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家国情怀的初中地理海洋权益教育探析

2022-01-20刘清玉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海洋权益课程标准海洋

刘清玉

(福建教育学院理科研修部,福建 福州 350025)

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是产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伦理基础和情感状态[1],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学生对于家乡和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对家乡的自豪感与责任感。中学时代是学生身心发展和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阶段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地理学科的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基本地理国情,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帮助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关注家乡、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海洋权益教育的意义

一个国家的海洋权益就是这个国家的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总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完整意义上的海洋权益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国家管辖范围内的海洋权益;二是国家管辖海域之外的被法律所认可的海洋权益。因此,海洋权益既属于国家主权的范畴,也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之一。

海洋维系着绝大多数国家的重大利益,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不可估量的政治、国防和战略方面的特殊价值,承载着中国和平发展的诸多重大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因此,可以说海洋权益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我国是一个拥有1.8 万千米海岸线和广袤海域的海洋大国,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是维护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选择。青少年是国家的栋梁和新时代的接班人,青少年海洋权益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关系我国海洋权益维护的成败及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向青少年普及海洋权益教育是中国迈向世界海洋大国的前提和基础,同时顺应了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由于地理学科性质决定它在海洋权益教育上需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师应该在学科教学上承担起对中学生海洋权益教育的重任,引导中学生树立“海疆意识”,全力维护海权;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权益观和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者。

二、福建省初中海洋权益教育现状调查及结论

为了解福建省初中生海洋认知程度及海洋权益意识现状,笔者设计了一份关于海洋知识和海洋权益的问卷,对九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福建省初中地理学科在八年级进行小中考,九年级学生已经完成初中地理相关课程学习,针对九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基本可以了解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后,对相关的海洋知识和海洋权益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保证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选择学生所在的学校为福建省范围内的城市和乡镇学校。本次发放问卷210 份,收回204 份,有效问卷204 份。

(一)福建省初中海洋权益教育现状调查

问卷设置了6 道关于基础海洋知识的选择题,通过统计问卷发现:初中学生经过七年级和八年级地理学科的学习,正确率最高的是“我国的第一大岛”这道题,但也只有84.31%的正确率。其他5 个问题的回答情况也不理想,其中第1、3、4、5 题的正确率都不足70%。对于“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吗?”这个问题,有31.86%的学生选择“不是”,7.35%的学生选择“不清楚”,详见表1。

问卷中与海洋权益相关的知识有5 道选择题。从答题情况看可知学生对海洋权益的相关知识掌握很不扎实。如“是否听说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51.96%的学生回答是“听说过,不知道详情”,有31.37%的学生“没听说”。经过两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学习,没听说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人数还超出30%,这是非常不应该的(具体见表2)。

表2 学生对于海洋权益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福建省初中海洋权益教育现状结论

从上述问卷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海洋基础知识回答的正确率相对较高,但也只有70%的学生掌握。这些海洋基础知识,教材中均有体现,教师在教学中也会重视。而海洋权益的方面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差异较大,而且均不理想,几个问题中回答正确的人数都没超过60%,最低的只有35.78%。

据此可知,中学地理关于海洋权益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对海洋权益教育重视不够,对我国的海洋国土认识不到位,如教师在教学中只强调我国领陆面积大。二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很多海洋权益知识点,多为记忆内容,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单一枯燥,学生不愿意背诵。三是很多内陆的学生对海洋比较陌生,会认为海洋权益知识比较空泛,与他们无关,因此学习兴趣也不够高。海洋权益教育对国家强盛和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初中生的海洋权益掌握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加强初中生的强海洋权益教育,刻不容缓。

三、加强海洋权益教育,培育家国情怀

(一)海洋权益教育进课堂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014 年出台《关于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和《关于提高海洋意识加强海权教育的工作方案》两部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海洋知识的‘三进’(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2]中小学教材,尤其是地理教材,应全面系统地介绍海洋,宣传海洋,包括国家管辖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权益等相关知识,融入海洋对国家的战略意义等内容。

