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85年与2018年福州市孕妇孕期增重的比较研究

2022-01-20陈志伟林英英陈熔林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低体营养状况初产妇

陈志伟 林英英 陈熔 林娟

随着社会发展,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2015年全球已有19亿超重和6亿肥胖人口,随之超重和肥胖妊娠的比例也逐年增加[1-2]。孕期体质量管理是围产保健的重要内容,通常用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孕期增重(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分别来评估孕前和孕期的营养状况。体质量过轻或增长过少提示孕妇营养及能量储备不足,可能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增加早产风险。而体质量过重或增长过多、过快,可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难产及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3-6]。因此,体质量增长异常将对妊娠结局及母儿近、远期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7-8]。文章通过对比福州市主要城区1985年与2018年母亲孕期营养状况与新生儿体质量,为探讨该地区孕期体质量管理及围产保健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分娩单胎初产妇信息通过妇幼卫生信息系统随机抽取福州主要城区常住人口,1985年资料来源于福州主要城区流行病学调查。两组均为单胎初产妇,排除多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人群。本研究经过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人群的孕前体质量、孕前BMI、GWG以及新生儿体质量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

(1)孕前BMI=孕前体质量/身高2(kg/m2),根据中国BMI分类标准[3]BMI<18.5 kg/m2为消瘦,18.5~23.9 kg/m2为体质量正常,24.0~27.9 kg/m2为超重,≥28.0 kg/m2为肥胖;(2)GWG=(分娩前体质量-孕前体质量)kg,孕期增重范围:参考美国医学研究院(institution of medicine,IOM)修订的孕期增重指南[4],孕前BMI<18.5 kg/m2,孕期增重推荐范围12.5~18.0 kg;孕前BMI为18.5~23.9 kg/m2,孕期增重推荐范围11.5~16.0 kg;孕前BMI为24.0~27.9 kg/m2,孕期增重推荐范围7.0~11.5 kg;孕前BMI≥28.0 kg/m2,孕期增重推荐范围5.0~9.0 kg。按GWG范围可分为增重达标、增重未达标和增重超标3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s)表示,非正态的定量资料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M(QR)]表示;定性资料用频数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985年与2018年共收集2 393例孕妇信息,其中1985年1 138例,2018年1 255例。2018年产妇平均年龄为(27.39±2.85)岁,平均分娩孕周为(39.44±1.26)周,文化程度以大学及以上学历为主(87.1%);1985年产妇平均年龄(27.05±2.55)岁,分娩孕周为(39.16±1.71)周,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82.4%)。2018年孕妇年龄及分娩孕周均高于198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63、4.526,P值均<0.05)。见表1。

2.2 孕前体质量与孕期增重情况

2018年妇女的孕前体质量、身高和孕前BMI分别为(51.91±7.32)kg、(161.15±4.79)cm和(19.98±2.55)kg/m2均高 于1985年(48.83±5.81)kg、(158.85±5.19)cm、(19.31±2.26)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324、11.273、和6.774,P值均<0.001)。见表1。

参照中国人群BMI分类标准将孕前体质量分为低体质量组、正常组和超重/肥胖组。2018年孕前体质量正常、低体质量和超重/肥胖的比例分别为64.0%、29.9%和6.1%,1985年这三组的占比分别为61.6%、35.8%和2.6%。与1985年相比,2018年低体质量比例降低,超重/肥胖的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018年 平 均GWG(14.90±3.96)kg,根 据IOM推 荐 孕期增重范围划分,未达标与超标者分别为217例(17.3%)和409例(32.7%),GWG总达标率达50%。1985年平均GWG(10.74±4.49)kg,未达标与超标者分别为645例(61.6%)和86例(8.2%),GWG总达标率仅为30.2%。与1985年相比,2018年孕妇平均增重增加(t=23.357,P<0.001),增重未达标比例下降,而达标与超标者比例提高(χ2=92.598,201.80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分娩情况及新生儿结局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自1985年的平均(3 153.91±429.79)g增加至2018年的平均(3 333.73±393.74)g,体质量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巨大儿的发生率增加,自1985年的2.7%增加至2018年的4.9%;低出生体质量与早产儿的发生率下降,前者自1985年的4.3%降至2018年的1.6%,后者自1985年的5.2%降至2018年的1.4%;初产妇剖宫产率提高,由1985年10.2%上升至2018年为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1985年与2018年产妇一般情况对比分析(±s)

