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洛核桃种植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行为研究

2022-01-10张孝存赵世发张佳

商洛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连阴雨霜冻气候变化

张孝存,赵世发,张佳

(1.商洛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2.商洛市气象局,陕西商洛 726000)

近年来,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对以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的农业人口影响显著,研究者也越来越重视农户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适应行为的研究,这也成为气候变化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国外学者围绕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适应的研究较多,主要包括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以及采取的适应行为类型及其影响因素[1-2]。相对而言,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农户适应行为研究方面,邓茂芝等[3]的研究发现阿克苏河流域公众对当地气候变化的感知整体上较为客观清晰,不同职业和学历的居民适应对策的选择中存在一定差异。侯向阳等[4]的研究发现内蒙古典型地区牧民对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灾害事件的适应行为相对缺失,处于被动应对状态。在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王露等[5]发现农户对气候变化采取适应行为的比例不高,农户适应行为不仅受气候感知的影响,而且农户家庭社会经济属性对其采取适应行为的概率影响显著。在实践探索方面,研究者还认为,农户应根据当地气候变化特征采取相应的适应对策[6-7]。应从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提高农户的应对能力,从更换农作物品种和调整种植结构角度来应对[8-10]气候变化。农户是适应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气象灾害的主体,目前关于粮农、牧民和渔民的气候变化适应行为研究较多,但对于果农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本文探讨商洛市核桃种植户的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应对特点、影响因素,以期促进种植户正确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提高农业经济收益,助推农业可持续发展。

1 研究区概况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108°34′20″~111°1′25″E,33°2′30″~34°24′40″N),总面积1.93万平方千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商洛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半湿润气候过渡区,四季分明,夏秋多雨,冬季干燥,多年平均年降水量758mm,年平均气温13.5℃。

核桃为喜温和喜光果树,适宜的年平均气温为8~15℃,无霜期大于150 d,日照时数大于1900h,适宜的年降雨量为500~800 mm,适宜种植海拔为500~2500 m。商洛丹江、洛河和银花河流域能较好满足核桃生长的条件需求,是陕西省重要核桃产区。截至2020年底,商洛全市核桃品种主要有辽核1号、香玲、清香、美国红仁核桃等10多个,种植面积达23.26万公顷,产量为16.1万吨。商洛核桃栽种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开花期(每年4月)低温阴雨/霜冻、果实发育期(每年5月上旬至8月下旬)的冰雹,以及成熟期(每年8月底至9月中旬)的连绵阴雨。近年气象灾害年发生频次呈增大趋势,这一切严重影响当地核桃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2 研究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核桃种植户开展调查。问卷调查时间为2021年2月初和3月初,以商洛市商州区陈塬街道上河村,大赵峪街道刘塬村、冀村和桃园村,夜村镇涝峪村;丹凤县龙驹寨街办赵沟村,棣花镇许家原村及商镇保定村为抽样调查点。问卷内容包括农户的社会属性及其对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的应对行为等三个方面,共26个问题。在预调研的基础上,进行问卷修改,从而保证问卷调查可行性和问卷质量。共发放修改后问卷200份,收回183份,其中有效问卷180份,问卷有效率90%。

借鉴宋臻等[11]的方法,根据程度差异,对核桃种植户的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应对行为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赋值,采用SPSS18.0进行相关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样本的特征

受访者中,男性占52.2%,女性占47.8%。年龄范围为27~70岁,其中41~50岁、51~60岁和60岁以上的三个年龄段人数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9.4%,27.8%和29.4%,三者总占比达到86.6%,这与商洛农村实际从事核桃生产的人群特征相符。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受访者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26.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到一半以上(50.6%),说明核桃种植户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户核桃种植面积多在0.133 hm2以下(72%),种植年限多在5~10年(28.8%)和10~15年(28.3%)。年均农业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农户占87.7%,而家庭年均非农收入多在2~3万元,外出务工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此次调查样本情况较好地反映了当地核桃种植户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3.2 核桃种植户对气候变化适应行为分析

3.2.1 种植户对气候变化感知

调查显示,70%的受访认同或非常认同当地气候变暖,86.7%受访者认为夏季平均气温升高,有75%的认为冬季平均气温也升高。72.2%受访者认同年降水量有所减少,73.9%的认为干旱有增加趋势。统计分析显示,男性受访者认同气候变暖的比例比女性高出11.5%,并且认为干旱趋势加强的比例比女性高8.7%。50岁以上的受访者感知到气候变暖的比例较27~35岁的受访者高19.9%。这与后者经常在外务工,对自己家乡气候变化感知相对较低的情况是一致的。

