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侏罗纪煤田软岩劣化控制技术

2022-01-14吕玉广肖庆华张永强刘建荣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21年6期
关键词:劣化软岩富水

吕玉广,乔 伟,肖庆华,张永强,韩 港,刘建荣

(1.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内蒙古上海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6299)

内蒙古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主要依托上海庙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建设。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许多软岩工程难题。采场底板软化、泥化引起采煤支架陷底、底鼓进而使刮板输送机上抬;回采巷道人工反复挖底,总量可达20.6 m,是原巷道高度的5.3倍。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定义单轴抗压强度(UDS)介于0.5~25.0 MPa的岩体为软岩[1]。何满潮[2]将软岩划分为膨胀性软岩、高应力软岩、节理化软岩、复合型软岩。膨胀性软岩的膨胀能力受岩体中膨胀性矿物的种类和含量多少影响[3-4]。软岩在结构上具有软弱、破碎、松散的特征,在力学方面具有低强度、强流变、易膨胀、高风化特点[5-6],工程上表现出长期流变、矿压显现迅速等特征,容易导致井巷工程失稳[7]。

缪协兴[8]提出软岩巷道围岩流变大变形有限元计算方法;荆升国[9]提出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棚—索协同支护技术;何满潮等[10]从时间、空间、方法等角度提出巷道耦合支护理论;奚家米等[11]从小煤柱或沿空掘巷位置方面提出巷道变形控制方法;谢福星等[12]提出多重耦合巷道变形控制技术。前人多以高应力软岩为研究对象,其与西北侏罗纪弱胶结软岩存在本质区别,且多致力于巷道底鼓变形控制研究[13],鲜有涉及采场问题;同时支护措施侧重于解决工程力问题,忽视了岩体这种双相介质中水—岩相互作用影响[14]。许兴亮等[15]认识到水是膨胀性软岩泥化的诱因,注浆阻断诱因有利于稳定围岩。但此类软岩可注性差,注浆阻断水诱因可操作性不强。

西部侏罗纪煤系地层具有弱胶结、低强度、高膨胀、富含水等特点,工程问题不限于巷道变形,也包括采场底鼓、泥化、采煤支架陷底、掘进机陷底、泥煤等,水—砂混合溃涌亦为该地层条件下典型的工程难题之一[16]。笔者以内蒙古上海庙矿区为研究对象,提出软岩劣化效应概念及基于水诱因的劣化控制技术体系,以期对同类软岩劣化工程治理及其控制提供指导和借鉴。

1 软弱岩体工程地质特性

1.1 弱胶结性

1)胶结物对岩石强度的影响

胶结物不同的2种砂岩见图1,其颗粒物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图1(a)为钙质胶结砂岩,坚硬,单轴抗压强度为46.1 MPa;图1(b)为泥质胶结砂岩,单轴抗压强度仅为5.6 MPa。可见胶结物对其强度影响显著。

(a)钙质胶结砂岩 (b)泥质胶结砂岩

侏罗纪煤系地层为砂泥质互层型沉积结构,绝大多数砂岩为泥质胶结,少数为钙质胶结,这种软+硬型地层结构为采后覆岩内离层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17]。

2)崩解性试验

先将砂岩置于水中,砂岩浸水后随即碎裂,3 min 后崩解为散砂,再将崩解物倾倒入盆中。泥质胶结砂岩浸水崩解试验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泥质胶结砂岩浸水崩解试验过程

试验结果表明,泥质胶结砂岩遇水容易崩解,推断其在水动力下具有流砂属性,能够形成水—砂混合流体,为基岩突水溃砂提供了砂源。

1.2 低强度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0.5~25.4 MPa,平均 5.9 MPa,极少数超过40 MPa,力学强度低,属典型的软岩。

1.3 高膨胀性

1)膨胀性矿物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矿物成分,分析结果见图3。泥岩中石英平均质量分数为52.23%;高岭石平均质量分数为31.06%;伊利石平均质量分数为10.67%;蒙脱石平均质量分数为6.78%。

1—石英标准卡片;2—高岭石标准卡片;3—伊利石标准卡片;4—蒙脱石标准卡片。

伊利石、蒙脱石等矿物吸水后体积膨胀,是工程劣化的内在因素之一。

2)膨胀性试验

在常温(25 ℃)下采用瓦氏膨胀仪做泥岩膨胀性试验,岩石膨胀率历时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试验开始后前30 h膨胀率快速增高,随后趋于稳定,最大膨胀率为0.325%。

