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内镜下止血联合注射用生长抑素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止血效果观察

2022-01-17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注射用生长抑素消化性

祝 强

(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1500)

消化性溃疡为炎性缺损致黏膜下组织暴露所致,目前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发病率的增加、非甾体抗炎药的广泛使用及酗酒和吸烟等均为影响消化性溃疡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消化性溃疡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主要表现为恶心、上腹部疼痛等,具有发病缓慢、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诱发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复杂,但均与患者体内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侵袭作用增强及防御屏障减弱有关,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可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1]。注射用生长抑素可有效抑制胃蛋白酶、胃泌素(GAS)、生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管阻力,可降低血流量,有效抑制血管扩张,达到止血目的,但单独应用效果不理想,复发率较高[2]。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方便、快捷、疗效显著等优点逐渐显现出来,内镜下止血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避免血液的再次流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中[3]。但关于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效果和对胃肠功能影响的研究结果尚未明确。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消化内镜下止血联合注射用生长抑素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凝血功能、胃肠激素、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收治的22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51例;年龄28~75岁,平均(43.12±6.25)岁;溃疡位置:胃溃疡69例,十二指肠溃疡4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52例;年龄26~63岁,平均(42.38±5.17)岁;溃疡位置:胃溃疡65例,十二指肠溃疡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内科疾病诊断标准》[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者;粪便潜血实验阳性者;均伴有不程度的呕血、黑便症状者等。排除标准:其他病因导致的消化道出血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患者存在精神或意识障碍者;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相关性出血者等。本研究经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8250,规格:3 mg/支)治疗,静脉推注,将3 mg的注射用生长抑素与250 mL 5%的葡萄糖溶液混合静脉泵入,3 mg/h,2次/d,连续治疗3 d。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下止血联合注射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通过胃镜管置入电凝电极探头进行热凝固止血,如病灶黏膜变为白色,则停止止血操作,取出探头并清洗病灶,对出血点及其周围多点注射肾上腺素氯化钠注射液3 mL,确认止血成功后,将胃镜退出。之后应用注射用生长抑素,方法和治疗时间同对照组。治疗后均随访7 d。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与再出血情况。治疗后3 d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4]中的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治疗后1.5 d内便血、呕血等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后1.5~3 d内便血、呕血等症状明显改善,生命体征稳定,存在少量黑便情况;无效:治疗后3 d便血、呕血等症状均未改变或患者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再出血评估标准:治疗止血后,7 d内原发病再次出血即为再出血。②临床指标。比较并记录两组患者止血时间、输血量及住院时间。③凝血功能指标。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 d静脉血5 mL,经抗凝处理,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浆,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④胃肠激素水平。血液采集方法同③,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采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LT)、生长抑素水平。⑤炎性因子水平。血液采集同③,血清制备同④,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和再出血率治疗后3 d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的78.18%;治疗后7 d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再出血情况比较[例(%)]

2.2 临床相关指标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止血时间(h) 输血量(mL) 住院时间(d)对照组 110 18.13±2.49 252.26±68.34 5.13±0.59观察组 110 12.16±1.91 158.79±44.22 3.16±0.31 t值 19.952 12.043 31.001 P值 <0.05 <0.05 <0.05

2.3 凝血功能指标治疗后3 d两组患者APTT、PT、TT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

组别 例数 APTT(s) PT(s) TT(s) FIB(g/L)治疗前 治疗后3 d 治疗前 治疗后3 d 治疗前 治疗后3 d 治疗前 治疗后3 d对照组 110 45.36±5.71 38.11±4.83* 15.43±2.58 13.82±1.42* 18.36±2.67 15.34±2.35* 1.36±0.27 2.25±0.49观察组 110 45.37±5.31 34.83±4.31* 15.23±2.48 11.28±0.25* 18.24±2.93 13.42±1.42* 1.32±0.25 3.08±0.76*t值 0.013 5.314 0.586 18.476 0.317 7.334 1.140 9.62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胃肠激素水平治疗后3 d两组患者血清GAS、MTL、生长抑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指标水平比较( ±s)

