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酸镧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磷血症的效果研究

2022-01-20张希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4期
关键词:乘积碳酸血症

张希燕

(临沂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一病区,山东 临沂 276400)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导致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并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临床综合征。此病患者体内的毒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大量潴留在体内,可引发全身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水钠、钾、蛋白质、糖类及钙磷代谢紊乱。高磷血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临床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磷血症的关键在于改善患者血清磷的水平,积极纠正其矿物质、骨代谢异常。镧是一种磷结合力较高的稀土元素,能在人的胃肠道内与食物中的磷充分结合,生成低水溶性复合物,阻碍肠道对磷的吸收。碳酸镧是一种新型的磷结合制剂,其中无任何铝、钙成分,使用后不会导致高钙血症。近年来,碳酸镧已被临床上逐渐应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磷血症的治疗中[2]。本文主要是探讨用碳酸镧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磷血症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选择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 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磷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慢性肾衰竭诊疗指南》[3]中关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磷血症的诊断标准;血清磷的水平≥1.78 mmoL;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6 个月;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疾病、感染性疾病或传染病;存在过敏体质或认知功能障碍;对治疗的依从性差;拒绝参与本研究或中途退出本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1 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男、女分别有18 例、13 例;其平均年龄为(58.35±12.36)岁,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平均病程为(2.38±0.42)年;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其他肾脏疾病的患者分别有13 例、7 例、6 例、5 例。在观察组患者中,男、女分别有19 例、12 例;其平均年龄为(58.40±11.25)岁,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平均病程为(2.40±0.38)年;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其他肾脏疾病的患者分别有14 例、8 例、5 例、4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方法是:采用德国费森尤斯4008S 血液透析机对其进行治疗,透析液选用碳酸氢盐。在治疗时,将患者的血流量设为220 ~240 mL/min,将透析液的流量设为400 ~500 mL/min。每次透析的时间为4 h,每周透析3 次。在治疗期间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并对其进行改善血压、纠正贫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用碳酸钙(生产厂家:惠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029;规格:500 mg/片)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其用法是:口服,每次服500 mg,每天服2次(分别于早餐和晚餐时随餐服用),连续用药3个月。用碳酸镧(生产厂家:Hamol Limited ;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20052 ;规格:500 mg/ 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其用法是:口服,每次服500 mg,每天服2 ~3 次(随餐服用),连续用药3 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用显效、好转、无效评估其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血清磷的水平<1.78 mmol/L。好转:治疗后患者血清磷的水平较治疗前下降≥25%,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未达到显效和好转的标准[4]。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水平及钙磷乘积。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 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分别用χ²、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钙、磷、PTH的水平及钙磷乘积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钙、磷、PTH 的水平及钙磷乘积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磷的水平和钙磷乘积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两组患者血清钙、PTH 的水平相比,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钙、磷、PTH 的水平及钙磷乘积的比较(±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钙、磷、PTH 的水平及钙磷乘积的比较(± s)

组别钙(mmol/L)磷(mmol/L)钙磷乘积(mg2/dL2)PTH(pg/m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31) 2.76±0.45 2.68±0.54 2.34±0.38 1.52±0.30 82.14±11.85 65.25±10.25 675.26±105.14 568.28±102.20对照组(n=31) 2.75±0.50 2.70±0.56 2.32±0.42 2.10±0.18 82.25±10.96 76.25±12.30 678.14±110.36 570.68±105.12 t 值0.0830.1430.1979.2300.0383.8250.1060.091 P 值0.9340.8870.845<0.0010.9700.0010.9160.928

2.3 用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用药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用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类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阶段的总称。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病主要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病、多囊肾病等。血液透析疗法是临床上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虽然能清除其体内大部分的代谢废物和毒素,但有少量代谢废物和毒素难以清除,从而易导致其出现高磷血症、高钾血症等并发症。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并发高磷血症的原因主要是其经常进食含磷量高的食物、血液透析的效果有限、肾脏的排磷能力下降等[5]。此病患者在并发高磷血症后会增加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性骨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研究指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磷的水平和钙磷乘积不断升高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6]。因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磷血症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至关重要。临床上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除了要控制其磷的摄入量并对其实施规律的血液透析外,还应为其应用磷结合制剂。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磷的水平、钙磷乘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与潘健忠[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碳酸镧是一种新型的磷结合制剂,能在人的胃肠道内与食物中的磷充分结合,生成低水溶性复合物。该复合物无法穿透肠壁到达血液中,进而可显著降低血清磷的水平。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钙、PTH 的水平相近。这与邓菲等[8]的研究结果(使用碳酸镧进行治疗的患者血清PTH 的水平较使用醋酸钙进行治疗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存在差异。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两项研究中的样本数量不同。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得到更为科学、严谨的研究数据。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究其原因可能是,碳酸钙能增加胃肠道中钙离子的浓度,进而易引起高钙血症等不良反应;碳酸镧经胃肠道吸收较少,不易引起恶心、呕吐、便秘、高钙血症、腹泻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磷血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用碳酸镧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其血清磷的水平,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乘积碳酸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低磷血症与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研究
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患者低磷饮食的影响
废弃混凝土碳酸化再生利用技术进展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冒泡的可乐
乘积最大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