3.2.2 种植户对气候变化适应行为

如表1所示,种植户对气候变化关注程度较低,非常关心和比较关心气候变化的合计仅占总数的45%。对于气候变化的原因,65%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11.1%的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与自然环境变化有关,26.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由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导致的。认为应当主动适应气候变化的受访者比例较低,但当气候变化对核桃生长发生有害影响时,83.3%的受访者表示会关注气候变化,44.4%的受访者表示会采取增加化肥、农药等农资的投入,有40.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采取两种以上的应对措施;在采用新技术(3.3%)、引进核桃新品种(3.3%)、购买农业保险(5.5%)、增加灌溉(3.8%)及退出核桃种植(6.1%)等应对措施的选择上,受访者选取的比例均较低。这表明种植户气候变化适应行为受感知影响,当种植户感知到气候变化对生产的危害后,多数种植户是被动适应的,他们在能力许可的范围内被动地采取的应对措施,更多是依靠个人生产及生活经验,习惯于用老经验来应对气候危害。

表1 研究区种植户应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行为

访谈发现,感知到气候变化影响却不采取适应行为的种植户较多,认为应对措施成本高,近年来核桃收益下降,主动适应行为不经济。只是在预感到危害较大时才被动关注气候变化,多数种植户并未付出实际行动,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行为并未形成清晰概念,种植户适应行为水平落后于气候变化感知水平。调查发现,对气候变化持积极应对态度与其受教育程度有关,高中及以上的受访者普遍认为应通过各种方式来适应气候变化。

3.3 核桃种植户对气象灾害适应行为

3.3.1 种植户对气象灾害的感知

商洛核桃生长过程易感的气象灾害分别是:花期低温阴雨/霜冻对核桃坐果率影响,果实发育期的冰雹对核桃产量影响,成熟期的连绵阴雨主要影响核桃品质。核桃种植户对于气象灾害有强烈的感知。99.9%的受访者认为低温阴雨/霜冻对核桃坐果率“影响很大”(58.3%)或“影响较大”(41.6%),种植户对其感知最强;对霜冻灾害的发生频率感知以“增加一些”和“基本不变”为主,分别占到43.3%和46%,认为减少的仅有8.3%。受访者认为病虫害对核桃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50%)和“影响较大”(48.2%)的达到98.2%,感知也比较强烈。受访者认为冰雹“影响很大”(22.8%)和“影响较大”(57.8%)占比为80.6%,也有19.4%的受访者认为对产量影响不大。冰雹灾害发生区域具有很强的局地性,部分村落成灾频次低,影响小,引发与其他种植户间感知差异较大。种植户认为连阴雨“影响很大”(15%)和“影响较大”(61.7%)的占76.7%,23.3%的种植户认为影响不大,这主要与农户栽种的核桃品种有关系,早熟核桃的品种连阴雨前就成熟收获了,影响就小。

3.3.2 种植户对气象灾害应对行为

表2为研究区种植户应对气象灾害的应对行为。

表2 研究区种植户应对气象灾害的应对行为

如表2所示,在种植户对核桃花期低温/霜冻采取的应对措施上,84.4%的种植户认为自己能力不足,选择听天由命;18.3%的表示会提前关注天气情况;10%的种植户会在核桃园中点火烟熏防霜冻;只有2.7%的种植户会喷刷防冻剂。这与现实中仅是个别核桃种植示范村组织村民采取后两种防范措施的情况一致,因此这样做的种植户比例较低。对于冰雹灾害,90.5%的种植户表示无能为力,关注天气预报和买保险的种植户仅有10%。对于成熟期连阴雨,92.7%的种植户认为很难应对,买保险和关注天气预报的仅有8.8%。对核桃病虫害,49.4%的种植户表示会采取给核桃树喷洒农药的积极防治措施,但有更多的种植户选择听天由命。总之,从所占比例来看,种植户对核桃病虫害的应对积极性最高,其次为霜冻,冰雹和连阴雨均低。绝大多数种植户认为自己应对气象灾害能力弱,放弃主动应对的策略。另外,近年来核桃单位经济收益下降,工价上涨,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人力不足,也是不少种植户放弃主动应对的重要原因。

3.4 影响核桃种植户适应行为的因素分析

3.4.1 影响种植户气候变化适应行为的因素

研究发现,核桃种植户在气候变化适应性行为的选择上存在差异,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种植户气候变化感知是促成适应行为的启动因素。访谈显示,种植户核桃种植面积越大,农业收入越高,越关注气候变化对种植业的影响,越容易采取积极适应措施。表3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户的核桃种植面积(r=0.224,P<0.01)、年均农业收入(r=0.162,P<0.05)与其所采取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关系。大多数种植户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依赖经验积累,问卷调查显示,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种植采取主动适应行为比例明显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可见,提升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有利于他们采取主动适应性行为。访谈也表明,种植户受教育程度越高获取气候变化信息的渠道越多,越易正确认识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趋势,倾向采取积极的适应行为。相关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与主动适应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虽然种植户核桃种植年限也对种植户气候应对行为有一定影响,但其与种植户性别、年龄、家庭非农收入等因素一样对种植户气候适应行为无显著影响。

