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改革对相关群体产生的影响

2022-01-17夏瑞实习生

祖国 2021年17期
关键词:补习班机构培训

文/夏瑞(实习生)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会议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的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的问题,“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近期,为了响应政策的号召,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及家长的负担,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规定进行教育改革。在规定实施下,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被打破,学生、家长、老师等各个群体要做出适应和改变。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理念让大多数家长奉为圭臬,从本质上来说家长是在渴望教育公平,认为别人拥有的教育资源自己同样拥有,但这种强加给孩子过多的课外培训的方式,使得学生异常疲惫。新规定的实施可以让广大中小学生松一口气了。“中小学生不设置重点班,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小学一二年级不得进行纸笔考试”“等规定全方位、多角度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教学进行监管,坚决禁止超纲教学和唯成绩论,降低学习的功利性。与此同时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解决学生体育运动时间别占用挪用的问题。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意见》要求: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 分钟身体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 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在校内的压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021 年6 月15 日教育部召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启动会,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校外培训机构正式迎来全面监管时代。在政策的监管下,学生的课外培训将减少。一些不正规的校外培训机构在市场作用下消失,仅留下优秀的、正规的教育培训机构。但某些教育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顶风作案”,试图钻政策的空子。“双减”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学科类补习班,对于兴趣类补习班要求并不严格,这就导致一些补习机构大玩文字游戏,把学科类补习班变成非学科类补习班,试图蒙混过关。例如将英语改为“新概念英语”,语文改为“国学”,数学改为“逻辑思维拓展”等等一系列操作,以此来逃避相关部门的检查,借此敛财。“双减”政策下对学科类补习的限制,使得家长将目光转向兴趣类补习,以至于一些兴趣类补习班变得异常火爆,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抓住机会,对兴趣类补习班进行涨价。家长的焦虑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承担了更大的经济压力。除此之外,“双减”政策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但一些家长认为严格的限制教育机构剥夺了学生个性化求学的权利,于是将原本假期的课程变更为周一至周五放学后,从时间上来说课程变得更为密集,学生会更加疲惫,这与政策的初衷相悖。政府虽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教育改革,但家长的教育理念并没有随之变化,无法更好的理解新规定,更不要说支持。教育改革与家长息息相关,政策的实施与推广,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理解。

校外培训机构的限制就要求学校要提升校内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将知识留在课堂。这对公办教育体制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学生减压、减负的条件下保证应有的教育水平,并且要承担一些改革前所没有的工作。暑假托管服务和课后服务的实施不可避免的要占用教师的时间,使得教师的工作较为繁重。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对教师进行减负,“减掉”中小学教师不应承担的与教学任务无关的工作,减轻形式主义,保障教师应有的休息休假权利,保障任课教师的精力并且将精力集中在教学上。教师待遇问题也急需解决,一些地区的教师待遇较低,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使得一部分优秀教师从公办系统出走。为了引导优秀教师回归公办系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关资金应向优秀教师倾斜,保障教师权益。

为了提高公办教学质量,增强教育的公平性,统筹安排各地教育硬件设施,北京作为试点实施了优秀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方案。这使得北京市不同地区的孩子能享受同样的优秀的教育资源,能有效减缓人们对于学区房等相关教育资源的争抢。但这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教师要频繁变更工作岗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同事,还要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并以此更改教学方案。除此之外这一方案若向全国推广,有些地区、省份范围大师资力量少,可能导致优秀教师的轮岗制度不光没有提高教育水平反而给日常教学增加困难。

“双减”政策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但孩子的学习以及假期的看护问题如何解决?暑假托管服务和课后服务应运而生。暑假托管服务有效解决家长“看护难”的问题,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志愿参与学生暑期托管服务,不得强制。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孩子在漫长的暑假期间安全得以保障,家长可以安心于工作,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暑假托管服务并不代表取消教师寒暑假的休息时间,教育部基础司强调要统筹合理安排教师志愿参与托管服务的时间,保障教师权益,既要保障教师暑假必要的休息时间,也要给教师参与暑期教研、培训留出时间。课后服务一方面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另一方面开展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但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学校每周5 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 小时。相对于补习机构的教师,任课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短板,在辅导学生时更加得心应手,而学生更熟悉教师教学方式,课后服务更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成绩的提高。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利用这一时间,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培养、发展兴趣爱好,全面发展。除此之外课后服务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这使得家长接学生困难的问题得以解决。“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这些关于家庭作业的切实规定,解决了将家庭作业变为“家长作业”的问题。一系列规定切实解决了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减轻家长负担。

减负呼声虽高但还未成为全民共识,大众普遍想法为通过努力奋进获得更高一级的学历来达到社会流动。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的松懈是对未来的不负责任,中小学阶段宽松的教育环境使孩子未来面对中考、高考失去了原有的优势。中小学教学时减负,但中考的考核方式并没有进行变革。在原有的考核基础上进行减负更会加大家长、学生的升学焦虑。但如果降低中考的考核标准,必然会使高中教育资源紧缺,而高考时必将面临更加严酷的淘汰。反之中考的考核标准保持不变,宽松教育下不够优异的学生必将面临淘汰,转向职业教育。而在家长的固有思想中,职业教育学校就意味着教育水平较差,就业后收入低等一系列问题。而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未来家长必定会逼迫孩子学习,学生迫于升学压力和家长的期望只能更加努力的学习,但这就无法达到减负的目的。加强职业教育的宣传迫在眉睫,应打破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固有观念,提升“蓝领”的薪资水平、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进而转变考生和家长的固有看法。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筛选出优秀的人才,应使整个国家的人才资源与产业体系相匹配。而在这一过程中避免不了筛选和淘汰。“双减”政策的出台目的是维护教育的公平,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一些家长认为这类教育改革阻碍了学生进行努力,对于课外补习的限制减少了孩子获得更多知识的可能,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从而被同龄人淘汰,为此变得更为焦虑。

教育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必须要一步一步地进行改善,欲速则不达。

猜你喜欢

补习班机构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分娩补习班准爸不翘课
好不想上补习班啊
打好基础有必要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