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前经验、社会网络对商业模式设计的影响
——信息扫描的中介效应

2022-01-20黄明睿侯永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宽度创新型商业模式

黄明睿,张 帆,侯永雄

(1.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创新创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2.华南师范大学 创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一、问题提出

进入21世纪,经济和技术发展迅猛,企业越发注重商业模式[1]。商业模式是企业进行创新的关键和创造价值的重要源泉[2]。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运营绩效的提升都与其商业模式相关联[3]。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必须构建契合自身特点且具有模仿门槛的商业模式[4]。随着商业模式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商业模式研究也逐渐成为近年来经济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概念研究、影响因素研究和创新路径研究等[5],其中多为理论性探索,关于商业模式底层逻辑的实证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6]。

目前,学界对于“商业模式设计前因”尚未形成统一观点[7]。为解决“商业模式从何而来”的问题,有学者结合认知心理学理论开辟了商业模式设计研究的认知视角,认为商业模式设计是决策者对价值创造的先前图式进行排列组合的所得[1]。相关研究从决策者的主观认知过程出发,致力于解决“商业模式的自发式创新”问题[8],但由于过度重视认知过程而忽略了对先前图式的考察,故难以解释为何认知过程存在差异,以及基于差异化认知过程所引发的不同商业模式设计结果[9]。杨俊等(2016)基于文献研究指出,先前图示会影响创业者的意义建构过程,进而导致产生模仿型和创新型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设计结果[10],但该结论尚未得到相关实证研究的支撑。来自不同行业的各种先前经验是决策者形成差异化先前图式的切入点[11],认知视角理论也认为创业者在设计商业模式时会参考过去的经验,但大量研究都将先前经验视为客观存在因素而并未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7]。从根源出发,先前经验究竟能对商业模式设计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还存在其他前因变量同样作用于商业模式设计过程?杨特等(2018)基于创业者的经验宽度和深度挖掘其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原理[12]。孙永磊等(2019)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出发,关注社会网络的各个指标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效用[13]。可见,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研究也涉及商业模式决策者的意义建构过程[1,14],对认知视角下的商业模式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然而,以往相关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业管理者或决策者为什么以及如何对现有的商业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而关于创业者在创业初期是如何设计出模仿型或创新型商业模式的问题则未作探讨,对于多数尚未确立商业模式的创业企业而言,在一定程度上不具备适用性[10]。此外,许多学者都是从企业家的泛化概念开展商业模式研究[7,15],其结论对创业者尤其是初次创业者而言,适用性也并不高。

本文将以认知视角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根源上探索“为什么不同的创业者会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16]。通过参考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以先前经验和社会网络这两项会对创业者认知过程产生影响的因素作为商业模式设计的前因变量,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其各个指标对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设计结果所产生的差异化作用机制,此外,以信息扫描作为中介变量进一步解释创业者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10]。本文创新性地从创业者角度出发,挖掘出商业模式的来源及其对商业模式设计过程与结果的影响,并据此构建创业者商业模式设计过程与结果模型,对创业者的商业模式设计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初创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

20世纪70年代,康切萨(Konczal,1975)用“商业模式”一词指代企业内部流程模型[17],早期的研究重点在于总结归纳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16]。20世纪90年代末,商业模式逐渐被用于解释企业如何创造价值这一问题[3]。随着对商业模式概念的解读,逐渐衍生出组织理论视角、战略管理视角和创业理论视角三个主要研究流派[2-3,7,18-19],见表1。

表1 商业模式各个视角下的研究流派对比

上述学派并未脱离关于企业如何经营的基本逻辑,仅强调了企业的价值来源,即基础架构属性[16]。在此基础下,大多数初创企业都被认为是通过选取最优要素并进行组合来构建商业模式[19],但由于初创企业所处的环境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创业者难以事先预测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因此还需要结合价值属性来调整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价值属性通过改变商业模式的基础架构来打造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商业模式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综合考虑商业模式的基础架构属性和价值属性,有助于窥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商业模式形成过程的作用机理,从而挖掘出影响创业者设计出不同类型商业模式的关键因素[16]。从主流研究来看,初创企业所设计的商业模式可分为模仿型商业模式和创新型商业模式[10,16]。前者以效率为导向,主张复制或模仿行业内主流商业模式,更能体现商业模式中的基础架构属性;后者以熊彼特租金为导向,致力于开发全新的商业模式,更能体现商业模式中的价值属性。这两种商业模式设计过程中的前因变量也有所差异[7]。

