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医药制造业的就业效应分析

2022-01-17刘润华张程程冯腾龙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20期
关键词:利税医药贵州省

刘润华 张程程 冯腾龙

(1.贵州医科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2.韩国湖西大学中韩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韩国天安 31066;3.韩国湖西大学经济学院,韩国天安 31066)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红利。但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高新技术日新月异、产业发展减速降温和经济下行增速放缓的趋势,人口红利逐渐减退,就业压力显著增加。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给就业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学者江小涓认为就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解决就业比解决增长困难得多[1]。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39处提及就业,把就业提到了中央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2]。实现就业的根本动力在各产业的繁荣发展,因为产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会直接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口,而且会间接地带动其他产业吸纳就业[3]。解决就业问题必须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出发,综合考虑环境、资源等因素,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加,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4]。

医药制造业是世界公认的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产业之一,被誉为21世纪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医药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完善的医药工业体系和医药流通网络,纵身成为世界制药大国。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等国家战略与政策的有力推进、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加剧、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制造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加速发展契机。医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还能扩大就业容量。医药制造业一方面通过自身发展直接促进就业增加,另一方面通过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关系,间接促进就业增长。

贵州省是连接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虽然近几年经济增长加速,全省GDP增长了3倍以上,连续9年位居全国GDP增速前三名,但是经济髙速发展与失业并存的现象仍然很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贵州省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中强调积极发展产业增加岗位,重点围绕十大工业产业,大力发展产业园区和工业园区,新增一批就业岗位。

贵州省拥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药用植物资源禀赋优势明显,在发展医药产业方面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分析贵州省医药制造业的就业效应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贵州省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各年度贵州省医药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如表1所示,从工业企业数量、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等指标来看,总体经济运行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在2010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就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医药制造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分散的小规模企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于是个别小企业进行了合并重组[5]。同时也因为遭受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影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医药制造业发展受阻。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与制造业的不断融合、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人们对医药产品的需求急速增长,医药制造业的发展也迎来了高速增长时期。总体来看,医药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从2006年96.12亿增长到2019年361.08亿,年增长率达10.7%,高于贵州省GDP的增长速度。伴随着我国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的部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政策,医药制造业还将迎来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

表1 贵州省医药制造业发展情况(单位:亿元)

2.贵州省医药制造业的就业效应分析

医药制造业具有直接吸纳就业的能力,同时通过产业关联还具有间接促进其他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因此,贵州省医药制造业的就业效应分为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两部分,直接就业效应通过就业弹性来衡量,间接就业效应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法来测算。

2.1 直接就业效应

就业弹性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时期内的劳动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率,用就业弹性系数E来表示,E=(Δ L/L)/(Δ Y/Y)。其中,L表示就业人数,Y表示产业增加值。通常来说,弹性系数越大,表明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效应越强,依靠经济增长来拉动就业的作用就越明显;弹性系数越小,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效应越弱,即使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也很难对就业有较强劲的拉动作用[6]。因此分析产业的就业弹性,可以识别出高就业弹性的产业,有利于通过产业发展解决就业问题。

贵州省医药制造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如图1所示。2006—2019年,医药制造业的就业弹性波动较快,平均就业弹性系数为0.46,即医药制造业产业的产值增加1%,就业人数增加0.46%,同时就业弹性系数呈现出逐渐增大的波动趋势。何燕等分析了西藏三次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第二产业就业弹性均值为0.371[7],低于贵州省医药制造业的就业弹性系数。这表明贵州省医药制造业属于高就业弹性的产业,直接就业效应非常显著,就业吸纳能力比较强。

图1 贵州省医药制造业的就业弹性波动

2.2 间接就业效应

间接就业效应一般是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法进行测算,不仅可以计算医药制造业对整个社会就业的影响,还可以计算因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带动的其他各个产业对就业的影响,也即是医药制造业的间接就业效应[8]。间接就业效应用就业诱发系数(Δ Le)来测算,是指当目标产业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有其他产业(除了我们所分析的产业)将增加或减少多少就业人数。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就业系数对角矩阵,(I-Ae)-1表示除医药制造业外的列昂惕夫逆矩阵,表示投入系数矩阵中医药制造业部门的列,ΔXH表示医药制造业的产出变化量[9]。

