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鸿沟与农户数字信贷行为
——基于2019年欠发达地区农村普惠金融调查数据

2022-01-15陈晓洁何广文

财经论丛 2022年1期
关键词:鸿沟信贷农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的要求。数字金融成为推动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重点和助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抓手。数字信贷作为区别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模式,具有依托互联网、突破地域限制、交易成本较低、资源配置去中介化带来的高效率优势,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引致的供给型信贷约束。然而从需求方角度出发,数字信贷能否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仍有待商榷。2016年对中国欠发达地区的调研发现,约98.81%的农户存在数字信贷排斥,需求型数字信贷约束突出,欠发达地区长尾群体难以享受到数字金融红利。

解决需求型数字信贷约束问题是数字信贷在农村信贷市场发挥金融包容作用的前提条件。数字信贷作为数字技术嵌入金融服务的新兴产物,对需求者的数字素养有较高要求。但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农村地区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为2.97亿,仅占全国互联网用户规模的29.38%,并且有40.8%的农村人口难以获得触及和使用互联网的机会。在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缩小至19.1%的背景下,欠发达地区不同群体间的数字鸿沟差距值得关注。那么,在欠发达地区,存在数字鸿沟的农户是否面临数字金融红利的不平等呢?基于此,本研究重点关注和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户数字信贷行为特征表现、数字鸿沟对数字信贷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数字信贷的普惠效果问题。

从需求方角度出发,揭示数字鸿沟对不同群体数字信贷需求压抑的差异化作用,能够为解决需求型数字信贷约束问题找到突破口,进而赋予欠发达地区农户享受数字金融红利的平等机会,具有深化普惠金融理念的实践意义。同时,数字信贷业务在农村地区属于新事物,有关欠发达地区农户微观层面的数字信贷行为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学者们甚少关注到欠发达地区传统信贷排斥群体的数字信贷需求压抑问题,也欠缺数字鸿沟视角下的讨论,可参考借鉴的理论文章不足。本研究从数字鸿沟视角出发,厘清数字鸿沟对农户数字信贷行为的作用机理,为解释需求型数字信贷约束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丰富相关研究。

首先,设计合适的视频,否则会带来反效果。例如,某次翻转课堂中的微视频教学重点给学生讲解了有关语音语调的知识,接着就在任务单中给学生布置了有关语音语调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录音的内容对课文进行语音、语调以及重音等进行标注。等学生学习完之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统计,至少有一半的学生没有完成相应的任务。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结果,是有一定原因的,小学英语语音语调的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并不能仅仅强调学习的速度。此外,在学习中并不是每句话都是涵盖语音、语调的,在任务中让学生对每句话都进行标注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

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以2019年欠发达地区农村普惠金融调查数据为样本,数据较为新颖,能反映农户数字鸿沟和数字信贷行为特征的最新情况;第二,关注农户这一微观主体的需求型数字信贷约束问题,并从数字鸿沟的新视角出发,探讨工具型数字鸿沟、知识型数字鸿沟和使用型数字鸿沟对农户数字信贷行为的差异化影响;第三,为探讨数字信贷的普惠效果,进一步讨论了传统信贷可获得性对数字信贷行为的影响,同时将农户划分为相对贫困群体和相对富裕群体、传统信贷排斥群体和非传统信贷排斥群体进行异质性分析;第四,仅有极少数农户参与数字信贷,运用适用于稀有事件分析的PMLE方法构建Firthlogit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鸿沟对农户数字信贷行为的影响,能避免Probit模型或Logit模型的估计偏差。

一、影响机理与研究假说

(一)数字鸿沟的定义及内涵

数字鸿沟的初始定义是个人、家庭、企业、区域之间在获取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方面的不平等,强调信息技术的可及性。Wei等(2011)结合个体能力差异,将数字鸿沟的内涵从一级数字鸿沟(数字访问鸿沟)拓展到二级数字鸿沟(数字能力鸿沟)和三级数字鸿沟(数字结果鸿沟)。其中,二级数字鸿沟(数字能力鸿沟)指一级数字鸿沟和其他背景因素引起的使用ICT能力的不平等,三级数字鸿沟(数字结果鸿沟)指二级数字鸿沟和其他背景因素引起的利用ICT成果的不平等。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一级数字鸿沟的群体间差异逐渐缩小,二级数字鸿沟和三级数字鸿沟更受关注。本研究将数字鸿沟与数字信贷行为相联系,在上述内涵基础上结合数字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的特有场景,将数字鸿沟分成工具型数字鸿沟、知识型数字鸿沟和使用型数字鸿沟,其中工具型数字鸿沟指缺乏能触及互联网的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知识型数字鸿沟指欠缺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使用型数字鸿沟指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其他领域的经验不足,分别表征数字技术的可及性、理解能力和使用结果。