图4 岩石膨胀率历时变化曲线

试验表明,泥质岩体具有高膨胀性,膨胀扩容产生膨胀应力挤压支护体系,是工程劣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3)水解试验

将泥岩样本浸入清水中,5 min后其完全碎裂,稍作搅动即变成泥浆。(泥)岩水解试验过程见图5。

(a)泥岩样本 (b)岩石碎裂 (c)搅动成泥浆

试验结果表明,泥岩遇水极易泥化、水解,是工程劣化的又一重要因素。

1.4 富水性

1)水文地质条件

多年来井下疏放水钻孔施工情况表明,“有砂岩就有水,出水必带砂”。新上海一号煤矿吨煤排水0.36 m3,2014年采煤工作面顶板突水溃砂,短时水砂量达到2 000 m3/h;榆树井煤矿吨煤排水0.74 m3。该地层可以被称为富水软岩。

2)含水率对岩石力学强度的影响

根据各类岩石含水率与岩石抗压强度试验数据,取其平均值后绘制岩石抗压强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如图6所示。

图6 岩石抗压强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

试验结果表明,岩石吸水饱和度越高其抗压强度越低。

2 劣化效应概念与工程特征

2.1 劣化效应概念

将弱胶结膨胀性富水软岩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突水溃砂、泥化、蠕变、底鼓、收敛、闭合、支护体系受损等一切非稳定工程现象,统称为软岩劣化效应。岩体自身条件是劣化内因,水是诱因。

2.2 劣化工程特征

1)弱胶结性+富水性引起突水溃砂

图7是锚索孔出水与泥砂堆积现场照片。巷道顶板锚索孔(ø30 mm)出水,单孔水量6 m3/h;水携带的泥砂在巷道内出现堆积。

(a)锚索孔出水 (b)水中含砂

煤层顶板岩层具有一定的富水性,引起顶板淋水大或钻孔出水;弱胶结砂岩在水流动状态下迅速崩解并被水携带。

采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容易发生水—砂混合突涌事故。2014年7月28日,111084工作面推进141 m时架前顶板出水,短时最大水量2 000 m3/h,总水量约23.3万m3,携带泥砂量约3.58万m3,工作面被泥砂掩埋。这是近年来侏罗系煤田典型的地质灾害之一,危害性较大。

2)膨胀性+水引起巷道泥化、膨胀扩容

巷道底板(岩石)泥化现象如图8所示。掘进机机身陷入巷道底板无法正常行走;巷道底板泥化,人员行走困难。泥化现象影响掘进速度、降低反底拱喷浆质量。

(a)掘进机下陷 (b)人员行走困难

采煤工作面泥化与膨胀扩容现场照片见图9。采煤工作面顶板淋水量大,可搭设雨棚降低水的影响;巷道上部为煤体,下部为岩体,岩体吸收空气中水分后膨胀扩容,形成宽约1 200 m的错台。

(a)采煤工作面泥化现象 (b)巷道膨胀扩容

采煤工作面水—岩相互作用造成工作面底板软化,综采支架陷底,推移困难;底板鼓起、刮板输送机上抬,致使采煤机通行高度不足,影响采煤效率;同时形成大量泥煤,容易堵仓,进入选煤场洗选难度大、影响煤质。

3)综合作用巷道大变形

岩体自身胶结性弱、强度低、承载能力差,巷道容易失稳;岩体吸收空气中水分后膨胀扩容产生膨胀力挤压支护体,可能会导致巷道大变形甚至巷道报废。失稳巷道图片见图10。

(a)准备巷道大变形 (b)回采巷道闭合

3 软岩工程劣化控制技术

3.1 控制技术体系

10余年来在实践中探索、探索中实践,总结出“治软先治水”核心理念,提出基于水诱因的“大水防控、小水管理、强化支护、协同治理”十六字方针,形成一套技术管理体系。软岩工程劣化控制技术体系如图11所示。

图11 软岩工程劣化控制技术体系

3.2 大水防控

“大水防控”是传统意义上防治水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防止水害事故发生。“疏干开采”技术可改变地层富水性条件,预置导流管措施可改变离层空间汇水时间条件等,从而达到大水防控的目的。

