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韵》音系与字音来源的相关性分析

2022-01-17崔钰晗

参花·青春文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字音汉语内容

汉语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语言之一,对其进行分析,了解汉语的基本构成,这对于更加全面地认知汉语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就目前掌握的资料而言,汉语从上古发展至今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音、形、义等方面均有体现。结合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针对汉语的研究自古就有,而且这些古文献为现如今的汉语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集韵》是非常著名的一本音韵学著作,是我国宋代时期编纂的以汉字字音分韵为依据而进行编排的作品,其在古代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对《集韵》的音系做具体分析,并讨论音系与字音来源的相关性,旨在更加全面地认知《集韵》,了解汉语的变迁与发展。

《集韵》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本韵书,是在继承了前代韵书基础上编纂形成的能够代表中古音韵的重要韵书之一。[1]通过具体分析,发现《集韵》在《广韵》的基础上增加了比较多的字数,具体增加了2836个字,并且新增了672个小韵。相比于《广韵》,《集韵》的字数有了显著的增加,字音也有了明显的增加,这種情况使得异读的数量有了显著的提升。综合分析《集韵》音系,并讨论其和字音来源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字音来源分为4个大类:第一类是对前代韵书的承袭。《切韵》《广韵》是比较有名的前代韵书,《集韵》在进行编纂的时候吸收了这些前代韵书的内容。第二类是《集韵》将其他经籍所记载的旧音进行了辑录。第三类是《集韵》将宋初的通语俗音通过增补的方式进行了收集。第四类是对宋初的方言土语进行记录。对《集韵》音系中的四类音源进行分析与总结,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集韵》所收录的不同来源的音在韵书中的突出价值。

一、《集韵》的承袭

《集韵》承袭具体指的是在《集韵》编纂的过程中,前代韵书所记载的内容被收录到《集韵》中。总结宋代以前的韵书,最为著名的是《切韵》和《广韵》,这两部韵书中的许多内容即使是放在现在也具有突出的研究价值。宋代《集韵》承袭前代韵书,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继承。[2]在实践中,要判断某本韵书是否对前代韵书的音系有所继承,主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判断韵书的各个韵部内的小韵分与合是否与前代的韵书呈现一致状态,如果呈现一致状态,则表明了承袭关系。二是小韵在反切的时候是否存在着切语用字音类彼此混淆的情况。对《集韵》和《广韵》中的小韵切语用字情况进行统计,发现两本著作同韵部之间所对应的小韵数量一共有3703个,在《广韵》中,小韵总数为3875个,在《集韵》中,小韵总数为4486个,相对应的小韵数量在《广韵》和《集韵》中的占比,分别达到了95.56%和82.55%。

对《集韵》的承袭进行分析,其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相比于《广韵》,《集韵》中的小韵增加数量为672个。二是就《广韵》和《集韵》的内容对比而言,二者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删除以及合并的情况。具体对比小韵可知,删除和合并的小韵一共有61个。[3]《广韵》中的部分小韵被《集韵》所运用和转移,其数量一共有111个。

对比《广韵》和《集韵》的具体内容,两本著作中,同韵且存在切语相同的小韵数量达到了1174个,这个数据在《广韵》总小韵数据的占比是30.30%。总而言之,经过综合对比发现《集韵》保留了比较多的《广韵》内容,而且从音类分析角度出发,其吸收了《广韵》中的大量音切,因此,有《集韵》是对《广韵》的一种承袭的说法,即《集韵》是在《广韵》继承和补充的关系上编纂完成的。[8]