(二)数字鸿沟影响农户数字信贷行为的直接作用机理

这下许飞高兴了,他偷了一块猪油抹在头发上,用黑色画笔涂了一张蝴蝶结绑在脖子上,他说要当我的新郎官,我咧嘴笑了一下,让他背过去,跳到他的背上死命压住他往地上扑。

假说1:数字鸿沟与农户数字信贷参与呈负相关关系。

假说2:工具型数字鸿沟、知识型数字鸿沟和使用型数字鸿沟负向影响农户数字信贷参与行为。

(三)数字鸿沟影响农户数字信贷行为的间接作用机制

前景理论认为,风险偏好是决策者对风险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不同个体由于心理预设参照点存在差异会产生不同的风险态度,表现为风险偏好、风险中性和风险规避。在信贷决策过程中,风险规避心理强的决策者会偏好保留确定性收入,而不愿承担风险成本,从而形成需求型信贷约束。同时,数字信贷具有高风险特性,其内核性风险主要表现为透明度风险,外置风险则取决于技术和系统安全性,且风险的叠加性和累积效应明显,风险规避程度较强者可能表现出较明显的数字信贷排斥。另外,依据胜任力假说,当个体对不确定性较强的决策事件具有高胜任力时,会表现出较强的风险偏好。数字鸿沟的缩小会使决策者认为信贷决策失误的可能性较小,自信能够规避或分散风险,进而增强风险偏好。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说:

数字信贷是将数字技术嵌入贷款业务流程促使贷款技术发生变迁的产物。数字鸿沟的存在会增加农户与数字信贷供给方之间的交易难度,阻碍农户的数字信贷参与。首先,数字信贷供需主体间的交易需要依托互联网可及的电脑、手机等载体,工具型数字鸿沟成为农户参与数字信贷的第一道屏障。其次,根据有限理性理论,人的行为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知识约束(认知局限)应纳入人的行为决策方程,即理解能力不足会对数字信贷参与行为产生影响。同时,理解能力不足会增加农户进行数字信贷参与决策时的信息搜寻和处理成本,进而降低农户数字信贷参与的积极性。所以,知识型数字鸿沟会负向影响农户的数字信贷参与行为。再次,电子商务平台将数字技术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开发了网络销售或网络购物的功能。拥有网络销售或网络购物经历的农户,能通过熟悉数字支付等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成果,掌握使用数字技术的技巧(使用型数字鸿沟缩小),进而减少对数字信贷的陌生感。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说:

进行边坡减载技术,降低坡面的承载力,增加边坡建设的坚固性。我国目前常用的边坡减载技术主要分为两种:削坡减载和削头减载。削坡减载主要是减少坡面的土,降低坡面高度,使坡度放缓;削头技术主要是对坡体的上部分的岩石结构进行削除处理,降低边坡的整体高度,降低坡面的缓度[5]。目前,这两种减载技术中,削头技术被我国建筑业普遍运用,因为削头减载技术受附近建筑物的干扰程度较小,实施起来不太受限制,可以运用在大多数边坡工程中,因此比较受行业欢迎。

假说3:缩小数字鸿沟有利于提高农户的风险偏好程度,进而促使其参与数字信贷。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19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课题组开展的“中国农村普惠金融调查”。该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了东部地区的山东省安丘市、寿光市和高密市,中部地区的河南省孟津县、方城县和汤阴县,以及西部地区的贵州省务川县、大方县和福泉市作为调研地,通过随机入户调查共收集了1733份农户问卷。在剔除存在异常值和缺失值的样本后,获得有效问卷1586份,样本有效率为91.52%。考虑到数字信贷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以及数字金融属于新鲜事物,本文剔除了年龄低于18岁和高于60岁的样本,且通过“没有尝试过互联网借款或众筹的原因是什么?”识别调查对象是否存在有效数字信贷需求(若选择“自有资金已满足需要”则视为无有效数字信贷需求),只保留表现出有效数字信贷需求的农户样本,最终样本容量为964。