关于商业模式设计的研究经历了多个阶段。早期的研究致力于向各个商业模式基本组成要素模块添加内容[20]。可单凭要素模块无法解释不同行业或企业间商业模式的差异,于是学者开始通过剖析商业模式整体结构来体现设计者对匹配环境需求方式的差别认识[21]。这便引出了定位视角的商业模式设计研究,即采用程序化的设计工具对环境要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形成多种可行方案,并遵循经济理性逻辑做出最优选择[22]。定位视角过于强调环境的作用而未考虑到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相关研究已经隐含设计者脑海中存在多种商业模式备选方案的假设,却忽略了主体如何获得这些方案的过程[1]。于是,近年来又兴起了强调有限理性决策的认知视角,指出决策者的主观意志对认知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23]。认知视角虽然同时关注到商业模式的设计前因和设计过程,但大部分研究只专注于回答“商业模式如何创新”这一问题,却忽略了对于“不同商业模式类型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的回答[1,14]。在最新研究中,有学者基于认知与行动的关系开辟了新的学习行动视角,提出“认知—行动—反馈”的商业模式设计循环调整过程[24],然而此类研究对认知要素和认知变化过程的探讨仍有待加强[25]。据此,本文从认知的来源即先前经验出发,探索商业模式的设计者如何主观能动地将先前经验加工成不同商业模式类型的过程。

(二)先前经验与商业模式设计结果

先前经验是创业者基于其积攒的先前经历不断内化而形成的一种隐性知识[26],具体包括个人生活经历、家庭和教育背景、通过积累创业或管理经验所掌握的创业技能或知识等[27],它们共同组成了创业者个人的无形资产,对其决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28]。马弗尔和兰普金(Marvel & Lumpkin,2007)提出应从创业者的经验宽度和经验深度两个维度来评判商业模式创新结果的差异[29]。前者从横向分析创业者曾经创业或工作的数量及其类型的多样性,具备认知柔性;后者从纵向分析创业者扎根某一行业中某类工作的时长及期间形成的特定知识结构,具备认知刚性[10,29]。《中国青年创业现状报告(2016)》显示,中国青年首次创业平均年龄为24.67岁,其中大部分可能并不具备创业或工作经历[30],因此,本文认为参与组织或社团工作、实习、兼职、社会实践等,都属于创业者积攒的先前经验。经验宽度为创业者识别新的机会拓展了渠道[29],有助于创业者积累各方面的资源和信息,同时也会使创业者在脑海中形成多种商业模式方案[12],促使创业者对商业模式的不同要素和架构进行组合,从而形成创新型商业模式[7]。经验深度有助于创业者深挖行业内资源,在创业初期主要体现为创业者通过对所在行业和企业的深入了解,掌握更多的客户需求,但也很容易受狭隘认知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商业模式创新[12]。尤其对于大多数首次创业的创业者而言,一开始往往只对意向行业投入时间和精力以求立足,更倾向于复制或模仿该行业内占主导地位的商业模式[31],即先形成商业模式的基础架构属性,在市场中稳住阵脚后再通过行动反馈来不断发掘价值属性。综上,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1a:创业者先前经验的宽度越宽,深度越浅,就倾向于设计出创新型商业模式。

假设H1b:创业者先前经验的宽度越窄,深度越深,就倾向于设计出模仿型商业模式。

(三)社会网络与商业模式设计结果

社会网络是组织或个体之间进行交互联系而产生的关系集合[32],网络关系构建活动是创业者获取关键信息和资源的重要基础。在创业研究领域,社会网络作为信息传递的渠道推动了初创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孙永磊等(2019)以企业家的角度,发现社会网络的相关指标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存在关系[13],但其研究主体仅为企业家,且立足点是商业模式创新。本文从创业者角度出发探索社会网络特征对商业模式设计结果的影响。目前,已有研究认为,社会网络特征指标主要包括社会网络规模、达高性、异质性、关系强度等[33]。其中,网络规模是所有社会交互关系的总和,孙永磊等(2019)证实了企业家社会网络规模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但大部分创业者的社会网络规模尚未到达阈值点[13],因此可以推断,创业者的社会网络规模正向促进其在创业之初形成创新型商业模式。达高性是指网络顶端最高层级的政治联系[33],已有研究验证了该指标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并无显著关系[13],且对于一般创业者而言,社会网络中的达高性特征在创业初期并不突出,故在本文中对其产生的影响不作考虑。异质性指主体与网络成员之间在职业、地位等特征上的区别程度[34],其能促进商业模式创新,故推断该指标可能导致设计结果为创新型商业模式。关系强度代表着与网络成员之间交往的紧密程度[35],研究表明个体从强关系中获得的信息具有趋同性[36],故推断具有强关系的创业者可能更倾向于从更具可信度的主导关系中汲取类似的经验并运用于商业模式的设计中。综上,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2a:创业者社会网络规模越大,就越倾向于设计出创新型商业模式。

