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22-01-10邹婷婷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邹婷婷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素养与能力的重要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提升个人魅力。其中,传统文化对人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它不仅能够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培养人正确的世界观,养成良好的逻辑习惯,还能加强人的思考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因此初中教師在授课过程中要选择优质的教学方法,增强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的融合,助力学生成长。

关键词:初中教育;语文教学;传统文化;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作用

1、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众所周知,传统文化是数千年文明的传承,其中诸子百家的思想、唐诗宋词、近代各种文学家均能给学生启迪,陶冶学生的情操,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还能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而且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 A加深学生的历史文化积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传统文化作为历史的记载,蕴含着中国历代文人的傲骨、才华,也记录着泱泱中华的不断变迁。将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增加当前初中教育的课堂“厚度”,提升学生的语文乃至历史文化修养。而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也可以帮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通透”程度,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传统文化与当前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融合

1、营造情境,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情境教学法是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师使用情景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融入到教师的课堂内容上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也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课堂魅力。如,在执教《岳阳楼记》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问同学们,如果你们作为古代的大官,突然有一天被贬了,你会怎么做?在此问题之后,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古代生活的心向往之。让学生深入情境,感受被贬官的心情。然后,教师可以播放关于范仲淹为官的坎坷命运,明白作者在其中“呐喊”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受作者朝堂之外“寄情山水,独善其身”的士大夫的豁达心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让学生去进行独立思考,并且教师在此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沉浸其中,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热度。

2、借助多媒体设备,减少学生的枯燥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使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向学生播放视频或影视资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营造高效课堂。教师使用传统的语言讲授法,不容易吸引到学生的兴趣,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乏味枯燥之感,从而降低对语文课堂的热情。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方法,借助互联网设备和资源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将传统文化巧妙融入其中,既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教师的授课内容之上,也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之外,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如在教授《大道之行也》这篇课文中,学生就可以从中细细品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在“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句话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生而为人,儒家孝道,应该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继而孝敬别人的父母,爱护别人的子女。教师可以播放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85岁老人马旭的光荣事迹。她从贫寒的家境成长,在成长成才后用自己的积蓄帮助家乡像她童年一样穷的孩子。这就是儒家思想中倡导的大爱,也是当代初中生活应该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中共同学会的高尚品格。同时,利用互联网资源,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交融,使学生在“大爱”中减少学习的枯燥感。

3、举办活动,传颂经典作品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在诸多经典作品中寻找,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学生对传统经典作品的诵读,增加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光是诵读经典作品难免太过枯燥,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偷工减料”。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加强传统文化和经典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如,教师可以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根据大量传统文化知识资料并进行筛选分类,将其分为历法常识、官职常识、宗法常识、礼俗常识、称谓常识及文言文高频词等模块,让学生经过一定的准备时间,进行比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传统节日来学习传统文化。如,在寒假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写对联,贴窗花,这也是别样感受传统文化的形式。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记忆和积累,不仅形式活泼生动,还能在不知不觉间达到学习的效果,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良好助力。

结语:在当前教育形势下,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抓好学生的卷面成绩,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浸润传统文化知识,将其与课本知识有效结合,使知识点在潜移默化之中内化于学生心中,打造学习的高效课堂。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融合,能帮助品味古代世事百态,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点滴,勇于面对生活困境。

参考文献

[1]李璐.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2021(12):6-7.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