(二)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数字信贷参与

借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与金融研究所联合课题组(2014)对数字信贷的定义,将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的消费金融产品、互联网借款和众筹纳入数字信贷的范畴,并通过“您是否使用过互联网借款或众筹?1.使用过花呗、京东白条等消费金融购买商品;2.使用过互联网借款或众筹;3.都没有。”来识别农户的数字信贷行为。若选择“1”和“2”,表示参与数字信贷,被解释变量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

通过对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和思考,笔者认为,程小青采用这种策略去翻译原因有二:其一,符合当时的翻译潮流,当时大多翻译作品中的称谓很多都是采用异化的翻译方法;其二,配合侦探小说这一外来的文学形式,异化了的称谓语和纪年法可以增加译文的“洋味”,激发读者的兴趣并给读者带来新鲜感。

特征特性:晚熟鲜薯鲜食品种,出苗后生育期120天。株型直立,生长势强,株高73.6cm左右。茎、叶绿色,单株主茎数2.9个。花冠白色,花期长,天然结实性中等。块茎卵圆形,浅黄皮,乳白肉,芽眼浅,薯皮光滑。单株平均结薯数为4.3块,平均单薯重102g,平均亩产1775kg,商品薯率75.3%。干物质23.24%,淀粉16.82%,蛋白质2.25%,维生素C含量16.40mg/100g,还原糖0.28%。轻感晚疫病,高抗PVX和PVY病毒病,高抗早疫病。适宜在河北张家口和承德、山西大同和忻州、内蒙古呼和浩特和乌兰察布、陕西榆林中晚熟华北一作区种植。

1.模型选择

3.控制变量

=++++

控制变量包括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区域特征变量。(1)个人特征涵盖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风险态度。(2)家庭特征包含家庭收入水平和社会资本。由于受访者对个人收入多持保密态度,收入调查数据可能比实际收入低,此处采用五等级分类法将家庭收入设置成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五类,依次赋值为1—5,数值越大说明收入越高。社会资本是一种根植于社会关系网络的优势,社会成员的关系人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会随着社会地位提高而增加。在农村地区,县、乡、村的干部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能影响资源的配置,且拥有获取外部资源(含信贷资源)的优势,所以使用“家庭中是否有人从事以下行业(可多选):1.在本地或外地企业长期就业;2.个体工商户;3.当教师或医生;4.在县乡村当干部;5.无。”来识别受访者的社会资本情况,如其选择“4”则将社会资本变量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3)区域特征使用县域层面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来衡量,以反映县域的数字金融发展程度。另外,还对调研样本县进行编号,形成分组变量,对县域内其他不可观测的特征进行控制。

(三)样本农户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使用同样适用于稀有事件分析但可操作性较弱的Relogit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得到表6第(1)列的估计结果。数字鸿沟的估计系数仍然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假说1成立。

德国在其发达的银行体系基础上,经过巧妙的制度安排,董治(2017)经研究发现,德国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核心,资助银行、担保银行以及社会信用信息体系为补充的中小企业融资供给体系。在这个融资体系内,信息较为对称,中小企业有较为便捷的融资渠道,且有较强的应对宏观经济形式变动的能力。

(四)实证模型选择与设定

数字鸿沟的内涵已逐渐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在国家或地区间的普及差距”的工具型数字鸿沟拓展到涵盖反映群体间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和使用不平衡的知识型数字鸿沟、使用型数字鸿沟。工具型数字鸿沟以是否拥有能上网的手机或电脑来衡量,若拥有则说明不存在工具型数字鸿沟,赋值为0,否则赋值为1。知识型数字鸿沟以数字金融知识水平与满分(1分)的差值来衡量,差值越大说明鸿沟越大。数字金融知识包括基础金融知识和数字信贷知识两个部分。基础金融知识的衡量方法参照尹志超等(2014),通过利率、通货膨胀率、汇率和固定资产收益这4个问题的回答正确性来计分,每答对1题得1分,否则得0分;数字信贷知识采用是否了解数字信贷进行识别,了解得1分,不了解得0分。然后对这5个问题的得分给予相同权重,综合得分即为各农户的数字金融知识水平。使用型数字鸿沟通过是否具有网络购物和销售相关经历来衡量,若选择“否”说明存在该类型数字鸿沟,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最后,对工具型数字鸿沟、知识型数字鸿沟和使用型数字鸿沟的结果赋予相同权重构建数字鸿沟指数。