假设H2b:创业者社会网络异质性越强,就越倾向于设计出创新型商业模式。

假设H2c:创业者社会网络关系强度越高,就越倾向于设计出模仿型商业模式。

(四)信息扫描的中介作用

认知视角认为商业模式设计过程就是意义建构过程[37],即创业者一般基于先前经验自行有选择地关注或解读环境信息,从而在脑海中形成关于商业模式的预期方案,并作用于商业模式的设计结果[1]。因此,可将信息扫描视为基于特定前因导向的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所选取的两项前因变量中,先前经验和社会网络二者均会对创业者的认知过程产生影响。从具体指标来看,经验宽度为创业者识别新信息提供路径[29];经验深度使创业者沉浸于某行业,对该行业主流商业模式的理解更加透彻[38]。社会网络能够帮助初创企业获取关键信息,其中网络规模开辟了信息来源渠道,提升了创业者获取信息的便利性[39];网络异质性意味着成员的数量多且类型多,这是传递创新所需信息的关键要素[33];关系强度体现了创业者在关系网络中的存续时长,强关系能够带给主体安全感,创业者更信赖甚至依赖关系紧密的网络成员,不会轻易改变现有的网络关系[40],从强关系中获取的信息实用程度更高,但却限制了信息扫描的范围[41]。综上,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3a:创业者先前经验的宽度越宽,深度越浅,更倾向于进行较宽范围的信息扫描,所搜集信息的详细程度越低。

假设H3b:创业者先前经验的宽度越窄,深度越深,更倾向于进行较窄范围的信息扫描,所搜集信息的详细程度越高。

假设H4a:创业者社会网络规模越大,更倾向于进行较宽范围的信息扫描,所搜集信息的详细程度越低。

假设H4b:创业者社会网络异质性越强,更倾向于进行较宽范围的信息扫描,所搜集信息的详细程度越低。

假设H4c:创业者社会网络关系强度越高,更倾向于进行较窄范围的信息扫描,所搜集信息的详细程度越高。

杨俊等(2016)对信息扫描的宽度、深度与商业模式设计结果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些理论假设[10]。从信息扫描的宽度来看,若宽度越宽,创业者越有机会更广泛地了解其他行业的商业模式,进而越有机会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备选方案,并以其中更优的要素替代行业内主流商业模式的相关部分,从而设计出创新型商业模式[1];反之,若宽度越窄,创业者越难知悉特定行业外的商业模式信息,脑海中的商业模式备选方案也越少,设计创新型商业模式的意愿与能力也相应越低[11]。从信息扫描的深度来看,若深度越深,创业者将局限于搜集和获取特定行业内的商业模式相关信息,随着该类信息的不断丰富,创业者可能会过度依托自己所熟悉的主流商业模式,而较少结合创业环境进行调整[11];反之,若深度越浅,创业者越容易摆脱行业内主流商业模式的束缚,更容易接受新颖信息并积极面对环境进行改变,进而提升了对商业模式创新机会的洞察力[14]。由于以上论述目前尚缺乏实证分析,本文将援引其中部分命题作以下假设:

假设H5a:创业者信息扫描的宽度越宽,深度越浅,更倾向于设计出创新型商业模式。

假设H5b:创业者信息扫描的宽度越窄,深度越深,更倾向于设计出模仿型商业模式。

综上分析,创业者的先前经验和社会网络作为前因变量,均有可能影响创业者的认知过程,从而进一步作用于商业模式设计的结果。若创业者的先前经验宽度越宽,深度越浅,社会网络规模越大,网络异质性越强,将促使创业者更广泛地获取信息,并带来大量创新机会,进而提高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能性。若创业者的先前经验宽度越窄,深度越深,社会网络关系强度越高,则意味着创业者更倾向于深度吸取意向行业内的信息,但这将对创业者形成一定的约束,使他们更热衷于模仿行业内占主导地位的商业模式。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6:信息扫描在创业者先前经验与商业模式设计结果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假设H7:信息扫描在创业者社会网络与商业模式设计结果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基于前述假设,本文构建出创业者先前经验、社会网络、信息扫描及商业模式设计之间的理论研究模型(见图1)。

