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边飞翔一边睡觉的雨燕

2022-01-13

家教世界 2021年34期
关键词:家燕雨燕越冬

无论在我们的古诗词里,还是在流传千年的谚语故事中,燕子都是春天飞来筑巢育雏,冬天飞往南方过冬。对,南方。可这个南方究竟是哪里呢?

科学家们做了一项伟大的试验:对燕子和雨燕进行定位跟踪监测,让我们先来看一张图,这是一张我国北京地区一只雄性雨燕的越冬迁徙路线,它从北京颐和园向越冬地迁徙时经过的主要路径。

有没有被震撼到?这只雨燕的最终越冬地竟然是非洲南部的纳米比亚和南非,是不是从来都没敢想过这种体重不超50克的小鸟能飞这么远?追踪北京雨燕项目

北京爱鸟协会等组织与来自英国、比利时、瑞典等国的鸟类学家合作,做了一个名叫“追踪北京雨燕项目”候鸟迁徙观察试验。

2014年5月24日凌晨时分,这个团队中的50多人在颐和园昆明湖畔的八方亭,将一种微型光

敏定位仪安装到了31只北京雨燕的背部,到了第二年的5月份,在北京捕获了其中的13只,根据定位仪记录的数据,真实还原了这些雨燕的迁徙路径。

记录显示:这些雨燕从7月底就离开了北京,不过它并非飞向了南方,恰恰相反,它居然是向北飞的。

它先是向北飞出北京市,飞过河北省和内蒙古,进入了蒙古国后一路向西,经过我国新疆后进入中亚地区,在吉尔吉斯斯坦又折向西北进入哈萨克斯坦,接着又向南进入了土库曼斯坦和伊朗,再折向西进入了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然后飞越红海到达非洲厄里特里亚,接着向南飞行到肯尼亚境内折向西飞行,进入刚果民主共和国又向南飞行,最终于当年10月份到达纳米比亚和南非一带。

在两个半月的时间中,这些雨燕飞行了2.5万公里左右,穿越了两个大洲的二十多个国家,平均每天都飞行三百多公里,迁徙总距离不下于被认为是“迁徙冠军”的北极鸥。

“无脚鸟”和“半脑慢波睡眠”

它生来就属于天空,即便飞累了也在空中睡觉,只有在死亡的时候才会落地。这种鸟不仅是一种文学的象征,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它就是号称“永不落地的鸟”的雨燕。

雨燕一生中99%的时间都在天空飞翔,累了就边飞边睡,能够连续飞行10个月。由于双脚几乎完全退化,雨燕只要落到低矮的草地上,基本上就没有办法再次飞向天空,只能默默等死或者是成为天敌的盘中餐了。落地就意味着可能会送死,因此雨燕在欧洲还有一个名字叫“无脚鸟”。

就像人的左右脑一样,雨燕的大脑也进化成两个单独的部分,但比人类要“先进”一些——一边大脑在清醒的情况下,另一边大脑可以保持睡眠状态。这就使雨燕不仅能够在空中完成吃喝拉撒,而且还能完成睡眠。

由于减少了一半的大脑工作量,可能会因“边飞边睡”影响到飞行的协调性,聪明的雨燕在空中睡觉时,会通过降低飞行高度的方式来达到平衡,减少坠地的危险。

“在空中睡觉”是雨燕最大的特征,“半脑慢波睡眠”的睡眠方式能够让它的两个大脑交替使用,同时进入一个休息、一个清醒的状态。

与雨燕飞行比肩燕子

在“追踪北京雨燕项目”中,同时追踪的还有燕子。雨燕和燕子是有较大差别的。

雨燕属于雨燕目,燕子则属于雀形目燕科,两者的大小、形貌、生活习性和迁徙习惯都很相似,所以雨燕也常常被误认作燕子的一种,而且从迁徙方式上看,不光雨燕会飞到非洲南方越冬,家燕同样也会飞到那里。在非洲尼日利亚和南非就有人捕获了多只腿上装有我国山东日照林业局环形标志的家燕,另外在马来西亚吉晋市也发现

一只,这说明我国家燕可在东南亚越冬,但大部分也会像雨燕一样飞往非洲。

雨燕的飞行速度极快,可达每秒48米,是飞得最快的鸟类,就连游隼也只能望其项背,每天三百多公里的路途,对它来说悠哉悠哉地就完成了,如果雨燕向着一个方向不停地飞,那么它每天能飞行1200公里以上。

而燕子一生的迁徙距离也要长达50万公里左右,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还远不少,相当于围着地球赤道飞12.5圈。

雨燕和燕子这两个飞行专家,确实“描写”了许多关于飞行的神话。

从外貌特征看,北京雨燕全身几乎都是纯黑褐色,喉部呈灰白色;家燕背部蓝黑色,腹部白色,喉部有一块栗红色。雨燕的翅膀比家燕细长很多,呈镰刀形。另外,两者筑巢的方法不同,家燕是衔泥筑巢,而北京雨燕的巢的材料,多是在空中飞的塑料、棉絮、废纸、干草,还有羽毛等,其中塑料袋、废纸和干草等,占40%左右,巢材用唾液黏合而成。

生来就属于天空——雨燕

雨燕目前约有18属84种,几乎遍布全球,是世界上飞行最快的鸟类,时速高达353公里,叫声非常尖锐。

它的体型偏小,体长约在10~30cm之间,体重在9~150g,翅膀非常长,整体呈黑色或褐色,偶尔夹杂着白色的斑纹。

雨燕生来就属于天空,一生几乎都在空中飞翔,不会像别的鸟类一样随意停留在陆地或者植被上。

它们能在空中完成很多事情,捕食、洗澡、喝水、睡觉,甚至连交配都是在飞行的时候做到的。

雨燕在不落地的情况下,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呢?

雨燕和鸡类似,它们的消化、泌尿、生殖都共用一个器官——泄殖腔。

雄雨燕通过滑翔的方式保持自身的平衡性,待飞到合适的距离和位置时,再将泄殖腔对准雌雨燕的泄殖腔,接触后两只鸟以同样的速度再飞行一小段距离随后分离,就算交配成功了。

总的来说,雨燕能够在空中交配主要也是得益于高超的飞行技巧以及敏捷的动作。

交配成功后,雨燕会撷取羽毛和树枝在树洞或者是岩石缝隙中建造巢穴,用自己的唾液把这些“建筑材料”黏合起来,为小雨燕的出生准备好。

一般来说,每只雌雨燕会产1~6枚卵,一个月左右便可孵化;待其孵化之后,雄雨燕也会承担起“爸爸”的责任,为雏鸟寻找蚊子、昆虫等食物。

雏鸟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喂养后,基本上已经可以飞行并且独立觅食,随后便飞离巢穴,投入天空的怀抱。

猜你喜欢

家燕雨燕越冬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小雨燕的远航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边飞翔一边睡觉的雨燕
水蛭越冬技术
打动心灵的家燕
“一带一路”上的雨燕精灵
不幸的小家燕
半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