纳他霉素是一种多烯大环内脂类抗菌剂,外观呈白色或奶油色,为无味结晶粉末,相对分子量为665.75。纳他霉素是一种两性物质,分子中含有酸性、碱性两种基团,等电点为pH 6.5。其微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中,难溶于大部分非极性有机溶剂,室温下水中的溶解度为30~100 mg/L。在pH 4.5~9之间非常稳定,在极端pH条件下会迅速失活,但是对其抗真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热稳定性好,121 ℃加热30 min,活性几乎无损失,但是对紫外线敏感,不宜与光接触。一些氧化剂(过氧化氢、漂白粉)和重金属(铁、铅、汞等)也会影响纳他霉素的活性。

被解释变量“数字信贷参与”为二值变量,一般采用Probit或Logit模型。但样本农户中参与数字信贷的农户仅占5.19%,属于稀有事件,采用传统的Probit或Logit模型会导致被解释变量取值为1的概率被系统地低估,不是无偏估计,需要对偏差进行矫正。针对稀有事件情形,国外学者广为讨论和采用的实证分析模型包括Exact Logistic Regression(极小样本逻辑回归)、Relogit模型和Penalized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简写PMLE,罚分似然估计)。Exact Logistic Regression只适用于样本容量小于200和解释变量个数非常少的情形。Relogit模型可用于矫正回归估计系数的偏误,但其对应的Stata操作程序1999年后不再更新,无法报告模型回归的联合显著统计量结果,实用性不强,本文利用该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PMLE方法能矫正小样本情况下MLE方法的估计偏差,且在样本容量大于200和被解释变量取值为1的样本占比很小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无偏估计,同时其对应的Stata程序包(Firthlogit)持续更新。本文的样本容量为964,被解释变量取值为1属于稀有事件(仅占5.19%),适合采用PMLE方法进行参数估计。

2.基准模型设定

秸秆灰渣是生物质发电厂生物质燃料燃烧后的未燃物,一般含燃烧不完全的碳和无机矿物质,呈小颗粒或粉状,少量是烧熔结成的小块。它具有质轻、密度小、孔隙多、比表面积大等的特点。目前,我国以秸秆为燃料的电厂发展较快,秸秆灰渣形成新的环境问题。

=+++

(1)

=+++++

由授课老师亲自选择典型病例,并确定一些问题,注意案例、问题等应与教学目标一致[2] 。授课老师将典型病例制作成幻灯片、视频等,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并配合简单介绍,播放结束后,提出相应的问题,护士生则根据授课内容、问题等进行思考、分析,护士生之间亦可进行讨论,做好笔记,在下节课上课之前1天交给授课老师,在第二节课时选择1名学生做现场汇报,并做总结和分析。

(2)

基准模型中,代表数字信贷参与,和为常数项,表示数字鸿沟,表示工具型数字鸿沟,表示知识型数字鸿沟,表示使用型数字鸿沟,为包括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区域特征的控制变量。表示随机扰动项。当显著为负,假说1成立;当、和显著为负,假说2成立。

3作用机制的模型设定

为进一步检验数字鸿沟对农户数字信贷参与的作用机制,本文采用依次检验法在公式(1)基础上增加公式(3)和公式(4)构成中介效应模型:

=+++

(3)

《通知》强调,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要坚持自主就业创业,坚持人才优先培养,坚持特色产业带动,坚持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主体促进就业创业,二是打造园区促进就业创业,三是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创业,四是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就业创业。

(4)

公式(3)的被解释变量为风险态度(),是有序分类变量,适合采用Ologit模型。当、和均显著,风险态度的中介效应存在,假说3成立。公式(4)和公式(1)的被解释变量相同,使用PMLE方法进行参数估计。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数字鸿沟影响农户数字信贷参与的结果分析