图1 理论研究模型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次数据收集时间为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调查对象均为初创企业的创始人。本文采用三种方式进行调查:第一种是通过网络发放调查问卷,主要面向2018、2019两届广东省初创企业研修班学员;第二种是直接咨询所认识的创业者朋友或委托相关在企业工作的朋友,通过电子邮件发放调查问卷;第三种是通过企业实地访谈,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采用以上三种方式共发放529份问卷,回收问卷346份,问卷回收率为65.4%。在回收的346份问卷中,考虑填写人身份不符、题项漏填等问题,剔除不合格问卷24份,有效问卷为322份。其中,小规模的公司占大多数;接近一半的样本来自制造业;被调查者以男性居多;被调查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25岁和26~30岁之间;学历以本科为主。具体样本特征见表2。

表2 样本特征

(二)变量测量

本文主要依据领域内相关研究成果的成熟问卷设计,并结合实地调研和团队讨论而加以修订。参考杨科(2016)[42]的研究,本文分别设置了五道题来考察创业者的先前经验宽度和先前经验深度;社会网络的规模参考肖宇豪(2018)[43]的研究,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计分;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参照孙永磊等(2019)[13]的测量方法,利用公式(1+∑n2)来测量,其中n是各类别的人数(包含亲友、客户、中介和政治联系)占社会网络总人数的百分比;社会网络的关系强度采用自我报告的形式考察网络中不同行为主体进行社会交互的紧密程度。对于中介变量信息扫描,参考纪炀等(2019)[44]的测量方法获取信息扫描的宽度和深度。对于被解释变量商业模式,采用张晓玲等(2015)[45]开发的量表分别对创新型商业模式和模仿型商业模式进行测量。

(三)信效度分析

本文的分析结果显示各因子题项载荷均大于0.5且具有区分效度,KMO值大于0.7,巴特利特(Bartlett)球形检验P<0.05 ,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扫描宽度、扫描深度、连接强度、网络规模、创新型商业模式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分别为0.803、0.859、0.852、0.865、0.713,系数值均大于0.7,且不存在删除某一题项后,克朗巴哈系数大幅增大的情况,表明量表的信度较好,数据分析的稳定性能够得到保证。

四、数据分析结果

(一)相关性分析

为了考究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经验宽度与创新型商业模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经验深度与模仿型商业模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网络规模和异质性与创新型商业模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连接强度与模仿型商业模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经验宽度与扫描宽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经验深度与扫描深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网络规模和异质性与扫描宽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连接强度与扫描深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扫描宽度与创新型商业模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扫描深度与模仿型商业模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表3 研究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二)回归分析

1.创新型商业模式

为了验证前文提出的假设,以创新型商业模式为被解释变量,以经验宽度、网络规模、异质性为解释变量,并控制公司规模、所属行业、性别、年龄、学历的影响,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经验宽度这一解释变量,模型2的总体效果相对于模型1有显著提升(△R2=0.381),回归系数显著表明经验宽度对创新型商业模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001),假设H1a成立;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网络规模、异质性这两个解释变量,模型3的总体效果相对于模型2也有提升(△R2=0.079),回归系数显著表明网络规模、异质性分别对创新型商业模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001,P<0.05),假设H2a、假设H2b成立。

表4 回归分析结果(创新型商业模式)

2.模仿型商业模式

以模仿型商业模式为被解释变量,以经验深度、连接强度为解释变量,并控制公司规模、所属行业、性别、年龄、学历的影响,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经验深度这一解释变量,模型2的总体效果相对于模型1有显著提升(△R2=0.375),回归系数显著表明经验深度对模仿型商业模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001),假设H1b成立;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连接强度这一解释变量,模型3的总体效果相对于模型2也有提升(ΔR2=0.075),回归系数显著表明连接强度对模仿型商业模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001),假设H2c成立。

表5 回归分析结果(模仿型商业模式)

(三)中介效应检验

1.扫描宽度

按照中介效应检验步骤,扫描宽度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模型1是控制变量分析,模型2在此基础上加入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进行(创新型商业模式)回归,模型3检验的是解释变量对中介变量(扫描宽度)的影响,模型4将解释变量和中介变量同时放入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结果表明,模型4的F统计值显著。经验宽度、网络规模、异质性、扫描宽度的回归系数显著,且将模型4与模型2进行对比可知,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变小,因此存在中介效应,假设H3a、假设H4a、假设H4b、假设H5a成立。

表6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扫描宽度)

2.扫描深度

同理,采用前述方法和步骤检验扫描深度对经验深度、连接强度对模仿型商业模式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中介效应存在,假设H3b、假设H4c、假设H5b成立。具体的检验结果见表7。

表7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扫描深度)

五、结论、启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从认知视角出发探索创业者先前经验和社会网络两个前因变量对商业模式设计的作用机理,以322名创业者为研究样本,运用成熟问卷进行调研并构建回归模型,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具体结论为:

