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冰雪 助力冬奥

2022-01-18春奇

新长征 2022年1期
关键词:寒地吉林冬奥

春奇

北京冬奥,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光荣与梦想;吉林冰雪,蕴育着吉林人民的激情与希望。

2021年10月27日,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还有100天之际,作为冰雪大省的吉林省,“助力冬奥 乐享吉林”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100天吉林省冰雪体验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吉林省速滑馆举行。北京冬奥会圣火即将点燃吉林人民的奥林匹克新梦想。

吉林冰雪资源得天独厚。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指出,“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再次强调:“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要推动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加快发展。”2021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冰雪产业是一个大产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国北方高寒地区特别是吉林省指明了一条充分发挥冰雪资源优势的绿色发展之路。

吉林省冰雪资源得天独厚,北纬42度线横亘东西,位于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和北美的落基山脉并称为“世界三大粉雪基地”,降雪期长、雪量丰沛,尤其是长白山地区山岭绵延、湖泽密布、粉雪静风,具备国际级雪场深度开发潜力。截至目前,我省已经建成46个滑雪场,雪道总数347条,雪道总长度298公里,雪道总面积1032公顷(居全国第一位)。其中,万科松花湖、吉林北大湖、万达长白山三个大型滑雪度假区,接待床位数量、缆车数量、雪道总面积和每年雪季滑雪人次,位列全国前三。吉林省冰雪产业特别是冰雪旅游位居全国第一梯队前列,形成了“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看吉林”的市场认可度。

后冬奥时代,中国将进入冰雪产业黄金发展时期,吉林省瞄准冰雪经济飞跃式发展的黄金机遇期,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推动冰雪经济在更大范围合作,形成“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广阔市场空间。《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为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吉林省“十四五”规划指出,吉林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发展新动能、新引擎。为此,我省提出用5到10年时间,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万亿级规模,其中发展冰雪产业是重要一环、关键一环。《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总规模达到2500亿,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冰雪旅游胜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承载区;到2035年,冰雪产业消费链供应链转型升级,向价值链的中高端靠拢,国际产业合作深化,成为寒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定位冰雪产业战略

吉林是新中国冰雪运动起源地,助力冬奥、参与冬奥、服务冬奥,是吉林人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使命任务。时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北京冬奥会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主动践行“两山”理念,坚持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发展在吉林,助力北京冬奥赛事,放大北京冬奥效应,加快推动吉林寒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寒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通过构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模式,推进气候资源统筹开发,助力东北振兴经济结构转型,服务“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承担引领后冬奥时代中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重任,走出一条在国内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寒地冰雪经济成功发展之路。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重要承载区。全力支持北京冬奥会筹办和备训、备赛工作。加快建设大型滑雪度假综合体、群众性冰雪运动场馆等设施,使其与自然景观和谐相融。推进全民参与冰雪运动,普及青少年冰雪运动,扩大冰雪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运动培训、文化体验一体化发展,申办国内、国际冰雪体育赛事和节庆活动。2021年10月18日,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希腊采集成功,中国短道速滑名宿李佳军参与了火种在古奥林匹亚的传递。李佳军是中国首个获得冬奥会奖牌的男选手。20世纪80年代末,他的母校长春市平泉小學成为当时中国冰雪教育的一面镜子。那时,平泉小学的学生每天上学要带两个饭盒,一个装饭、一个装冰,到校后第一件事是把饭盒里的冰扣在操场上。3个星期后,参差不齐的冰块形成规模,老师们便趁着寒夜浇水、锉平,一座校园冰场“落成”。光阴荏苒,30多年后,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推进冰雪教育,冰雪资源日渐涌入课堂。“比起我小时候,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我对中国冰雪运动的未来充满期待。”李佳军感慨。

世界知名的国际冰雪旅游胜地。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坚持中国特色,推动冰雪旅游消费提质升级,提升服务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冰雪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建设一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冰雪景观独特、产品服务优质、冰雪风情浓郁的高品质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打造国际冰雪旅游消费中心。

中国冰雪文化品牌高地。充分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吉林省传统冰雪文化,丰富“新中国滑雪运动起源地”等文化内涵,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世界讲好中国冰雪故事。聚焦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演艺、冰雪传媒等文化输出渠道,打造影视动漫、旅游演艺等冰雪文艺作品,形成系列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冰雪文化名片。深度开发冰雪文创产品和特色商品。

冰雪装备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心。坚持技术创新,推动冰雪装备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和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冰雪场地设施、个人运动器材等冰雪装备产业,开展冰雪运动智能训练系统研究。推动冰雪装备加快进入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高端,促进国产冰雪装备规模化应用,解决冰雪产业链条短、消费低及冰雪装备品种少、体量小的问题,加快扩大产业规模。“冰雪爱好者不断增加,我们想着开发一套不受场地限制的滑橇。”来自吉林省的研发团队成员曲博介绍,样品2017年问世后首次试水曾遭“当头一棒”——运动员穿上后滑行速度慢,器材故障多。但团队并未放弃,他们看好中国冰雪装备制造产业的蓝海市场,聘请专家寻找故障、改进装置,重新进行上万次测试……半年后,质疑被点赞取代。项目成功后,团队又开始瞄准多功能造雪车进行技术攻关。

冰雪配套服务业创新发展区。聚焦冰雪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民群众冰雪消费升级需要,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建设冰雪特色商贸体系,发展冰雪会展经济,舉办国家级冰雪产业博览会和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加快冰雪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置冰雪相关专业或研究方向,构建冰雪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和服务保障体系。