使用方差膨胀因子法对解释变量间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得到VIF=1.18,远小于5,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为进一步体现解释变量间的独立性,运用逐步回归法,将核心解释变量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区域特征逐一纳入回归分析,来验证数字鸿沟对农户数字信贷参与的直接作用。表4结果显示,数字鸿沟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数字信贷参与。控制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区域特征后,该结论仍然成立,说明数字鸿沟是导致样本农户数字信贷参与不足的重要因素,假说1成立。控制变量方面,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风险偏好程度、受教育年限、数字金融发展程度的提升均有利于提高农户的数字信贷参与度,同时年轻人的数字信贷参与度较高。

(二)不同类型的数字鸿沟影响农户数字信贷参与的结果分析

为考察不同类型的数字鸿沟对农户数字信贷参与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将工具型数字鸿沟、知识型数字鸿沟和使用型数字鸿沟三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采用Firthlogit模型进行估计,得到如表5所示的估计结果。由第(1)列结果可知,工具型数字鸿沟对数字信贷参与没有显著影响,而知识型和使用型数字鸿沟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数字信贷参与。控制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区域特征后,第(2)列结果表明该结论仍然成立。

(三)稳健性检验

本研究分别采用替换基准回归的估计模型、变换数字鸿沟和数字信贷参与的度量方法以及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均表明,实证分析结果可靠。

1.替换基准回归的估计模型

样本农户的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表现为(见表1):男女比例相当,平均年龄为47岁,受教育程度平均为初中,风险态度表现为偏好中低风险,家庭收入平均处于中等收入水平,极少农户的家人具有县、乡、村干部身份。数字信贷行为特征为:仅有极少数农户参与数字信贷(5.19%),其中绝大部分为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相对富有者(见表2),大部分农户参与数字信贷的年限在一年以下,且主要通过亲朋好友了解数字信贷,农户参与数字信贷的主要原因在于借款和还款方式灵活,融资成本不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绝大部分需求者因购物消费获取数字信贷资金,借款金额集中于5000元以下。数字鸿沟指数均值为0.52,其中知识型数字鸿沟最明显,其次是使用型数字鸿沟,而工具型数字鸿沟最小(见表1)。对比参与数字信贷与不参与数字信贷两类农户的数字鸿沟情况发现,参与数字信贷的农户数字鸿沟指数和各类型数字鸿沟的均值都较小(见表3)。

2.核心解释变量:数字鸿沟

2.变换数字鸿沟和数字信贷参与的度量方法

第一,使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替代原来的等权重赋权方法重新构建数字鸿沟指数,再进行基准回归,得到表6第(2)列的估计结果。数字鸿沟(新)的估计系数为-5.76,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假说1仍然成立。第二,改变数字信贷参与的度量方法。使用“您能接受以下哪种方式的互联网借贷?1.所有网络借贷都不能接受;2.无利息的消费性借贷;3.低于银行利息的小额借贷;4.与银行利息相当的一般借贷;5.高于银行利息的生产性借贷。”来识别数字信贷参与,若选择“1”表示不能接受数字信贷,即不参与数字信贷,否则视为参与数字信贷。变更被解释变量的度量方法后重新进行基准回归以及不同类型数字鸿沟影响数字信贷参与的实证分析,得到表6第(3)列和第(4)列的估计结果,结论与前文一致。

3.工具变量法

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出现供需两旺的快速发展态势。2009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发展目标,国内旅游人次连年增长,社会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旅游越来越融入百姓生活。“全域旅游”的提出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也是拓展了旅游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旅游消费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的需求日益凸显。2018年初山东省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创建单位名单公布,这也昭示着中医药旅游作为新业态已经从概念过渡到落地实施。

为解决可能存在遗漏个人性格特征等不可观测变量和测量误差引致的内生性问题,本研究借鉴尹志超等(2021)的方法,选取每万人每平方公里移动电话基站数(个)作为数字鸿沟的工具变量。一方面,移动电话基站的覆盖程度能体现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提高移动电话基站的覆盖程度有利于缩小农户的数字鸿沟,符合相关性条件;另一方面,通信企业对移动电话基站的投资建设不会对个体的信贷决策产生直接影响,符合外生性要求。表7第一阶段的回归结果显示,每万人每平方公里移动电话基站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的数字鸿沟水平,且F统计量大于10,表明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由表7第二阶段的回归结果可知,数字鸿沟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的数字信贷参与行为,与前文的结论保持一致,验证了基准回归结果的可靠性。

