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拉地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急诊高血压危象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2-01-17高广锋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危象依那普利乌拉

高广锋

(广宁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肇庆 526300)

急诊高血压危象主要是指继发性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疾病进展中,由于某些因素致使血压骤然升高,小动脉出现短暂性的剧烈痉挛,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并伴有眼底、脑、肾、心等器官发生功能障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不可逆性损伤。目前,临床治疗急诊高血压危象患者的方法主要是在短时间内控制血压水平,避免由于血压过高而引发的终末脏器损害,并对患者的原发疾病、基础疾病进行对症治疗[1]。依那普利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急诊高血压危象患者的药物,可有效舒张全身血管,降低血压水平,改善心功能,但单独使用该药物治疗效果欠佳[2]。乌拉地尔是一种选择性的α1受体阻滞剂,可直接扩张外周阻力,缓解心脏负荷,在抗高血压、扩张血管、改善心功能中均可起到显著的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乌拉地尔联合依那普利对急诊高血压危象患者血压、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广宁县人民医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48例急诊高血压危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53~72岁,平均(62.1±2.5)岁;病程2~11.2年,平均(5.9±1.5)年。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54~73岁,平均(62.6±2.2)岁;病程2.3~11年,平均(6.1±1.2)年。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4]中关于急诊高血压危象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且经检查确诊为急诊高血压患者;出现烦躁、气促、头痛、呕吐,甚至神志异常、左心衰、心绞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意识清醒,配合治疗者。排除标准: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肝、肺、肾等脏器功能严重损伤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伴有脑血管疾病者等。研究在广宁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下实施,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地西泮片(河北长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0642,规格:2.5 mg/片)口服治疗,以稳定患者情绪,并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必要时可吸氧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813,规格:2.5 mg/片)口服治疗,10 mg/次,2次/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乌拉地尔注射液(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20288,规格:5 mL∶25 mg)治疗,将25 mg负荷量乌拉地尔加入20 mL 5%的葡萄糖溶液中,通过静脉推注的方式,在10 min内注入完成,然后应用5%葡萄糖溶液将100 mg乌拉地尔稀释至50 mL,进行微量泵入,速度设置为0.1~0.4 mg/min,同时,依据患者的实际血压情况,调整剂量。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 min血压水平进行对比,采用血压仪检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水平,其中DBP水平的正常值范围:60~89 mmHg(1 mmHg=0.133 kPa);SBP水平的正常值范围:90~139 mmHg。②将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比,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快测仪检测血细胞比容、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纤维蛋白原水平。③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定期随访,随访至治疗后2个月,将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分值范围为0~42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应用Barthel指数(BI)[6]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分值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④将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包括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呕吐、体位性低血压等。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DBP、SB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s, mmHg)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s, mmHg)

注:与治疗前比,*P<0.05。DBP:舒张压;SBP:收缩压。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DBP SBP治疗前 治疗后30 min 治疗前 治疗后30 min对照组 24 132.5±11.6 89.3±5.9* 216.5±15.9 149.1±10.2*研究组 24 132.4±10.7 83.2±4.1* 214.4±13.5 130.6±7.5*t值 0.031 4.159 0.493 7.159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全血比黏度高切、血细胞比容与研究组患者全血比黏度低切、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全血比黏度高切(mPa·s) 全血比黏度低切(mPa·s) 血细胞比容(%) 纤维蛋白原(g/L)治疗前 治疗后24 h 治疗前 治疗后24 h 治疗前 治疗后24 h 治疗前 治疗后24 h对照组 24 7.0±0.9 6.1±1.0* 15.1±5.2 13.6±2.9 51.3±3.8 47.9±2.0* 4.6±1.1 4.1±1.2研究组 24 6.9±1.2 5.4±0.9* 14.7±5.1 10.1±1.0* 51.6±4.7 39.4±2.2* 4.5±1.4 3.0±0.3*t值 0.327 2.549 0.269 5.590 0.243 14.005 0.275 4.35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NIHSS、BI评分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BI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 NIHSS、BI评分比较 ( ±s, 分)

表3 两组患者 NIHSS、BI评分比较 ( ±s,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BI:Barthel指数。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BI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2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2个月对照组 24 13.9±4.1 8.3±2.8* 43.3±8.1 75.1±8.6*研究组 24 14.1±3.9 6.2±1.7* 43.2±7.9 82.6±9.5*t值 0.173 3.141 0.043 2.867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近几年,伴随着现代化工业进程在我国经济结构水平中的快速提高,人们的生活结构、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随之呈日益增长的态势[7]。在临床上,高血压危象的标准为DBP超过120 mmHg,SBP超过200 mmHg,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慌气短、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心绞痛、尿混浊、失语抽搐、昏迷、暂时性瘫痪等,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目前,临床治疗急诊高血压危象患者的方法主要是应用药物治疗,不过,药物种类较多,疗效也大不相同。因此,探寻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急诊高血压危象的方法,是目前临床医师所面临的严峻课题。

依那普利是一种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物,具有高特异性、长效性的特点,该药物通过口服进入机体后,可在1 h左右到达血药浓度高峰,起效时间快,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由于急诊高血压危象的起病原理较为复杂,单一使用该药物治疗,效果仍有待提升,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临床常考虑联合用药[8]。乌拉地尔是一种α受体阻滞剂,属于脲嘧啶衍生物,具有高选择性、双重降压的特点,该药物通过阻断突触后α1受体,可以有效降低血管外周阻力,达到降压的目的;同时,其可激活中枢5- 羟色胺(5-HTA)受体,降低血压,减小交感神经张力。乌拉地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可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通过阻断突触后α1受体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血管,进而可以快速降低血压水平[9]。本研究中,治疗后30 min研究组患者DBP、S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乌拉地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急诊高血压危象患者,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控制血压。

相关研究显示,血压水平的升高不仅与心输出量、血管阻抗相关,还与血液黏度有关。高血压病患者常合并动脉壁的损伤,使纤维蛋白原沉积,导致血细胞聚积增加,血管壁变厚,血流速度减慢,组织器官血流量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从而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血液黏度升高,从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10]。依那普利在机体中的吸收率可高达60%及以上,而且不会被胃肠道食物所影响,在吸收后,直接在肝脏内水解,进而持久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活性,有效阻断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系统,降低醛固酮水平,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舒张平滑肌,降低全血比黏度,减少血细胞比容;而乌拉地尔通过激活中枢5-HTA受体,降低延髓心血管中枢的交感反馈调节,可有效抑制纤维蛋白原水平释放,并防止反射性心动过速现象的发生[11]。因此,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有效调节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本研究中,治疗后24 h研究组患者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乌拉地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急诊高血压危象患者,可通过降低全血比黏度,减少血细胞比容,抑制纤维蛋白原水平释放,调节血液流变学。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个月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原因在于,乌拉地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可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提高迷走神经张力,从而改善神经功能,而且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起效较快,患者的耐受程度佳,有利于提升生活质量,加快患者病情恢复。

有研究显示,依那普利极易出现对血管作用太过强烈的抑制作用,致使血压下降过低,从而产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影响治疗效果[12]。而联合使用乌拉地尔治疗,可充分发挥最佳药效,减少单一用药的剂量,从而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乌拉地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急诊高血压危象患者,用药安全性较高。

综上,在急诊高血压危象患者在治疗时,应用乌拉地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改善神经功能,缓解危象,安全可靠,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危象依那普利乌拉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受不得凉
警惕甲亢发威可致命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相关危险因素
影子回来了
认真王国奇遇记
寻找影子
依那普利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对患者BNP水平的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那尼!怎么就开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