在现行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我国疆域的相关表述为:“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对于这条标准,不同版本教材,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目前全国使用较广泛的初中地理教材有人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福建省主要使用湘教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教材)。这三个版本教材对于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海岸线长度、岛屿数量等很多内容均有表述,而对于海洋权益方面知识的,人教版和湘教版均没有涉及,只有中图版教材中提及: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 万平方公里[3]。显然,现行教材中海洋权益教育方面的内容亟待加强。

目前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学科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必修课程地理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选择性必修3“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选修课程2“海洋地理”的内容要求2.10 和2.11 均与海洋知识和海洋权益有关。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有5 条标准是与海洋权益有关,说明国家对海洋权益的重视,相应的新编教材对于海洋权益都增加了不少篇幅内容。鉴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现状,一线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借鉴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对教材中相应内容教学进行适当调整,补充和强化相关海洋权益知识,对培育学生海洋权益意识和帮助学生树立洋权益观具有重要作用。如在学习中国行政区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托教材渗透、储备海洋权益相关知识;使用竖版中国政区区图,明确国家版图范围,对国家的领土有一个完整的认识。通过在课堂中适当补充一些海洋权益的相关内容,培养提升初中生的海洋权益意识,让学生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中获得相关的海洋权益知识,树立海洋权益观,增强爱国主义热情。据统计,目前全省有约47%初中生不能进入普通高中就读,一旦在义务教育阶段错过海洋权益知识方面的教育,他们的海洋权益观必将是残缺的。

(二)多学科融合,形成海洋权益教育合力

增强全民族海洋权益观念刻不容缓,必须从中小学生做起,树立学生的海洋权益观。教师可以尝试跨学科融合教学。调查显示学生对海洋权益知识掌握得不是很理想,这与海洋权益知识需要识记的内容比较多的特点有关,如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范围及各自的权益等知识点,基本属于概念性知识。大部分学生都较排斥机械记忆,而多学科融合教学可以集各科学科之长,编织知识体系,既便于学生理解,于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历史学科融合教学,形成教育合力。

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在领海外还能享有与领海相连接的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有大陆架的国家还能划定大陆架,并在公海拥有广泛的海洋权益。[4]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在教学“国家”的内容时,可以融合海洋权益的相关知识;在教学南海诸岛归属范围线时,即九段线,可结合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相关记载,介绍中国“九段线”划分的合法性,让学生明白,南海世代为中国沿海渔民的传统渔场,岛礁上也留下许多中国渔民们活动的痕迹。

学校还可以通过编写关于海洋的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海洋意识教育,树立海洋权益观。如在浙江普陀区教育局教科室的协助下,普陀区小学共同编写了校本课程《海洋教育》的教材,并制订相应《海洋教育》课程标准。2014 年全国首套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教材《我们的海洋》编写完成并出版,为中小学生开展海洋权益教育助力。[5]

(三)建海洋教育基地,开展海洋权益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关于提高海洋意识加强海权教育的工作方案》中要求:“建立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海洋知识普及。”截至2015 年底,共建成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114 个,中小学生海权教育基地的建设为学生进行海洋意识和海洋权益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海洋教育基地是能够面向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公众开展海洋战略、海洋知识、海洋技能、海洋观念等内容教育的活动场所。建设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可以团结社会力量,打造海洋意识教育公共平台,凝聚海洋意识教育队伍,在普及海洋知识、弘扬海洋精神、增强公众海洋意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青少年学生树立海洋权益观,是我国实现海洋强国梦想的根本和基础。学校可以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走出校园,参观有关实践基地,积极开展以维护海洋权益为主题的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感受海洋魅力,对我国的蓝色国土及丰富的海洋资源有更深的感受,也能体会海洋权益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如还可以依托每年的4 月15 日的“国家安全日”、6 月8 日“世界海洋日”、7 月18 日“全国海洋宣传日”重大纪念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如海洋权益宣讲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在活动中树立学生海洋权益观,培育家国情怀。

猜你喜欢

海洋权益课程标准海洋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中日东海划界争端的法律分析
我国海洋法立法现状研究
中国海事战略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