表4 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GAS:胃泌素;MTL:胃动素。

组别 例数 GAS(μmol/L) MTL(pg/mL) 生长抑素(pg/mL)治疗前 治疗后3 d 治疗前 治疗后3 d 治疗前 治疗后3 d对照组 110 145.36±21.27 89.34±9.31* 347.63±39.31 211.34±25.54* 46.27±5.35 36.29±4.71*观察组 110 143.16±21.23 71.49±8.11* 346.59±38.26 157.61±21.23* 46.46±5.24 27.18±3.68*t值 0.768 15.163 0.199 16.968 0.266 15.98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 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后3 d两组患者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表5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IL-6:白细胞介素 -6;CRP:C- 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 -α。

组别 例数 IL-6(ng/L) CRP(pg/mL) TNF-α(ng/L)治疗前 治疗后3 d 治疗前 治疗后3 d 治疗前 治疗后3 d对照组 110 29.06±3.31 21.76±2.91* 7.59±0.86 2.91±0.43* 12.49±0.26 8.51±0.33*观察组 110 28.69±3.39 15.61±2.42* 7.76±0.88 2.34±0.34* 12.46±0.29 5.86±0.56*t值 0.819 17.042 1.449 10.906 0.808 42.75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常发生于胃部、十二指肠,多由于胃酸分泌过多、Hp感染所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常见并发症,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分泌液对溃疡部位基底血管不断侵袭,导致血管破裂而大量出血,患者多表现出黑便、呕血,可由无明显症状进展为周围循环功能障碍,如患者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穿孔,可能导致患者休克甚至威胁患者生命,需及时进行干预[5]。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主要有药物治疗,临床使用的注射用生长抑素是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SSA),可选择性作用于血管壁的生长抑素受体(SSTR),抑制血管扩张肽的释放发挥血管收缩作用,减少肝脏侧支和门静脉血运,降低内脏血流量,抑制胃肠蠕动;此外,注射用生长抑素还可缓解体内液体潴留,增强食管括约肌张力,抑制患者机体分泌胰高血糖素,调节内分泌功能,但单纯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治疗,其止血效果不理想,且再出血率较高[6]。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辅助治疗方案已广泛应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中,内镜下可使用电凝止血,通过局部高频热能使组织凝固、变性,从而实现止血;同时可注射肾上腺素使组织黏膜扩张,收缩和压迫血管,促进出血血管血栓形成;其还可减少胃黏膜血流量,抑制胃蛋白酶和胃泌素分泌,稳定凝块或纤维蛋白栓,具有显著的止血作用[7-8]。同时内镜下止血可得到较为清晰的视野,选择性收缩内脏血管,使胃肠管、黏膜的血流量显著降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出血量,改善凝血功能[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APTT、PT、TT均短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提示消化内镜下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可提高治疗效果,在减少出血的同时促进患者溃疡愈合,有效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

GAS可促进胃肠道分泌功能,当其水平异常升高时,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消化道溃疡症状;MTL属于一种消化道激素,主要可促进胃肠运动和胃肠道对水、电解质的运输,当胃动素水平异常升高时,可导致肠道蠕动异常,容易影响患者胃肠道功能,患者可发生腹泻、腹痛等症状;生长抑素又称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其水平升高可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催乳素的释放,增加肠胃负担[10]。CRP是反映患者机体炎症应激状态的超高灵敏度指标,可通过观察其水平变化对患者病情加以判断,而IL-6、TNF-α则直接参与机体炎性反应,在病灶部位大量聚集,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GAS、MTL、生长抑素及IL-6、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在消化内镜下止血联合注射用生长抑素可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降低炎症反应。分析其原因在于,内镜下止血由于具有可视化、微创的优势,且能够对出血病灶进行针对性的止血治疗,准确把握胃十二指肠的胃肠黏膜情况,其创伤小、恢复快,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可改善坏死细胞,促使胃肠功能恢复,也可抑制炎症反应[12]。

综上,消化内镜下联合生长抑素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止血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提高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注射用生长抑素消化性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泮托拉唑与生长抑素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当中的治疗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探讨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奥曲肽联合生长抑素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生活方式干预在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
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