3.2.1 疏干开采

疏干开采技术管理流程如图12所示,结合图12作如下说明:

图12 疏干开采技术管理流程

a.掘进前评价。在采掘工程设计前进行初步评价,勘探程度不足时则需要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

b.掘进前预评价。运用“双图评价技术”[18]或“多类型四双工作法”[19]评价煤层顶板富水性规律、预计疏干水量。“疏干水量”可作为采前安全评价的量化判据。

c.疏放水钻孔设计。根据富水性评价成果图设计疏放水钻孔密度、平面夹角,钻孔仰角由工作面宽度及导水断裂带高度共同确定。

d.疏放水钻孔施工。与巷道掘进同步进行,回采设备安装前完成放水孔施工。

e.地球物理探查。疏放水孔完工后,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手段查找富水异常区(疏放水盲区)。

f.钻探验证。对物探发现的富水异常区打孔验证,若单孔水量超过1 m3/h则需要加密钻孔。

g.编制采前评价报告。当实际放水量与预计的疏干水量相差较大时需要分析原因,结合孔内残余水量,做出可采或缓采结论。

h.正式回采。回采过程中动态观测顶板淋水量、放水孔水量,以及导流管水量变化情况,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

i.采后总结。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对富水性评价方法、钻孔设计、物探效果等进行全面总结。

疏干开采作为水害源头治理技术可实现无水状态下开采,有效防止突水溃砂。

3.2.2 预置导流管

导流管作为“大水防控”兜底性措施,在工作面下巷每隔100 m预先下入钢质导水滤管,一旦形成离层水体可及时导出。

3.3 小水管理

“小水管理”属于生产管理范畴,在生产活动中管理好顶板淋水、底板渗水、生产用水等,确保水不落地,努力减少水与围岩(岩石)接触机会。

1)定向钻孔疏放。掘进工作面采用千米定向钻机打长孔放水,每组3个钻孔,钻孔轨迹线控制在煤层顶板上方6 m左右的层位(由锚索长度决定),中孔位于巷道中轴线上,侧帮孔与中孔平距6 m左右。一次钻深600~800 m,保留20~30 m超前距,掘进与放水孔交替施工。

2)漏斗接水。在井下零星的淋水点安装漏斗状容器接水,漏斗下方连接软质胶管,将水导入上一级较大直径的水管内。

3)广布雨棚。当出现大面积淋水时搭设雨棚接水,用金属网做成槽状骨架,敷上废旧风筒布做成雨棚,一端略倾斜,以漏斗状容器接水并用软管导入上一级排水管。

4)软管导流。通过由细至粗的导水软管逐级将水就近导入水窝或集中水仓,巷道内不设水沟。

5)集中排放。巷道开门后优先施工集中水仓,水仓有效容积不小于30 m3,上平巷施工1个水仓,下平巷施工2个水仓。每个钻机硐室附近施工1个2.0 m×2.0 m×2.5 m(长×宽×深)水窝。ø225 mm主排水管路滞后掘进工作面不大于60 m,每隔100 m安装一个ø50 mm三通阀。

6)水窝泄压。巷道底板赋存不稳定的砂岩,富水性弱、静水压力大(4 MPa以上),水压作用于隔水层上导致底鼓加速,需要挖深水窝泄压。

7)喷浆覆盖。凡裸露岩体均应及时喷浆封闭,缩短岩体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弱化膨胀扩容效应。

8)底拱隔水。巷道底板开挖成倒拱形,拱高约40 mm,采用锚杆、金属网、C20混凝土支护形成反底拱,起到隔绝水岩作用,同时加强围岩承载能力。

3.4 强化支护

支护是控制围岩变形的基本手段,“强化支护”强调支护材料的强度和支护体系的刚度,本文仅作原则性说明。

1)弧形断面原则

“O”形断面承载能力最好但断面利用率最低,矩形断面的断面利用率最高但承载能力差,为兼顾两者的优势,宜采用弧线形断面,巷道顶板设计为半圆拱,底板为三心拱,缩小直墙高度。

2)全断面支护原则

软岩巷道底鼓量远大于顶板下沉量,势必造成两帮收敛,底鼓变形量>两帮收敛变形量>顶板下沉量,坚持全断面支护原则,更要强化底板支护。巷道底鼓模型及底鼓现场照片如图13所示,岩层产状近于直立。

