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野下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与创新

2022-01-14李涛胡佩旺

科学与信息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设计师产品设计

李涛 胡佩旺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人类已经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视野下,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艺术要素、技术要素达到了多元对接,形成了具有综合特征的视觉传达设计产品。例如,在现阶段的视觉传达设计产品中,设计形态突破了平面设计,可以借助网页设计、多媒体设计、虚拟空间设计等,使视觉传达设计产品,产生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提高艺术交互程度、实现设计信息高效传递,进而透过设计产品中的思想、形式、内容之间的深层次融合,使设计转向多元创新,更好的展示出设计师对于人性内蕴的开发与挖掘,以及对设计文化的创新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1 新媒体视野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概述

视觉传达设计由平面设计发展而来,从概念界定看,主要是以视觉作为表现路径,为观看者提供设计产品。新媒体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互动性、数字化、精准性、及时性、多样性、个性化等特征,给视觉传达设计赋予了一种视觉新媒介,使视觉路径下的色彩、材质、形象、文字、光影等,在组合形式上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定,设计理念侧重于设计内容的可能性扩展、设计效果的动态化展示。

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如Photoshop、3Dmax、Dreamweaver等软件的配套使用,使视觉传达设计的创作空间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这种“数字化生存”状态下,视觉传达设计师在设计语言、设计审美、设计方法等层面,也以无与伦比的感受,将产品设计构成向广度方面延展到了无限宇宙、在深度方面,深化到了模糊的无意识层面。而且,已经在设计师的信念方面,形成了“只有想不到,没有设计不出”的自信心[1]。

正是由于新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的资源融合,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新境域、新特征,改变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语言形式、信息传播方式。例如,在设计语言、设计信息方面,设计师与观看者之间拥有了一个“双向互动传播”的可能,单一给定式设计,转变到了参与式的设计方向。观看者与视觉传达设计产品之间的信息交互越来越频繁,设计师更加强调“从受众出发”、“将接受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观看者借助交互性参与信息传播”。观看者越来越重视视觉体验与参与后的经验反思。简单讲,视觉传达设计产品与观看者之间可以通过“视觉新媒体”实现交互,并借助体验,突破原有的视觉限制,逐渐形成一种个性化传播的现代视觉审美潮流。例如,以色列可口可乐交互广告设计、数字报纸设计、emoji表情设计等,产生的视觉审美冲击,即颠覆了人们对广告、报纸、交流信息的认知,使个体参与时的自我感受性明显增加,并且通过这种体验,可以积累以前从未拥有过的经验,进而将观看者的审美鉴赏,转移到交互式的审美体验之中等。

2 新媒体视野下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

在现代社会,视觉传达设计打破了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基本界定。借助产业化发展、商业化运营,已经以一种视觉传达设计产品的新理念,成为连接视觉消费市场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载体。所以,在视觉传达设计的思想表现方面,也十分重视视觉消费-审美心理、价值牵引-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在新媒体视野下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可以概括为“抓眼球、动心理”。

首先,从“抓眼球”的角度看,新媒体视野下视觉传达设计拥有视觉新媒介,这种媒体以数字化作为生存方式。视觉消费者在数字图像的影响之下,视觉感官接受信息时,乐于“从接受图形图像开始”。由此,使视觉传达设计师在筛选与塑造自身的设计思想时,往往倾向于从图开始。但是,从图开始的视觉传达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提供某种图形图像,而是要将图形图像与的内容、形式结合起来。尤其在不同的媒体载体上,对于图形图像的内容选择具有一定的范畴,而且,在形式设计方面,并不能真正随心所欲。例如,确定要以GIF图作为设计载体时,设计师需要对GIF图的视觉传达特征进行剖析,充分利用其中的“动图”思想,从而在内容选择方面,借助精细化的筛选,确定要输出的内容与视觉消费者的审美心理感受。同时,在形式设计时,设计师要对观看者的视觉审美提供一种牵引力,保障整个视觉审美过程的连续性[2]。因而设计师在实际的视觉传达设计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一般会将“抓眼球”与“动心理”结合起来,尽可能深化自身对设计产品的内涵理解,为其赋予思想表现力。所谓思想表现力,也就是通过设计产品提供一种由视觉感受、心理刺激形成的感受强烈程度,并使观看者在视觉审美体验后,通过与自身的经验结合,形成一种价值认同或对某种价值的理解。

