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终关怀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01-12庄琳旎

关键词:家属护理人员疼痛

虞 吕,庄琳旎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 肿瘤科,江苏 无锡,21401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其主要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靶向治疗等,但无论哪种治疗方式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1]。负性心理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加速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推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进程,影响护理效果和疾病转归[2]。中晚期的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无法治愈,其将经历临终阶段,直至生命终结[3]。因此,如何有效地缓解患者痛苦和提高其临终阶段的生活质量,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点研究内容。近年来,临终关怀服务逐渐在中国开展,它是一种为患者提供心理、精神和社会支持的护理模式[4]。本研究旨在探讨将临终关怀模式应用于NSCLC患者,对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经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纳入标准:① 符合NSCLC诊断标准[5],病理学检查确诊为NSCLC,且临床分期为Ⅲb期或Ⅳ期;② 预计生存周期为3~6个月;③ 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存在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② 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 依从性差。两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一般护理 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持续2个月。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以讲座等形式对患者开展NSCLC相关健康教育;评估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制订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

1.2.2 临终关怀护理 观察组患者接受临终关怀护理,持续2个月。以中国临终关怀模式作为参考,组织医护人员成立临终关怀小组,对患者施以全方位临终关怀,具体措施如下。

1.2.2.1 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保持床品清洁,在病房内摆放绿色植物,尽可能为患者提供舒适且安静的病房环境,同时指导患者食用山药、白木耳或莲子等药膳,少食多餐,合理饮食。注意保暖,保证充足睡眠。

1.2.2.2 疼痛护理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疼痛相关知识和止痛治疗原则的健康宣教,指导其遵医嘱服用止痛药物。同时给予患者针灸或按摩等护理,以减轻其疼痛。此外,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促使其主动诉说自身疼痛,并对其进行疏导,缓解其心理痛苦。

1.2.2.3 心理护理 专业的心理治疗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NSCLC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需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及时为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其表达不良情绪和痛苦。让患者回忆从前的美好时光,缓解负性情绪。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促使其面对现实,认识到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1.2.2.4 家庭和社会支持护理 护理人员指导家属配合护理工作,嘱家属与患者加强交流和沟通,对其多加陪伴。同时嘱家属参与患者的疾病管理和决策中,协助其实现临终目标。此外,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适时安排亲朋好友来访,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学会从容面对现状。尊重患者意愿,使其安然度过最后时光。

1.2.2.5 死亡教育 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死亡宣教,邀请专家分次集中授课,通过宣传手册、音频和视频等资料,教会患者正确看待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使其逐渐克服对死亡的恐惧,能够以平静的心态接受死亡的到来。护理人员通过死亡教育也能使家属理智看待亲人即将离世的事实,悉心照顾陪伴患者。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情况 护理前、护理1个月和护理2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

1.3.2 心理状态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7]于护理前和护理2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SAS量表中,评分<50分表示无焦虑;50~59分表示轻度焦虑;60~69分表示中度焦虑;>69分表示重度焦虑。SDS量表中,评分<53分表示无抑郁;53~62分表示轻度抑郁;63~72分表示中度抑郁;>72分表示重度抑郁。

1.3.3 生活质量 护理前和护理2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8]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能力等4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间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和护理2个月后,两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值均<0.05)。护理2个月后,两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护理1个月(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间SAS和SD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护理2个月后,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间躯体能力、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和社会功能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护理2个月后,两组的躯体能力、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GQOLI-74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NSCLC是肺癌中较常见的类型,发病率逐年升高[9]。NSCLC患者常因疾病和经济负担产生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此外,患者还需承受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及担心肿瘤复发和转移,进一步增加其心理负担[10]。临终关怀是为临终患者提供的全面照护服务,其理念为“以照顾为中心,维护患者尊严,提升患者临终阶段的生活质量,以促使患者正确面对死亡”[11]。

60%~90%的肿瘤终末期患者会发生躯体疼痛,其中大约有25%的患者在临终阶段的疼痛并未得到缓解[12]。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1个月和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值均<0.05)。这提示临终关怀能够有效缓解NSCLC患者的疼痛情况。临终关怀模式通过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加强与患者交流和沟通,促使其主动诉说自身痛苦,护理人员通过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方案,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这提示临终关怀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分析其原因,临终关怀护理模式在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疼痛护理之外,还对NSCLC患者进行家庭和社会支持护理,以及死亡教育,通过强调家属的陪伴和关爱,充分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以患者感受为中心,帮助患者平静地接受生老病死这一客观规律,从容接受死亡即将到来的事实,使其更加注重剩余时间的生活质量。同时,临终关怀护理使家属意识到生命的真正意义,促使他们予以患者更细致的关怀和照顾,陪伴患者安然度过生命的最后一个阶段。庄亚贤等[13]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临终关怀护理能够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在临终期能够充分感受到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2个月后,两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这提示临终关怀护理模式对改善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临终关怀通过予以NSCLC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减轻其疼痛,为其提供舒适且安静的病房环境,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需求,使其感受到生命的尊严,从而消除患者对死亡的恐惧,提高临终阶段的生活质量,使其有尊严地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

综上所述,临终关怀护理应用于NSCLC患者,能够有效缓解其疼痛,帮助其调整负性情绪,改善其临终阶段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家属护理人员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怎么给疼痛分类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快乐也能赶走疼痛?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