二、《集韵》辑录其他文献所记载的旧音

对《集韵》音系以及字音的来源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集韵》中的很多字音是辑录了其他文献所记载的旧音。对《集韵》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集韵》是比较丰富的,其内容大量地汲取了现代文献所记载的先儒或者是名家的音读,其所引的文献来源是非常丰富的。[4]结合此次的具体研究,发现《集韵》中的《经典释文》的引据具有非常显著的代表性,就实践研究而言,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非新增的小韵例,第二部分则是新增的小韵例。对《集韵》中的新增小韵例进行分析,发现在新增小韵例的音系结构分析中,具体的划分工作是以新增字音为基础,结合实际而影响开展、划分工作的。对划分工作的类别进行分析,其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填补音系空格类小韵、特殊小韵和同韵内新增重出小韵。对《集韵》中的同韵内新增重出小韵进行分析,发现其最为典型的例子是“紆”。在《集韵》中,“紆”,虞韵匈于切,注释中提到了“曲也。《周礼》‘连行、紆行。李轨读。”《释文·周礼音义下·冬官考工记下》卷第九中曾指出:“紆行,乙俱反。李又香于反。”《集韵》中虞韵的“紆”字向于切音韵地位与李轨香于反同状态。

三、宋初时期的通语俗音增补

《集韵》是成书于宋代的中古音韵书籍,其所收录的内容自然会包括宋代的一些语音。就《集韵》的具体分析而言,其在编纂的过程中增补不少宋代初期的通语俗音。对增补的内容进行总结,其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注文标记类,第二类则是非注文标记类。对《集韵》中的注文标记类进行总结,其最为典型的便是“动”。在《集韵》中,“动”,董韵覩动切,注“振动,拜也,以两手相击而拜”[5]“一曰:今倭人拜以两手相击,盖古之遗法。”根据《释文·周礼音义上·完伯下》卷八记载:“振动,如字。李依大夫音董。杜徒弄反。今倭人拜以两手相击,如郑大夫之说,盖古之遗法”,振动乃古代九拜之一。非注文标记类在《集韵》中也比较多见。就《集韵》的具体分析而言,在新增的小韵中,其非注文标记类主要指没有“今谓”或者是“俗谓”等字样进行标记的部位。对《集韵》做全面分析可知当其改变《广韵》中的切语用字之后,会引发音类差异化现象,这种差异化现象的出现与宋初通俗语音有密切的关系。

四、关于《集韵》的讨论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总结会发现《集韵》音系的主要来源有4大类,对这4大类音系做具体的分析可知其字音来源各不相同,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对前代音韵书籍中的内容承袭,且主要承袭的是《广韵》和《切韵》的内容。至于其他类别的音系字音来源,多与《集韵》的编纂年代,也就是宋代有显著的关系。综合《集韵》音系和字音来源的相关性讨论,获得如下结论。

第一,文字、语言是发展变化的。[9]《集韵》不仅仅是一部中古汉语的韵书,还是能够反映中古音韵变化的一部语言历史书籍。我国将汉语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分别是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现代具体指现代汉语。汉语从上古一直发展到今天,语言依然处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集韵》是对前代韵书的继承,同时也是对当地语音的记录和收集。就《集韵》的具体收录内容而言,其中大部分的内容和《广韵》《切韵》等前代语音存在着统一性,换言之,《集韵》中有不少的内容是在《广韵》和《切韵》中出现过的,其在语言表述、韵部划分等方面均具有相同性,这说明《集韵》是《广韵》《切韵》等韵书的继承。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集韵》收集了不少宋代的通语俗音,其中还有不少方言土语,除此之外,《集韵》还有一些其他经籍中所记录的旧音,这些内容是在《广韵》《切韵》等韵书中看不到的,所以,在收录内容上,《集韵》是有所扩充的,这实际上所反映的是《集韵》的发展。总而言之,正是因为文字、语言存在着动态的发展与变化,所以,各个朝代才会立足于实践进行韵书的编辑,后代的《中原音韵》《洪武正韵》等便是很好的说明。

