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背景下5G智能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创新研究

2022-01-14葛苏慧魏秋怡

关键词:双高技能型校企

葛苏慧,高 桥,万 泉,魏秋怡

(1.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112;2.青岛工学院,山东 青岛 266300)

1 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思维积极推动了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引发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催生了移动应用开发、大数据应用、智能设备、嵌入式软件开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诸多新的职业岗位,智能信息技术人才需求巨大。在“双高计划”背景下,组建5G智能信息技术专业群,包括移动通信技术(5G方向)、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与管理六大专业,构建“三核驱动、与岗对接、契合经济”的5G智能信息技术专业群,面向5G网络建设与规划、数据分析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开发、软件系统应用、物联网系统搭建与维护、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一种契合区域产业发展并定位于培养5G智能信息技术拔尖人才的创新机制[1]。

2 专业群建设关键问题

2.1 厘清5G智能信息技术专业群组群逻辑

组群逻辑是专业群建设的第一个瓶颈,在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类六大专业重构,对学生的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遵循行业基础、学科基础、岗位群相近原则,以产业、专业、区域、结构等为主线构建5G智能信息技术专业群,厘清专业群组群逻辑之间的关系。5G智能信息技术组群逻辑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群组群逻辑结构图

2.2 研究专业群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紧密对接山东省信息化发展战略,精准对接青岛地区科技服务业、互联网工业以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深入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岗位调研,对接职业岗位需求,创新共享型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探讨“多方向、模块化”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问题。

2.3 探究“产教深度融合”建设方案

打造“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理实结合”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在校内分层次建设实验、实训基地,首先保证重点专业骨干课程的实践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专业群“校企融合实战—企业跟岗顶岗实习”双主体培养模式,推行企业用人与学校培育相结合、专业方向与就业岗位相融合的育人体系。

3 专业群建设路径

5G智能信息技术专业群将结合高职学生特点,重点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适合青岛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更好的提升本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更快地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速度,打造专兼师资结合、校企合作紧密、培养模式先进、就业优势明显的高职院校5G智能信息技术特色专业群,成为在省内发挥较强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省级重点特色专业群[2]。

3.1 对接5G产业链,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面对5G带来的新机会和新机遇,青岛聚力构建全国领先、兼具本地特色的“5G+”融合创新生态圈[3]。目前,正在加快加强5G基站建设、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此背景下,我校将积极构建5G智能信息技术专业群,助推青岛乃至山东区域经济发展。

3.2 整合信息类专业资源,打造优势专业群

5G智能信息技术专业群将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设置合理的专业群结构。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是青岛地区唯一开设高职层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5G方向的院校,并与华为联合成立“华为—青工职院应用型人才创新中心”“华为ICT学院”。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已与腾讯、中译语通、青软实训等青岛知名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办学。本专业群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5G通信为核心专业,专业群内六大专业基础相同、技术领域相邻、职业岗位相关,可培养高度契合的高素质智能信息技术类技术技能型人才[4]。

3.3 形成方向明确、效益明显,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结构

借鉴产业集群理论,围绕专业群“结构、资源、机制”三要素,对高职智能信息技术类专业群建设与运行规律进行探索和实践。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职教规律,专业建设呈现多元发展格局,打造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

3.4 助力“山东信息化”和“数字青岛”建设

主动适应青岛乃至山东地区中小微企业对5G智能信息技术的人才需求,在核心技术积累、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实现有效产出。对照双高标准,以服务山东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为宗旨,发挥学院5G智能信息技术各专业之间无壁垒优势,三年内打造专兼结合、协同作战的教学团队。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对接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创建省内独具特色和示范作用的专业群,推动“山东省信息化”和“数字青岛”建设。专业群“学习工场融合产业链”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专业群“学习工场融合产业链”人才培养模式

4 专业群建设推进策略

4.1 创新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群以“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核心专业,构建三核驱动、与岗对接的品牌专业群,积极培育“校中厂”“厂中校”校企深度合作,打造“人才培养+创业中心+产业衔接”的专业群模式,构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实现理实融合,以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的育人理念。推行企业用人与学校培育相结合、专业方向与就业方向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构建校企双方共同实施的“课程实验—综合设计—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教学体系,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工匠作为兼职教师,共同推进专业群共建、课程共创、师资共培、就业共筑、项目共研协同育人平台[5]。同时采用“六位一体”多维度、全方位的管理指导育人新模式,实施“学分银行制”综合教学管理新机制。专业群三核驱动,核心专业之一: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框架结构图如图3所示。

图3 专业群核心专业之一: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框架结构图

4.2 构建专业群课程资源体系

实施课程改革,推进人工智能转型、项目化、模块化,构建“基础共享、核心分设、拓展互选、能力递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6]。结合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广泛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大力开发线上课程,实现线上线下培养结合[7]。同时将专业课堂教学与“1+x”证书有机衔接,深入探索书证赛融通方案,将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技能提高紧密结合。探索1+X证书国家“学分银行”建设路径,推进“1”学历和“X”证书的有机衔接。深化书证赛改革方案,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企业培养更多复合型、创新型优秀人才。