(a)底鼓模型 (b)底鼓照片

3)联合支护原则

3种代表性巷道支护设计如图14所示。

开拓巷道:宜采取锚网(索)+全断面钢筋混凝土砌碹联合支护方式(见图14(a))。

准备巷道:宜采用双层锚网(索)+喷浆+反底拱联合支护方式(见图14(b))。

回采巷道:宜采用单层锚网(索)+喷浆+反底拱联合支护方式(见图14(c))。

(a)开拓巷道 (b)准备巷道 (c)回采巷道

4)大密度支护原则

锚杆、锚索等杆件的间排距宜适当缩小,实践证明700 mm×700 mm间排距的锚杆支护效果明显优于800 mm×800 mm间排距的支护效果。锚杆、锚索宜适当加长,锚杆以2.8 m长为宜,锚索可以加长到7 m甚至10 m。特殊地段可采用长度4.0 m的锚索替代长度2.8 m的锚杆,或两者交替布置。

5)及时支护原则

底板锚杆角度与岩层层理关系见图15。

由图15可知,新开掘巷道底板锚杆基本垂直于岩层面,形成组织梁或压缩梁;底鼓变形后经过人工挖底再施工的锚杆与岩层近于平行,此时支护效果不理想,因此特别强调工程质量管理,做到“一次做成、一次做好”。

6)下行布置原则

采煤工作面布置方式本不属于支护范畴,连续布置的采煤工作面总有一条巷道与采空区相邻,邻空侧巷道在回采过程中矿压显现远比非邻空侧巷道剧烈,支护难度更大,支护要求有所区别,故纳入“强化支护”体系内。

为弱化动压对邻空巷道的影响,坚持“上行布置的工作面上行运煤,下行布置的工作面下行运煤,尽量采用下行布置”的原则,始终保持大型机电设备处于非邻空侧巷道内,邻空巷道变形后能满足通风、行人基本要求即可。

3.5 协同治理

弱胶结高膨胀富水软岩带来的工程难题涉及安全、效率、煤质、成本等多个方面,必须坚持“治软先治水”理念,坚持水与软岩协同治理原则。

4 工程效果

1)保障安全生产。2015年以来全面采取“大水防控”技术措施,疏干开采、预置导流管等源头治理技术措施效果明显,近年已回采了11个工作面,开采原煤约2 000万t,未发生过水害事故。

2)采煤效率提升。2014年以前回采了13个工作面,日均采煤工效22.5 t/人;2015年以来回采了11个工作面,日均采煤工效为123.1 t/人,工效提高了4.4倍。

3)掘进效率提升。2014年以前回采巷道平均月成巷190.6 m,接续失调。近年来平均月进度达到460.0 m,2020年4月成巷进度620.3 m,创历史新高。

4)巷道变形控制效果。通过观测数据对比,2014年以前施工的巷道断面收敛率超过40.7%,返修工程量大;近年来断面收敛率最大10.67%,无需返修即可以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5 结论

1)软岩带来的工程难题不限于巷道大变形,还涉及突水溃砂、围岩弱化泥化、膨胀扩容、支护体系损伤、设备陷底等一系列工程现象,劣化效应涵盖了由软岩引起的所有非稳定工程现象,研究目的由软岩治理转化为软岩劣化效应控制。

2)弱胶结高膨胀富水软岩具备弱胶结、低强度、高膨胀量、富水等特点,岩层(石)条件是工程劣化的内因,水是诱因。在内因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通过控制诱因达到控制软岩工程劣化目的。

3)“治软先治水”是软岩工程劣化控制的核心理念,“大水防控、小水管理、强化支护、协同治理”十六字方针及具体措施可有效解决软岩工程劣化难题。

猜你喜欢

劣化软岩富水
高含盐08系统劣化原因分析及恢复过程
爆破振动影响下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研究
富水粉细砂岩隧道涌水涌砂处理技术研究
富水砂卵石地层RATSB组合式盾构接收技术研究
隧道浅埋穿越松散破碎结构软岩设计优化及施工技术研究
高风险富水隧道施工技术经济分析
不同防排水模式对富水隧道衬砌的影响
在相同埋深条件下软岩隧道围岩变形结构分析
TRC与老混凝土界面黏结力破坏模型
十里泉发电厂330MW机组高压抗燃油酸值异常的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