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公平视角下的我国义务教育“择校热”问题研究

2022-01-18刘雪杨逸玲

成才之路 2022年5期
关键词:择校热教育公平义务教育

刘雪 杨逸玲

摘 要: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文章由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视角来探讨教育公平问题,从挖掘“择校热”的原因入手,到思考择校利弊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最后提出解决“择校热”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教育公平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为解决“择校热”问题,多方主体需要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求得标本兼治。

关键词: 教育公平;择校;义务教育;教育资源;政府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5-0043-03

教育公平是指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具有平等的共同的取得学业成就和个人生涯发展的机会,并且在教育活动中可以获得同等地位的尊重。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折射到教育领域是教育资源不均而引发的教育不公问题,“择校热”便是其中的问题之一。所谓择校,实质上是在社会教育资源有限且分配不均的情境下,学生和家长通过自发的各种途径和方式获取优質教育资源的行为。本文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角度探讨教育公平问题。

一、“择校热”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自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开始,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和多个文件推进教育公平,保障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遏制择校之风,规范招生秩序。如2012年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审计署颁布的《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八条措施》和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出台,限制了传统的通过缴纳择校费进入优质学校的行为,提升了就近入学的比例。但是,择校现象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反而演化出新的形式,一部分家庭通过购买学区房使子女获得进入优质公立学校的机会,还有的家庭通过支付高额学费使子女进入民办学校。为什么择校现象屡禁不止?归结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资源总量供求失衡

当前义务教育资源总供给量与日益增长的教育总需求不匹配。我国是人口大国,虽然国家秉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教育事业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仍存在教育资源供给失衡的现象。此外,区域内还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如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在中心市区,郊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在这种情况下,择校就成为抢夺优质教育资源的应对方式。

2.重点学校制度遗留问题

长期以来的重点学校制度造成了校际办学质量的差距。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急需培养大量人才,政府集中教育资源创办重点学校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由此,优质教育资源逐渐流向少数重点学校。即使后来重点学校制度被废除,校际办学质量差距也难以逾越。为了让子女在优质学校学习,很多家庭便选择择校。

3.家长对子女的期望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是影响择校行为的一大因素。首先,许多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能够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其次,教育存在“群体效应”,学生的成绩容易受班级同学、学校学风的影响,所以父母倾向于让子女上优质学校。再次,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更受欢迎,所得薪资更高。因此,许多家长为获得更高的教育投资回报率,会动用各种资源,力争让子女从小就上一流的学校,为的是最终获得更光明的职业前景。

4.其他利益群体的驱动

首先,部分校外培训机构抓住一些家长上优质学校的心理,与部分优质校合作,交换升学的资源和信息,为家长提供非透明的具有择校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其次,“择校热”促使“学区房”房价居高不下,部分房地产商、中介为了自身利益,暗中宣传择校的重要性,成为择校乱象的推手之一。

二、教育公平视角下的择校利弊

首先,从个人层面而言,国内实证研究显示,择校过程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较大,大多数择校生喜欢自己选择的学校,半数以上的择校生在择校后成绩提升,这说明择校对提高择校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大的作用。在目前优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择校可以使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享有与之相配的资源。也就是说,在理想的情况下,择校可以使天赋不同的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教育,使得教育水平、学习能力与个人需求三者有机统一,使学生的天性和特长在适合的教育中得到发展。

其次,从学校层面而言,择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校之间的良性竞争,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学校为了在择校中取得优势,招收优质生源,形成良好的声誉,会不断进行教育管理与改革,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促进教育事业繁荣与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再次,从社会层面而言,择校从更深、更广的意义上展现了社会对个人基本权利的尊重,有利于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真正自由普遍的教育选择权可以使教育复归其本位,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身发展的最优方向,促进社会流动,增加社会人力资本,提高人才供给数量,带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择校的优点是建立在“理想”状态下的,而这种理想状态是以教育充分发展、教育水平充分提升、教育真正实现实质性公平为前提的。如果教育并未实现起点、过程、结果的全方位公平,那么择校的优点不仅很难展现,甚至会暴露出其弊端。现阐述如下。

首先,教育起点不公平。社会阶层较高的家庭有较大的经济自主权,可以通过购置学区房的方式进入优质公立学校,或支付高昂的学费进入条件优越的私立学校。而社会阶层较低的家庭只能选择就近入学,即使它是一所教育质量堪忧的学校。据调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质量与其所在社区质量存在联系,社会阶层越高的社区,往往其所配套的学校教育质量越高。教育资源是所有学生平等享有的公共资源,如果谁交钱谁就可以获取更优质的资源,则背离了教育公平的初衷。

其次,教育过程不公平。一方面,师资力量强大、校园环境优美、学风素养优良、教学设施完备的学校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与熏陶,积淀更深厚的人文与科学底蕴。另一方面,家庭经济实力的差距会导致学生所获得的教育服务差别较大。调查显示,家庭收入在后25%的学生参加课后辅导班或聘请家教的概率是61.3%,而家庭收入在前25%的概率则为83.4%。