其次,从“动心理”的角度看,旨在借助满足视觉消费者的审美心理需求,为其提供一种价值,或者刺激其已经形成的价值观,使其能够借助视觉审美,进入到自身的审美心理体验状态,从而更好地感受产品之美。例如,在公益广告产品设计中,应用视觉传达设计方法时,设计师既要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真正达到“抓眼球”的效果。也需要通过在设计产品中,为观看者提供一种信息交互方式,为其从形式化参与到心理化审美体验,提供通道。以公益广告《童话镇》(见下图1)为例,观看者与该产品的第一次以视觉形式建立关系时,会被其中的色彩形成的梦幻特征所刺激与吸引,进一步观看,会发现其中的小动物、小朋友的可爱样貌,视觉定格到画面的一瞬间会感受到快乐氛围的存在[3]。随着观看者内心的蠢蠢欲动,走进画面,用手去接触之时,画面会动起来,画面中的所有人物与动物,开启了一种为观看者表演、为观看者而存在的模式。此时,观看者会反复尝试,并听到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看到兔子们欢快跳跃、小男孩与小女孩各自玩耍的场面等。观看者不由得会说:“真是回到了童年啊!”。伴随着画面牵引,最后观看者终于走到了画面的最后一帧,感受到了“关爱自然、关心儿童”的重要性。从思想表现看,这是一种体验后产生的心理审美结果,它比单一的文字宣传与喊口号更有人性、更符合人类接受思想的逻辑程序等。

图1 视觉传达设计产品《童话镇》

3 新媒体视野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人类提供了新思维、新技术,这种思维与技术均带有创新特征。视觉传达设计本身属于一种创新活动,通过对两种资源的融合,视觉传达设计产品的生产制造如虎添翼。结合新媒体技术提供的必要创新条件,与视觉传达设计本身的充分创新条件,形成基于人性诉求的一种动态、多元化创新设计路径。并且,以此为基础,将视觉传达设计向深度方向的原理创新、广度方向的视觉创新推向了新境界。

首先,在PC端与移动客户端,设计师可以借助设计软件,将设计创新限定在人机交互基础上,从而通过强化人机交互体验,为观看者与视觉传达设计产品架起一道交互桥梁。从而提供了一种动态视觉。例如,在新媒体时代,社交软件已经成为人与人、人与物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设计师在App界面设计(见下图2)时,面临着商业化运营模式产生的强大压力,而且,在多元全球化背景下的同业竞争十分剧烈。设计师提供一种优秀的设计,往往可以提升App的下载率与使用体验,进而扩增企业的可营利空间。自iphone设计出现以来,App界面设计中的摆动特效、高效视觉信息传递设计已经成为设计师创新的基本出发点。从使用体验看,这种视觉传达设计可以借助个性化,深入到人性化的设计层次,为使用者提供一种轻松、愉悦的审美体验。

图2 App界面设计中的摆动特效

其次,以动态视觉创新作为基本路径,设计师可以进一步实现多感官并存的互动设计创新,将视觉感受扩展到与听觉、触觉等综合设计方面。例如,在大众点评公司创作的《我们之间就一个字》HTML营销广告视觉传达设计产品中,将背景设定为“黑、白、灰”,利用九宫格划分出了九张页码,每个页码以GIF图的方式,显示着繁体字“聚、金、本、日、朋、拼、欠、梦、赞”。并且,在每一个字下设置有解释性文字,翻页时也会听到背景音乐的响起。以“本”为例,心脏跳动的声音会激起观看者以内在激情,使其有欲望进一步对下面提供的解释性文字进行观看与理解等[4]。再如,在Microsoft Band UI设计中,对穿戴设备“微软运动手环”设计时,UI界面提供的动态显示,使人体运动数据与手环数据界面之间形成了数据交互,使用者会在不同的场景之中,感受到不同的视觉变化,并借助数据、画面、声音、震动等提供的综合感受,建立起环境-身体-内心之间的关联,更为全面的体验作为个体的自我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将日常生活提升到较高的精神文化层次。

4 结束语

总之,在新媒体视野下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已经打破了常规理解,设计师在展示设计理念时,透过设计语言、设计软件,可以将思想表现、内容表达、形式展示结合起来,做深化处理。同时,在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方面,借助新媒体技术赋予的新境域、新特征,能够将静态设计转变到动态设计的基础,进而将视觉设计延伸到多感官层次,使设计产品在动态基础上,推动人与设计产品之间的交互式互动,从而使视觉审美推进到更符合人性、更能体现人类文化的新境界。

猜你喜欢

设计师产品设计
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师的存在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