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乙己》和《装在套子里的人》 多文本阅读

2022-01-19苑蕾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2年1期
关键词:里科夫长衫套子

苑蕾

多文本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两篇或两篇以上带有一定特点和规律的文章或文章片段,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阅读并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提升阅读能力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在讲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时,我将《孔乙己》和俄国作家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放在一起,进行了多文本阅读教学。

研读文本,依托教材,精选议题

议题是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核心。简单来说,它是可供师生展开讨论的话题,是多篇文本组合、讨论的关联点。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文本、教材和教师用书,联系自身的经验,从中发现可供分析的话题和可供比较的文本。

如《孔乙己》一课的单元教学目标是“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学习本单元,要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这个人物有没有独特的地方?从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是孔乙己的标志特色。“长衫”揭示出孔乙己矛盾的性格和尴尬的社会处境。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还有哪些文本也通过服饰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呢?《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主人公别里科夫喜欢把自己装在“套子”里。“长衫”和“套子”看似不同,实则都如同一个枷锁,代表着某种文化、思想、制度将主人公牢牢束缚其中。由此,我们可以确定议题,通过“长衫”和“套子”的隐喻探究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聚焦目标,创设问题,联系现实

围绕已经确定的议题,设计教学目标。我將第一个目标设置为“以孔乙己的长衫、别里科夫的套子为切入点,分析孔乙己、别里科夫‘套中人的形象”,第二个目标为“透视‘长衫‘套子形成原因,探究孔乙己和别里科夫的悲剧根源,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聚焦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板块:“装在长衫里的孔乙己”“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和“套中人的现实意义”。

在第一个板块中,我抓住《孔乙己》写到长衫的两句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那么我们设置第一个问题:“孔乙己的长衫有什么特点?你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形象?”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长衫破了、脏了,那么洗干净或者把破的地方补一补不就行了吗?为什么不买一件新的长衫?”结合当时的科举制度和文人观念,学生初步感知孔乙己好逸恶劳、贫困潦倒、清高虚荣的形象。第二个问题:“孔乙己为什么如此偏爱穿长衫呢?是谁让他坚持穿长衫的?”学生在讨论中发现,看似是孔乙己选择了长衫,但实际是封建科举、等级思想将他装在了封建文化的“套子”里。小说的真正意图在于讽刺封建科举制度、封建文化。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问题设置如下:一、别里科夫的“怪”表现在哪些地方?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或形象?二、别里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你能从文章找到理由吗?层层追问下,引导学生发现别里科夫的套子不仅反映其形象,还揭露了沙皇政府的反动统治,以及人性在沙皇专制的“套子”中被扭曲的社会现实。

第三个环节是分析“‘套中人的现实意义”。“长衫”和“套子”其实就是旧文化、旧思想的禁锢,主人公希望通过“长衫”和“套子”带来的荣誉、地位都没有得到,反而加速了他们悲剧命运的到来。那么现代社会有没有这样的“长衫”和“套子”呢?引导学生将其拓展到现实社会,获得启发。

学生参与,回归阅读,合作探究

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多文本阅读教学除了扩展学生阅读面,还教给了学生阅读方法。在具体阅读时,我出示具体阅读要求:1.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在文中标注出来。2.根据链接材料,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概括小说主要情节。3.找出描写孔乙己、别里科夫的句子,尤其是与长衫、套子相关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4.关注社会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让学生围绕问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先在组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讨论归纳,形成组内意见,在班级进行展示。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补充,班级一起归纳总结、补充笔记。在生与文本交流、生与生交流的过程中,实现集体建构的目标。

多文本阅读教学是对单篇教学的有效补充,它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驾驭多篇文本的能力。而对学生而言,多文本阅读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思维、提高素养的过程。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运用比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多文本阅读的魅力。

(责编 侯心雨)

猜你喜欢

里科夫长衫套子
难以挣脱的精神套子
谈谈《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套子”的象征意义
套子
套子
别里科夫为什么是动人的
轻薄长衫
周年庆之窘迫的老师们
一笔做了二十年的买卖
野猪套
相约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