中国寒地特色产业集聚区。依托气候寒冷优势,建设我国北方地区数据存储中心和灾备中心。建设国家寒地检验检测中心,支持建立开放式寒地机动车检验测试基地,拓展新能源汽车试验、车辆行驶和轮胎测试、车辆维修保养、油料保障供应等业务。推动寒地农产品生产与冰雪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地域标识特点的寒地产品品牌。

形成冰雪发展体系

2015年7月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冰雪产业发展便和冰雪竞技水平提升、冰雪运动普及一道被纳入政策关注领域,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紧密相连。几年时间过去,吉林省冰雪产业稳步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冰雪运动参与和培训需求日益旺盛,竞赛表演活动日益丰富,冰雪旅游业发展迅猛,冰雪场地建设运营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冰雪文化尽显吉林特色,冰雪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增长空间越来越大。在冬奥会的带动下,我省冰雪产业发展必将迎来阶段性飞跃。

在冰雪旅游方面,我省将打造国际冰雪旅游消费中心,坚持高质量、集约化发展,推动全省滑雪场“控量提质”,加快新建或提升一批滑雪度假综合体、冰雪小镇,培育若干世界一流的滑雪度假综合体和四季旅游目的地,提升中小型滑雪场发展水平,培育1-2家接待量超100万人次、5家超50万人次、10家超20万人次的滑雪场,发展更多冬季综合性康养项目、冰主题文旅项目、冰雪乡村旅游点等。到2025年,冬季旅游接待人次预计达到1.2亿,冰雪文化旅游总收入将达到2200亿元。放眼冰雪吉林,冰雪竞技充满激情与挑战,雪地火锅让游客大快朵颐,室内外温泉让游客流连忘返……如今,吉林省已经形成冰雪休闲度假、冰雪温泉养生、冰雪观光体验、冰雪民俗史迹四大产品体系,滑冰雪、泡温泉、看雾凇、赏民俗成为消费热点。

在冰雪运动方面,我省将引进更多国际冰雪赛事,打造本土冰雪赛事品牌,促进冰雪运动专业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同时,通过提高冰雪赛事场地场馆建设水平,发展多样化群众体育运动,推进“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动冰雪运动从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型。到2025年,全省冰雪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240亿,滑雪场数量达到100座,并打造一批国际国内冰雪赛事品牌和专业队伍。到2035年,全省实现全民参与冰雪运动,冰雪竞技运动水平全国领先,成为世界级冰雪运动高地。

在冰雪文化方面,我省将推进冰雪丝路文化核心区建设,挖掘冰雪文化价值,打造系列冰雪文化主题IP,讲好吉林省冰雪故事。提升冰雪节庆品牌和文艺作品影响力,提高省内冰雪商品品牌价值,培育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冰雪文化市场主体,打造3-5个有全国影响力的冰雪文化艺术作品。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传播和弘扬冰雪文化。实现全省重点滑雪度假区冰雪演艺项目全覆盖、重点景区“冰雪商品店”全覆盖。

在冰雪装备方面,我省将加快推动重型冰雪装备、轻型冰雪器材与智能型装备协同发展,不断促进冰雪装备本土化,积极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及其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核心技术,打造东北亚冰雪装备制造业高地。到2025年,初步构建全省冰雪装备产业体系。到2035年,冰雪企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明显增强,形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产业链供应链。

促进区域内外联动

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吉林的冰雪文章正越做越大,并通过促进冰雪产业区域内外联动,打造中国冰雪经济的吉林样板,让“冷资源”变成“热产业”,真正实现“白雪换白银”。

深化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建设中国寒地冰雪经济协同发展区。目前,吉林省正会同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编制《东北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实现东北区域中跨省区冰雪旅游合作,共同打造东北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共同承办申办重大国际性冰雪赛事,培育东北原创冰雪赛事品牌。共同开展东北冰雪文化挖掘和提升工程,夯实中国冰雪文化自信的底蕴和根基。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全力实施乡村旅游“十百千万”工程,打造特色民宿集群、“非遗”村落、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精品点和精品线路,积极推进“冰雪+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融合发展,创建国家级冰雪特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及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近两年,我省与北京市、天津市、北京冬奥组委签订《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将冰雪合作作为重要内容。下一步,将构建“京张吉”冰雪圈,打造产业联盟,依托“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京张吉”体育文化旅游圈。

建设中国(长白山脉—阿尔泰山脉)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2021年3月,吉林新疆两省(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创建中国(长白山脉—阿尔泰山脉)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目前正在推进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总体规划》编制,将共同建设世界知名的国际冰雪旅游胜地,打造“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重要承载区,培育有影响力、代表性的冰雪文化品牌,推动冰雪装备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促进冰雪配套服务业繁荣发展。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深化国际冰雪合作,推进冰雪丝路建设。把吉林通过冰雪运动打造成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

冰雪经济对吉林振兴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回顾“十三五”,吉林冰雪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创新发展路径。展望“十四五”,吉林将开启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探索寒地冰雪资源转化路径,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着力打造中国冰雪经济吉林样板,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助力冬奥,乐享冰雪,吉林准备好了!

猜你喜欢

寒地吉林冬奥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国内首个“海水稻”寒地育种站设立
寒地芹菜育苗技术
吉林冬季之旅
吉林出版集团
寒地城市公共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