3 a内逐渐枯死。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受害枝条木质部越冬。该区域1 a发生1代。6月上中旬开始羽化出成虫,7月为盛期。

因枝条龄级和卵孵化时间不同,其危害症状不尽相同:若幼虫在嫩枝皮层孵化,则可直达枝干髓心,导致当年生嫩枝变为淡红褐色并失去水分和生活力,叶子逐渐变淡黄色,7-9月枯死;若幼虫在当年半木质化或全木质化枝条或1~2 a生枝杆皮层孵化,遇到生长旺盛的树体,其食道在韧皮可形成膨大瘤状或呈“糖葫芦”状(若膨大体无洞,则虫在其内未羽化;若有洞则虫已羽化为成虫,在树体外部交配产卵);若幼虫遇2~5 a生枝条或衰树体,则可在韧皮层形成螺旋状“非”字形串食啃道,虽无明显凸起,但输导组织被严重破坏,致使枝梢枯黄,生长衰弱,严重者全株枯死。

1.1.3 海拔高度对核桃小吉丁虫危害的影响 宝鸡市渭河川原区年均气温高于渭北低山区,因此,渭河川原区核桃小吉丁虫每年的危害初始期不但早于渭北低山区20~30 d,越冬期也晚于渭北低山区20~30 d,即受害期延长1.5~2个月。

1.1.4 近年来核桃小吉丁虫危害加重原因 经调查,该虫长期以来就寄生在宝鸡市的秦岭、关山及渭北山区,树龄在40~100 a实生核桃树的梢枝部位并危害,但危害较轻,小点状零散分布。近十多年来,新品种核桃栽培规模迅速扩大、并呈集中连片趋势,给核桃小吉丁虫传播和危害提供了扩展空间。同时由于认识不足,疏于防范,忽视苗木调运环节检疫工作或检疫不严格,导致害虫传入,加重蔓延与危害。

1.2 危害特点

1.2.1 危害面积大 据调查,宝鸡市核桃小吉丁虫危害总面积最高时(2016年)达到7 730 hm2,占全市新品种核桃栽培面积61 330 hm2的12.61%。其中,重度及重度以上受害面积1 730 hm2,占总受害面积22.4 %;中度危害面积2 600 hm2,占总受害面积33.6%;轻度危害面积3 400 hm2,占总受害面积44.1%。

1.2.2 蔓延传播速度快 每个核桃小吉丁虫平均产卵量在50~100枚,生活半径50~100 m,繁殖系数大,传播速度快。

1.2.3 隐蔽性强,不易发现 核桃小吉丁虫羽化交配产卵高峰期及幼虫孵化期在5月底至7月底,虫体较小,加之此时核桃树体正处于茂盛生长期,因此此虫易于隐蔽,不易被人发现;进入8月后,危害程度逐渐加重,受害枝叶呈枯褐色,虽易肉眼识别,但为时已晚。

1.2.4 对幼龄园毁灭性高 该虫首先危害当年生嫩枝,当树体嫩枝减少或无嫩枝可危害时,就近在2~5 a生枝杆甚至主杆的阳面光滑处产卵危害。此虫对幼龄园危害最为严重,可直接导致1~3 a幼园植株片状死亡。重者,亦可导致10 a园植株枝杆全部死亡,大面积减产或绝收。

1.2.5 预防难度大 如上所述,成虫产卵时隐蔽性强,不易发现,故难于调查和预防。多龄幼虫、蛹在危害枝体内越冬,虽易被发现,但已造成危害,难以弥补。

2 宝鸡市核桃小吉丁虫规范化防治技术

2.1 防治策略

根据核桃小吉丁虫在树体内和树体外活动规律和特点,采取物理和化学防治措施,达到降低虫口密度、控制危害蔓延的目的,即抓住成虫在树体外取食、交配、产卵期,定期对树体枝叶喷施无公害低残留性农药进行触杀或悬挂粘虫板粘杀;利用幼虫或蛹在树体内越冬期(或啃食期)采用整形修剪、高接换优、皆伐更新等措施,剪除并焚烧其受危害的枝杆,从源头大幅度降低虫口密度。

2.2 冬季防治措施

2.2.1 防治时间 1月底至2月中旬。

2.2.2 皆伐更新和高接换优 结合生产实际,对重度和重度以上受害果园进行皆伐更新和高接换优,消除传播源,控制危害蔓延,改良品种。

2.2.3 整形修剪,清除病虫枝 中轻度危害园整形修剪时,要注意剪除、销毁枯枝以下20~30 cm范围内的活枝,消灭越冬虫。尽可能推迟冬季修剪时间,或将冬剪改为早春修剪,尽可能多的消灭越冬害虫;及时清除枯枝和修剪枝、落叶、烂果、僵果,集中深埋或焚烧,刨除病树、残桩等,降低越冬虫口基数,降低果园虫量,控制虫害蔓延。

2.2.4 树干涂白,预防幼龄园主杆受害 冬季对树干及主枝涂白,涂白剂配制比例为:水 30 kg、石灰10 kg、食盐2 kg、动物油0.25 kg、石硫合剂原液1.5 kg,或使用“极光”“靓桩”“腐轮4号”等涂干剂。

2.3 夏秋季防治措施

2.3.1 防治时间 渭河川原区(4)5月初至(8)9月底,渭北低山区5月初至8月底,最为有效。

2.3.2 化学防治

(1)人工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和无公害防治原则,对轻度危害和无危害的果园,在(4)5月初至(8)9月底核桃小吉丁虫羽化后取食、交配、产卵期,定期喷施15 kg水+“协同钙”30 ml+2.5%功夫乳油120~240 ml混合液(以下简称“协同钙+功夫”混合液),每15~20 d喷施1次,直至9月底。此法可大幅降低虫口密度,使当年生枝条平均危害率降低到3%以下,侧枝混合芽分化率提高1倍以上。

(2)无人机化学防治

采用甲基硫菌灵(675 ml·hm-2)+10%氯氟氰菊酯乳油(水乳剂,675 ml·hm-2)+兑糖醇钙(750 ml·hm-2)悬浮剂,选择睛天上午11∶00前或下午15∶00后,无人机飞防。洒药高度为5~7 m,两轮交替喷洒树冠,每15~20 d喷施1次,至8月底结束。该方法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效果好。

2.3.3 人工粘杀 (4)5月初至(8)9月底害虫危害活动期,悬挂“捕杀特R” 牌粘虫胶带(规格20 cm×30 cm)进行粘杀。

2.3.4 壮树防虫

(1)合理施肥

施肥量要足,肥料种类要全,提倡增施有机肥和秋施肥。

(2)土壤施肥

3月下旬至4月上旬,无灌溉条件的果园,有效降雨时随雨撒施尿素,每次用量110~150 kg·hm-2;有灌溉条件的果园,灌后追施高N复合肥或尿素,用量不低于750 kg·hm-2。10月下旬按照春季施肥标准施基肥,用量也不低于750 kg·hm-2。

(3)根外追肥

4月上旬芽苞展开后,每隔15~20 d喷施1次“协同钙”500倍水液+“功夫”5 000~10 000倍混合液,直至8月底结束。

3 宝鸡市核桃小吉丁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管理年历

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我们提出宝鸡市核桃小吉丁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管理年历(表1)。

猜你喜欢

渭北宝鸡市羽化
悼留民兄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宝鸡市普瑞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渭北长武常见果树缺素症防治技术
渭北长3裂缝性致密储层渗流特征及产能研究
不同海拔高度松褐天牛羽化规律观察初报
两个苹果品种在渭北旱塬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情深似海(女声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