表3 研究区核桃种植户属性与应对行为的相关性

3.4.2 影响种植户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应对行为的因素

根据访谈可知,核桃种植户对不同类型气象灾害的适应行为差异除受灾害感知程度差异影响外,还与种植户适应行为自我效能感知(即自我感觉的灾害应对难易、成本高低、收益高低和自身能力强弱)有关[12]。种植户对霜冻和病虫害危害感知强烈,积极应对的种植户比例相对较高;而冰雹和连阴雨影响感知较低,加之自我应对的效能感知低,导致大部分种植户放弃应对。

核桃种植户对同种气象灾害适应性行为的选择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多样的。由表3可见,种植户核桃种植面积(r=0.234,P<0.01)、家庭年农业收入(r=0.154,P<0.05)与其霜冻适应行为分别存在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种植户核桃种植面积越大,年农业收入越高,越容易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霜冻灾害,以减少损失。种植户的受教育程度、核桃种植年限、年农业收入与其病虫害的适应行为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文化程度越高的种植户对病虫害的科学防治理解更深刻,防治更积极。因此,提高核桃种植户的科学知识显得格外重要。种植核桃时间越长的农户,熟悉的病虫害种类较多并且积累的防治经验更多。年农业收入较高的家庭更加关心核桃的产量和质量,会积极防治核桃病虫害。种植户年龄与其冰雹和连阴雨适应行为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访谈发现,部分青年种植户经济意识较强,导致他们倾向于采取买保险,抵御个人能力无法应对的核桃气象灾害,老年人则思想保守,倾向于听天由命。这种观念差异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种植户的受教育程度(r=0.196,P<0.01)、核桃种植面积(r=0.148,P<0.05)与其连阴雨适应行为存在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关系,原因在于受教育程度越高和核桃种植面积越大的农户越关注天气预报。个别核桃种植示范村集体经济实力强,把为村民买核桃种植商业保险当做一项村公共福利。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使核桃种植户对同种气象灾害适应行为的选择呈现差异性。核桃种植户的性别、家庭非农收入对其气象灾害适应行为无显著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种植户对核桃生长期的霜冻、冰雹和连阴雨等气象灾害以及由其引发的病虫害感知强烈。核桃种植户多采取增施化肥农药等传统方法被动适应气候变化,对气象灾害采取主动适应的比例较低,主动应对的种植户占比均小于32%。影响核桃种植户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适应行为选择差异的原因是多样的,除种植户气候变化感知和气象灾害感知差异外,种植户的核桃种植面积与其气候变化适应行为、霜冻应对行为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种植户连阴雨应对行为达到显著正相关。核桃种植户家庭年均农业收入与其气候变化适应行为、霜冻应对行为和病虫害的适应行为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种植户的受教育程度与其连阴雨应对行为、病虫害的应对行为分别存在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种植户核桃种植年限与其病虫害应对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种植户年龄与其冰雹和连阴雨应对行为均呈显著负相关。可见种植户的核桃种植面积、家庭年均农业收入、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及核桃种植年限是影响气候变化适应行为和气象灾害应对行为的主要因素,核桃种植户的性别、家庭非农收入对其适应行为无显著影响。

4.2 建议

适应是建立在感知基础上的行为,种植户只有有正确的感知,才可能采取合理的适应行为,规避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以提高种植收入。第一,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地探索和创新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的教育和宣传手段,提升种植户的科普素养,增强其适应气候变化和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并探索种植业政策性保险实施路径,从而减少灾害造成的种植户经济损失。第二,涉农部门要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保障体系,开展栽培技术和防灾培训,积极向种植户推广新技术。同时,提高对极端气候的预测能力,为种植户有效应对灾害提供良好服务。第三,增强核桃种植示范园的示范力度,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户种植规模,开展规模化经营,提高防灾能力和经济效益。第四,种植户应积极响应政府和相关单位的应对工作,开展民间生产经验交流,主动了解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积极学习新技术,降低风险,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连阴雨霜冻气候变化
沿淮地区秋季连阴雨综合指数构建及其变化特征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农作物防御霜冻六法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梨幼果春季低温霜冻调查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1961—2018年高淳连阴雨天气特征分析及对策探讨
基于灾害指数的芮城县连阴雨分析
1960年以来山西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