第二,字音的来源存在着多样化的局面。《集韵》是我国中古时期的重要韵书,该韵书不仅对韵进行了系统的划分,更是对收录的字音等做了详细的解释,立足于《集韵》,结合汉语的现代化发展,发现字音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出发,字音的来源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模拟音,模拟音主要指模拟自然界中存在的声音而对字进行定音的情况。在汉语词汇中存在着非常多的拟声词,这些词之所以被称之为拟声词,就是因为这些字的发音和自然界中的声音具有相似性,比如“喵”“嘶”“喔”等均可以称之为模拟音。二是组合音,[10]组合音在汉语体系中的占比是最大的,也是字音的核心来源之一。组合音指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而获取字音的一种形式。对古代汉语的注音做分析可知其主要采用的注音方式是“反切”,而反切的核心便是上切字与下切字的组合,通过两个字的字音筛选与组合,对另外一个字进行注音,这是字音的主要来源之一。三是译音,译音指通过翻译而获得的字音。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的民族,在不断地融合各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中华民族获得了持续性发展。对中国古代历史进行分析会发现诸多少数民族和中华民族有着密切的往来,在往来的过程中,语言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我国目前的大量地名保留了古代少数民族的发音,这些地名的字音可以称之为“译音”。

五、关于《集韵》的学习思考

《集韵》作为一本重要的韵书,强调对其进行学习与研究有重要的价值,结合目前的实践情况,要从更加全面、深层次的角度了解《集韵》,需要强调《集韵》的学习与研究。总结目前的资料,在《集韵》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强调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集韵》的学习需要确定目标和方向。就《集韵》的具体学习而言,确定方向和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内容。[6]任何学习或者研究工作都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一方面,方向和目标可以为学习和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增强动力,另一方面,在方向和目标清楚之后,资源的调配等会更具针对性,这对于学习实效的提升帮助巨大。结合目前的实践情况,要真正地学习并研究《集韵》,必须要对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做确定,这样,实践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会更加突出。

第二是《集韵》的学习需要关注方法和技巧。《集韵》的学习和研究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如果不能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学习和研究的效率以及质量势必会大受影响。[7]基于此,关注《集韵》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討论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结合目前的实践情况,在《集韵》的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指通过对比来寻找差异,并在对比中发现规律,从而开展学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目前的实践中表现出了巨大作用,一方面,其帮助实现了学生学习、研究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其帮助学生构建了学习和研究模型,这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工作开展来讲有重要价值。

第三是《集韵》的学习必须要强调总结与评价。在《集韵》的学习和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总结和评价。在任何学习或者研究活动中,总结和研究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总结和研究能够帮助学习者或者研究人员持续进步。就《集韵》的学习和研究而言,总结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是经验的总结,通过经验的总结把握学习规律,创新学习方法,这样,最终的学习和研究实效会更加显著。其二是问题的总结与分析,通过对问题总结与分析,了解改进的内容,这对于学习补充与进步帮助巨大。在《集韵》的学习实践中,评价工作的开展同样不可缺少,一方面,立足于汉语学习和研究,制定具有完善性的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积极地落实评价体系,明确评价的指标以及具体的标准,这样,最终的评价工作可以在实践中发挥出价值。

六、结语

总而言之,《集韵》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本韵书,是目前古代汉语学习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对《集韵》进行分析与讨论,了解《集韵》的重要内容和音系,同时,对音系与字音来源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并对《集韵》的具体学习和研究提出指导,这对于当前的《集韵》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开展有突出的现实价值,对于促进《集韵》的相关工作进步也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乔全生.中国音韵学研究70年[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9(01):29-49.

[2]马德强,刘华伟.《切韵》系韵书三论[J].辞书研究,2019(05):100-105+120.

[3]秦小凤.《集韵》音系与《广韵》音系比较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9,33(04):68-71.

[4]冯蒸.汉语历史音韵研究近百年的100项新发现(下)[J].语言历史论丛,2018(01):144-231.

[5]董倩.《改并五音集韵》文献研究综述[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5):57-61.

[6]雷励.《集韵》《广韵》收字比较[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36(01):82-87.

[7]赵晨.论《集韵》音系与字音来源的关系[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09):12.

[8]白晶晶. 《谐声韵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9]胡红远. 《广韵》《集韵》喻四与舌音声母混读现象考察[D].安徽师范大学,2018.

[10]严忠. “王三”《广韵》小韵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崔钰晗,女,硕士研究生,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字音汉语内容
学汉语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追剧宅女教汉语
沈括识音
汉语与拼音
明晰字形字义 防范错字别字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