如表2所示,贵州省医药制造业对经济社会的总体就业诱发系数为0.0176,这表明医药制造业产值每增加1元,会诱发整个社会的就业人数增加0.0176人。就业诱发系数最高的前3个产业部门分别是农业、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这是因为贵州省中成药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78.8%,中药民族药在医药制造业中占比较大。2020年贵州省中药民族药总产值突破500亿元,中药材种植及保护抚育总面积达700万亩以上。同时随着贵州省大健康产业的布局,健康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就业诱发效应增强。

表2 贵州省医药制造业的就业诱发系数(由于篇幅限制,表中只显示了就业诱发系数排名前十位的产业)

2.3 就业增长潜力

判断一个产业的综合就业效应,除了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外,还应该分析该产业的就业增长潜力,以便了解该产业未来的就业发展空间。一般采用某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和成本利税率两个指标来分析。

2.3.1 结构偏离度

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指的是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的差异程度[10]。若结构偏离度大于0,表示该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未来可能发生劳动力流出;若小于0,则表示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未来可能发生劳动力再流入。如表3所示,各年度贵州省医药制造业的结构偏离度整体呈负偏离,全部小于-1,整体表现出增加且逐渐接近于0的趋势。这说明医药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未来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会持续再流入。

表3 医药制造业的结构偏离度与成本利税率(由于投入产出表每5年编制一次,因此这里成本利税率只显示三个年度的数据)

2.3.2 成本利税率

成本利税率是指成本费用与实现利税的比率,一般情况下,成本费用越低则该产业盈利越多,成本费用越高则该产业盈利越少[11]。成本利税率的计算是通过在投入产出表中生产税净额与营业盈余二者之和与中间使用合计、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三者之和的比值来计算。如表3所示,2002年贵州省医药制造业的成本利税率为0.417,然后快速下降到0.259(2012年)和0.285(2017年),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该产业的成本利税率整体仍然偏高,说明贵州省医药制造业未来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拥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

从贵州省医药制造业的结构偏离度和成本利税率结果来看,贵州省医药制造业的未来发展空间较大,具有较高的就业增长潜力。

3.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就业弹性、就业诱发系数、结构偏离度和成本利税率等多个指标多维度地分析了贵州省医药制造业的直接就业效应、间接就业效应和未来就业增长潜力,结果表明贵州省医药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且直接就业效应远高于间接就业效应,未来就业增长潜力较大。因此积极发展医药制造业是促进就业增长的最佳选择之一。

基于前述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对医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医药制造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其产业发展需要大量技术设备和资金,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政策和金融支持,提高其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带动全省经济增长的同时,提升医药制造业的直接就业效应,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2)优化医药制造业的产业内部结构。当前贵州省医药制造业内部中药民族药产业占主导地位。虽然化学药物产业、生物制品产业、医疗器械产业、新医药衍生产业发展占比较小,且发展相对滞后。但与中药民族药相比,其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应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内部各子产业协同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增加就业岗位。

(3)提升医药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能力。当前贵州省已有乌当、花溪、清镇、修文、息烽、红花岗、龙里、惠水等8个医药工业园区,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的“制药产业带”,产业集群雏形可见,集群效应已逐步显现。搭建新的产业集群发展和科技创新平台,延伸产业链,提高医药制造业未来就业增长潜力。

(4)推动关联产业协同联动发展。医药制造业关联产业众多,涉及第一、二、三产业。充分发挥贵州省特色优势资源,借助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推动医药制造业与各关联产业的协同联动作用,加强要素对接,打破限制优化资源配置,探索各产业间深度合作新可能性,提升医药制造业的间接就业效应和就业增长潜力。

猜你喜欢

利税医药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股利税改革、财务杠杆与股权资本成本
传统医药类非遗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作用分析
神数据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