再次,教育结果不公平。教育过程不公平会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获得择校机会的学生在优质教育资源的辅助下,更容易获得一流大学的准入资格。而在高水平的大学就读,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及非智力因素的更好发展,还可以收获更高质量的社会资本,积累更广博的人脉,能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形成更大优势。

三、解决“择校热”问题的策略探讨

1.政府层面

(1)促进义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首先,政府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并根据各地区经济实力和教育发展现状,合理分配各阶段各地区的教育发展所需的财政支持,对偏远地区和农村等薄弱学校给予一定的财政倾斜与扶持。其次,配置教育资源时取消对重点学校的各方面特殊关照,统一教育资源分配标准,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使各地区学校达成“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均衡协调发展。再次,政府可通过行政管理手段调配师资,促进优质师资的流动发展,实施教师轮岗制度。

(2)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协调发展。首先,对于公办学校,要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和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共建共享硬件设施,联合开发课程资源,共享管理经验,提升整体发展水平。要把立足点放在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的建设上,缩小校际质量差距,保证薄弱校的办学资金,在师资力量配备上给予一定关照,将薄弱校与优势校进行配对,走“一带一”联合办学之路。其次,对于民办学校,一方面要扶持其发展,打造富有特色的民办学校,满足学生自由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规范和监督其办学,鼓励民办学校之间的良性竞争,防止出现“天价择校费”等不良市场行为。最后,应加强民办学校与公立学校的交流交往,实行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同招,促进两者共同发展,取长补短,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

2.学校层面

(1)学校加强自身各方面建设。首先,学校要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成长需要出发,结合自身办学规模、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情况,走创新办学之路,形成自身竞争优势。其次,要转变校长理念,提升校长领导力,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利用各方面资源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次,要搭建学校之间交流互进的平台,借鉴优势校的办学经验和成功案例,实现共同发展。只有提升各学校办学质量,才能减少择校行为的发生。

(2)积极落实教师流动制度。首先,要积极关注中小学教师发展,促进教师在不同学校流转中获得专业成长。教师流动制度既可以使流动到薄弱学校的优秀教师发挥带头作用,培养其领导能力,展示其才华,也可以使流动到优质学校的教学水平较弱的教师得到更好的锻炼,迅速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其次,要通过学校制度保证流动教师的待遇,解除教师换岗的后顾之忧,对于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安排的教师,要给予经济鼓励及评奖评优上的优先权。再次,建立和完善教师流动考评机制,设定科学的考评标准,全面评价流动教师的工作,滿足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调动教师流动的积极性。

3.家庭层面

(1)树立科学的择校观念。首先,择校不能盲目从众,学生应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理性分析自身发展的需要、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不要一味贪求进入最好的学校,否则会因为自身能力不够难以跟上学校的教学节奏而损伤自信心。其次,通过择校进入自己心仪学校的学生,应该珍惜学习机会,不要以为进入优质学校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而放松学习。再次,没有能力择校的家庭的学生,要摆正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凭借自身努力获得成功,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利用一切现有资源促进自己的学业发展。

(2)采取正确的择校行为。首先,家长要转变“非名校不上”“不上名校就没有未来”等不良观念,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在充分把握和尊重孩子的特长与需要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考量,选择适宜的学校。其次,要增强自身的分辨能力,比较不同学校的办学质量,不要被择校冲昏头脑,更不要陷入择校的泥淖。

四、结语

在我国,择校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择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校之间的竞争,但它也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我们要通过适当的策略调整来解决“择校热”问题,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把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作为主要发展目标,这展现出我国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和重视。教育公平不仅对促进社会公平有基础性作用,而且对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要认真审视教育事业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如择校问题、城乡差距问题、教育质量差距问题等,汲取优秀经验,努力改革探索,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最终实现科教兴国。

参考文献:

[1]张强,高向东.上海学龄人口空间分布及其对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J].上海教育科研,2016(04).

[2]曲绍卫,杨克瑞.择校教育与个体人力资本积累——北京市择校调查及实证归因[J].教育与经济,2007(04).

[3]张祎,姚利民.“中国式择校”刍议——基于教育公平视角[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02).

[4]李涛.中国教育公平亟待深度范式转型——“就近入学”政策背后的社会学观察[J].教育发展研究,2015(06).

[5]文东茅.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及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02).

Research on the "School Selection Fever"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Equity

Liu Xue, Yang Yiling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China)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reason behind the "school selection fever" in the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hina is the imbalanc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educational equ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 selection in the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rts with excavating the causes of "school selection fever", consid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chool selection and educational equity,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chool selection fever",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equit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chool selection fever", multiple subjects need to work together to solve both the symptoms and root causes.

Key words: educational equity; school selection; compulsory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ources; government level; school level; family level

猜你喜欢

择校热教育公平义务教育
刍议“择校热”背景下薄弱初中学校的语文教学
关于义务教育择校热政府责任的文献综述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政策归因与改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择校热”能否真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