第一,创业者的先前经验作用于商业模式设计结果。具体来看:经验宽度越宽,意味着创业者所积累经验的覆盖面越广,能够在设计商业模式时取百家之长,参考不同行业的特性激发新的商业灵感,从而打造出创新型商业模式;经验深度越深,说明创业者过往的工作范围和内容越单一,也许这有助于加深对某一行业的理解,但也更容易形成思维枷锁,导致过度依赖并模仿行业内的主流商业模式。可见,创业者积累的经验不同,其设计商业模式时可参照并内化的图式也有所差异,从而导致最终的设计结果具有不同的倾向性,这也验证了杨俊等(2016)[10]关于商业模式设计认知过程中先前图示作用的部分假设。

第二,创业者的社会网络作用于商业模式设计结果。具体来看:社会网络规模越大、网络异质性越强,意味着创业者具有更广泛、更多元化、更丰富层次的人脉体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能够为设计主体带来行业内外的新鲜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创新主流商业模式的主观能动性。社会网络的关系强度越强,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创业者对其他行业的洞察力和对商业模式各个要素及架构的想象力,但却能进一步深化对特定行业的体验和感受,有助于在商业模式设计时参照业内主流的商业模式做出契合自身的最优选择。该结论是对孙永磊等(2019)[13]所做研究的补充和深化,从企业家社会网络视角剥离出创业者这一支,并着重关注其对商业模式不同设计结果的趋向性影响。

第三,信息扫描在先前经验与商业模式设计、社会网络与商业模式设计之间均起到中介作用。主要从两方面产生影响:第一,信息扫描宽度加强了先前经验宽度及社会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对创业者设计创新型商业模式的正向作用,创业者获取信息的来源越多,就越能获取多元化信息,从而在脑海中储备多个商业模式备选方案,于是更有可能实现颠覆式的商业模式创新;第二,信息扫描深度加强了先前经验深度及社会网络关系强度对创业者设计模仿型商业模式的正向作用,窄而专的视野让创业者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刚性,商业模式设计主体更倾向于从可信赖的渠道获取意向行业的深度信息,但也因此限制了创新思维的拓展,过度的模仿不利于企业通过独特的商业模式树立竞争优势。

基于上述结论,前文所构建的创业者商业模式设计过程与结果模型可以成立。其理论价值在于,探索了为什么有些创业者倾向于构建创新型商业模式,有些创业者倾向于构建模仿型商业模式,进而明确了影响商业模式设计过程的先前经验和社会网络等前置因素。此外,本文区别于一般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以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设计结果为导向,验证了先前经验和社会网络这两个前因变量对不同商业模式设计结果的影响机制,以及信息扫描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进一步补充了认知视角下的商业模式设计研究。

(二)管理启示

本文结论对创业者有以下管理启示:第一,创业者应当有选择性地积攒先前经验,相同时段积攒的经验是有上限的,到底是选择深耕某一行业还是选择探索不同行业,需要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方向性地进行职业选择,建议尽可能地涉猎各行各业以吸纳和储备更多的先前图式,从而在创业之初打造一个更有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商业模式。第二,创业者的交际精力有限,需要处理好不同的人际关系,维系熟人关系固然重要,巩固的关系是较为稳定的创业资源,但同时也要积极拓展新人脉,“借”他人的眼睛帮助自己开辟新的视野,从而为塑造创新型商业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创业者应进行积极的信息扫描活动,尽管不同信息的获取将导致商业模式设计的类型存在差异,但信息扫描本身就是创业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能够帮助创业者构建出更为完善且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商业模式。

(三)不足与展望

本文挖掘了商业模式设计的前置因素,厘清了认知要素对认知过程和设计结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深化了认知视角下的商业模式设计研究,但仍存在以下局限性:首先,在实证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大部分为广东地区的创业者,未考虑到不同地域的创业者其经验获取渠道、社交行为习惯及商业思考逻辑上可能存在的差异。其次,从意义建构层面来看,除了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进行扫描,还需要对获得的信息做进一步解释[37],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设计主体很可能受到环境信息[46]和认知能力及障碍[9]的影响,这是未来有待深入研究的方面。另外,从商业模式的双重属性来看,本文融合了基础架构属性和价值属性,对商业模式进行了分类及相应的前因探索,今后的研究还可以通过设立相关评价指标,具体衡量各项前因变量对双重属性具体的影响程度,并着重挖掘商业模式价值属性的形成过程。

猜你喜欢

宽度创新型商业模式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你有“马屁股的宽度”吗?
2006-2007年度最佳商业模式
2006-2007年度商业模式未来之星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