4.3 实施“三教”教学改革实践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和“双项目驱动”等方式,加强学生实战项目动手能力的培养。参与建设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级精品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全面推进学分制银行制[8]。利用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师资和资源的共享,实现学校—企业学分互认互通,试点“学分银行制”学业管理新模式。

4.4 打造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结合5G智能信息技术,推进师资队伍“双师”结构,推进教师教学结构化、团队化“双化”转型,实现校企人员“双向”交流,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组织校企科研联合攻关;以专业群“5G通信产业学院”、“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智能应用研究示范中心”、“共享性大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为平台,开展结合企业真实场景的实战项目研究,推进成果转化,以专业品牌群建设推动学科团队建设,以教学工作室为依托,教、研、创一体化推进,提升教师应用创新能力,逐步培养教师队伍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4.5 成立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基地

专业群分别与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华为集团、腾讯、启迪集团、中译语通等领军企业,合力打造深度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新技术领域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群,共同申请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筹建华为“5G Star”超仿真训练系统,支持云上实验,为学生构建灵活、超仿真的实验环境,助力5G通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联合青软实训搭建“工程教育云”实验室,包括:智慧云教学平台、工程实践平台、智能测试平台、数据分析平台、工程实践云资源,贯穿教学、实践、考试、毕业设计及质量跟踪,动态评价分析人才培养全过程。

4.6 协同创新技术技能育人平台

专业群对接青岛地铁、青岛旅游等地方主导产业对大数据、5G通信、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打造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积极对接5G行业的骨干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与华为、电信公司达成合作协议。

5 专业群建设改革方案设计

5.1 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专业设置

根据5G智能信息技术产业的革新和发展,以核心骨干专业为引领,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专业群内专业设置,使专业群的集群效应和每个专业的单项效应都能全面发挥,始终保持专业群建设与产业技术同步同频发展。

5.2 以岗位技术能力为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面向5G智能信息技术产业岗位群,结合企业技术技能革新,校企共同建立课程标准,构建基于工作项目、可延伸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新技术、新规范等产业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9]。同时,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使教育链保持与产业链发展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10]。

5.3 以技术革新为引领,构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面向5G智能信息技术产业,与华为共建ICT产教融合学院,打造5G智能化人才培养北方基地。统筹产业园区、行业协会、企业等多种资源,建设集教学、科研、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创新创业等功能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训基地[11]。

5.4 校企互聘双向渗透,打造创新教学团队

建立校企师资双向互聘渗透,高层次或高技能人才招考引进,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机制。探讨教师管理和考核新机制。推进“双师”“双化”“双向”三大攻坚改革:推进师资队伍“双师”结构攻坚;推进教师教学“双化”转型攻坚(结构化、团队化);校企人员“双向”交流攻坚。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校企组织科研联合攻关,鼓励老师用好政策,创新办企业。实施“成才成名成家”六项提升工程:高端创新团队提升工程;专业带头人提升工程;骨干教师提升工程;新教师提升工程;兼职教师提升工程;管理队伍提升工程。

5.5 提升专业群集约效应,服务产业技术发展

以5G智能信息技术“华为ICT学院”、技术服务中心、共享型虚拟仿真基地为载体,充分发挥硬件基础设施及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优势,在企业技术技能创新、产品研发升级、职工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社会服务,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打通在人才、技术、生产3个核心要素间的通道,共同推进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创、师资共培、就业共筑、项目共研的协同育人机制。

5.6 搭建以产教融合专业群为平台的育人新载体

确保5G通信技术专业群内教学资源共享度和就业相关度,有效处理产业、学校、企业三维的平衡与协调关系,搭建以产教融合专业群为平台的人才培养新载体。强化专业“群主”协调、引导、协同的专业融合关系,推进专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集约配置。

5.7 加强专业群特色建设,突出行业领域优势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骨干专业为引领,产教融合为主线,凝聚高水平教学团队,与企业“双主体”协同培养卓越技术技能人才。构建校企双方共同实施的“课程实验—项目训练—行业竞赛—企业实习”教学体系,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工匠作为兼职教师,搭建双方互赢互助的协同育人平台。

6 专业群建设意义与价值

6.1 对高职5G智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创新5G智能信息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搭建协同技术创新平台,政校企共建大型共享性虚拟仿真基地,为企业、政府机关提供技能鉴定和技术提升,提升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为其他地区的5G智能信息技术领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可参考依据。

6.2 创新完善5G智能信息技术育人体系,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积极探讨5G智能信息技术育人体系构建,提出创新培养策略及实现路径,为5G智能信息技术人才的内涵式培养提供参考依据,使5G智能信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质增效,也为其他高职院校5G智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起到因地制宜的借鉴作用。

6.3 瞄准国际5G智能信息技术前沿,加快科技成果和资源转化

开发5G智能信息技术学科领域的教材、打造优质课程、建设虚拟仿真教学中心、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着力培养5G智能信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青岛乃至山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7 结语

以5G智能通信技术为支点,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通信、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信息安全与管理、物联网技术、软件工程六大专业无缝衔接,构建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区域、立足需求、着眼长远发挥专业群优势,形成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特色,并打造省级专业群建设品牌优势,加强人才培养提质增效,实现培育5G智能信息技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历史重任。

猜你喜欢

双高技能型校企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