表1 1985年与2018年产妇一般情况对比分析(±s)

年份 年龄(岁)分娩孕周(周)1985年(n=1 138) 27.05±2.55 48.83±5.81 158.85±5.19 19.31±2.26 10.74±4.493 153.91±429.7939.16±1.71 2018年(n=1 255) 27.39±2.85 51.91±7.32 161.15±4.79 19.98±2.55 14.90±3.963 333.73±393.7439.44±1.26 t值 3.063 11.324 11.273 6.774 23.357 10.681 4.526 P值 0.002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孕前体质量(kg)身高(cm)孕前(BMI)GWG(kg)新生儿体质量(g)

表2 1985年与2018年产妇特征与分娩情况对比分析[例(%)]

2.4 孕期营养状况与出生体质量的关系

1985年和2018年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孕妇身高、孕前BMI及GWG均呈正相关,且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孕妇身高、孕前BMI和GWG的增加,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也随之增加。见表3。

表3 孕妇营养状况与出生体质量的关系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活方式的转变,育龄妇女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9]。多数孕妇对孕期体质量管理认知不足,一味强调营养,而忽视了营养过剩的不利影响。因此孕前肥胖、孕期增重过多等营养过度问题日益凸显。随之而来的是巨大儿、剖宫产以及危及母婴健康的问题,甚至影响子代成年后的健康[10-11]。大量研究也表明孕前BMI及GWG与围产结局密切相关[12-14]。因此加强孕前、孕期体质量管理至关重要。现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时期妊娠孕妇孕前BMI和GWG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旨在为孕前、孕期营养保健与体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本文中,2018年孕妇生育年龄、文化程度、平均身高、孕前体质量、孕前BMI、GWG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较1985年有提高,而孕前低体质量、早产儿以及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的发生率下降(P<0.05)。提示人们生活水平与孕期的营养状况有了改善。与此同时,2018年孕前超重/肥胖、GWG超标、分娩巨大儿以及剖宫产的发生率也较1985年提高。说明孕期营养过剩、增重过度的问题日益凸显,继而出现的巨大儿和剖宫产问题也威胁着母婴的安全。

目前的研究多是以医院为单位,样本代表性不足。为此,我们利用以人群为基础的妇幼卫生信息系统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更具代表性。本文为单胎初产妇,并排除了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患者,人群特征为城市低危孕产妇。因而,研究显示该地区2018年孕产妇孕前超重/肥胖、早产儿、巨大儿比例低于全国和其他国家水平[15]。而2018年该地区巨大儿的发生率为4.9%,高于陈晓雯等[16]的研究,提示该地区巨大儿发生率仍有进一步控制的空间。

文章中不同时期孕妇身高、孕前BMI和GWG均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正相关,随着孕妇身高、孕前BMI和GWG的增加,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也随之增加,巨大儿的比例随GWG的增加而增加,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符[17-18]。由此可见,孕妇的孕前BMI及孕期体质量变化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孕妇孕前BMI与GWG不足或超标都会影响母婴结局。医务工作者应对育龄及妊娠妇女加强健康教育,积极指导育龄妇女有计划性地控制孕前体质量,指导孕妇合理摄取营养、科学调整饮食与适当运动,控制孕前BMI和GWG在适宜范围内,从而保障母婴健康。关于孕期如何动态监测和控制体质量增长,获取最佳营养状况,改善妊娠结局,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低体营养状况初产妇
首发抑郁症住院患者低体质量率及其影响因素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青海省大学生BMI与体质健康的关系研究①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