四、数字鸿沟影响农户数字信贷参与的作用机制与异质性

(一)作用机制检验的结果分析

基于前文的理论分析,将风险态度作为中介变量,验证其在数字鸿沟与农户数字信贷参与间中介效应的存在性。表8第(1)—(3)列分别报告了中介效应模型中公式(1)、(3)和(4)的估计结果。数字鸿沟与数字信贷参与在1%的水平上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显著为负),风险态度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数字信贷参与(显著为正),同时数字鸿沟的缩小能显著增强农户的风险偏好程度(显著为负)。由于、和都显著,所以风险态度的作用机制存在,假说3成立。

(二)异质性分析

1.相对贫困的异质性

表9报告了数字鸿沟影响数字信贷参与的相对贫困群体异质性分析结果。由第(1)列的估计结果可知,相对贫困对数字信贷参与的影响不显著,说明相较于相对富裕者,相对贫困者并不存在较强的数字信贷参与积极性。对比第(2)列和第(3)列的结果发现,数字鸿沟对相对贫困组数字信贷参与的抑制作用比相对富裕组更严重。

2.传统信贷排斥群体的异质性

考虑到该车曾进行过发动机拆装,所以笔者特地检查了发动机,查看是否有漏装件,是否有传感器插头未连接的情况,结果未发现异常。

农户数字信贷参与可能与传统金融机构信贷业务覆盖有关。为了避免遗漏重要变量,将“传统信贷可获得性”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基准回归模型,得到的结果如表10第(1)列所示。该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不显著,说明没有充分理由认为欠发达地区农户的传统信贷和数字信贷参与间存在完全替代关系。进一步,将农户按照“是否被传统信贷排斥”进行分组,并采用Firthlogit模型进行分组回归,得到表10第(2)、(3)列的回归结果。与全样本农户相同的是,两组农户的数字鸿沟均显著负向影响数字信贷参与。但两组农户在风险态度对数字信贷参与的作用方面存在差异,其中,传统信贷排斥者的风险态度显著正向影响数字信贷参与,说明风险规避心理是其数字信贷参与不足的重要因素。数字信贷要填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特别是覆盖被传统金融排斥群体的信贷需求,不仅要缩小数字鸿沟,还要减少心理排斥。

五、结论与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理念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金融创新,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引致的供给型信贷约束,但在欠发达地区,需求型数字信贷约束问题突出。本研究基于2019年欠发达地区农村普惠金融调查数据,剖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户参与数字信贷的特征:仅有极少数农户存在数字信贷参与行为,其中绝大部分为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相对富有者;大部分农户参与数字信贷的年限在一年以下,且主要通过亲朋好友了解数字信贷;农户参与数字信贷的主要原因为借款和还款方式灵活,融资成本不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借款用途主要为购物消费,借款金额集中于5000元以下。进一步构建Firth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验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数字鸿沟的存在会抑制农户参与数字信贷,其中知识型和使用型数字鸿沟是数字信贷参与不足的主要原因,工具型数字鸿沟没有显著影响;第二,数字鸿沟主要通过降低农户的风险偏好程度来抑制其数字信贷参与;第三,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相对贫困群体和传统信贷排斥群体面临更突出的数字信贷约束,导致数字信贷难以填补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第四,传统信贷排斥群体对数字信贷的排斥与风险规避心理相关。另外,风险偏好程度、受教育年限、数字金融发展程度的提升均有利于提高农户的数字信贷参与度,同时年轻人的数字信贷参与度较高。

为破解欠发达地区农户的数字信贷排斥,实现数字普惠金融红利共享,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数字金融发展程度;第二,数字信贷供给方应坚持“负责任金融”原则,强化自身风险管理机制,并将数字金融知识培训作为客户金融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缩小欠发达地区农户的知识型数字鸿沟;第三,数字信贷业务的开展要关注年轻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创新业务模式;第四,建立欠发达地区农户间畅通的信息传递机制,通过群体间交流和参与数字金融知识培训,填补知识型和使用型数字鸿沟,缩短心理距离。特别是对于传统金融排斥者,要缩小数字鸿沟,减少心理排斥,避免信贷机会完全排斥(传统信贷渠道和数字信贷渠道双排斥),缓解金融资源分配不平等。

猜你喜欢

鸿沟信贷农户
浅析“老年数字鸿沟”的弥合路径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鸿沟为何不可逾越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鸿沟为界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