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2-01-10刘玉路张宏莲杨丽英范勤毅李洋

系统医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普兰差异评分

刘玉路,张宏莲,杨丽英,范勤毅,李洋

1.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药剂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2.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3

抑郁症是一种持续表现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伴有自杀倾向的心理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单次或反复多次的抑郁发作,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在我国抑郁症患者高达6.0%以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抑郁症十分常见,由于当今生活方式的转变,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感不断增加,加之老年人自身机体衰退,使得老年人的抑郁发病率不断上升,也加剧了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1-3]。 在多人研究中表明,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和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4-6],西酞普兰是抑郁症一线治疗药物之一,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通过选择性抑制5-HT 转运体,有效抑制突触前膜对5-HT 的再摄取,增加5-HT 抑制神经的功能,进而达到抗抑郁的作用,由于其不良反应短暂且小,故在治疗老年抑郁症上应用较广[7]。该文选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12 月在该院住院的15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检测和调查,证实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和认知功能的有效改善,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住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维生素片),治疗组给予西酞普兰,每组78例,疗程均为8 周。 对照组男43例,女35例;年龄61~80 岁,平均(71.32±8.54)岁;HAMD 评分(23.56±4.31)分。 治疗组男40例,女38例;年龄60~79 岁,平均(69.12±8.06)岁;HAMD 评分(22.61±3.56)分。 两组在年龄、性别、HAMD 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①符合ICD-10 规定的抑郁发作标准;②年龄在55 周岁以上(含55 周岁);③两组患者均首次发作,抑郁发作程度属于轻、中度;④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 项评分≥18 分;⑤该次调查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心脑疾病、肝肾疾病、严重躯体疾病等; ②对研究的药物过敏或者高敏体质;③中途转院或其他原因导致疗程不足;④合并其他认知功能障碍,或严重自杀倾向的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心理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 片(国药准字H44020774;规格:100 mg×100片),1 片/次,早晚各1 次。治疗组给予西酞普兰(国药准字J20130028;规格:20 mg×14 片),20 mg/d,早晚各1 次。 两组总疗程均为8 周。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汉密尔顿(HAMD-17)评分[8]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GI)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基线与治疗后每1 周的抑郁症及精神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与基线相比,患者HAMD 减分率≥75%为显效;HAMD 减分率25%~75%之间为有效;HAMD 减分率<25%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②采用Oxford Medelec Synergy 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基线与治疗后每1 周的P300 事件相关电位(ERP),电极位置参照国际脑电图学会10~20标准[8],记录电极置于枕点(Oz),额极中点(Fpz)接地,电极与皮肤之间电阻<5 KΩ。 给予患者80 db 强度的双耳短音刺激,靶刺激频率2 000 Hz,非靶刺激1 000 Hz,两种信号以2:8 的比例随机出现,叠加100 次。 ③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检测(WCST)[9-11]评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认知功能差异,WCST 认知功能测试包含总应答数(Ra)、正确应答数(Rc)、错误应答数(Re)、持续错误数(Rpe)和完成分类数(Cc)5 个项目。④治疗过程中随时记录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震颤等,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该量表含33 个条目和2 个其他条目,每项0~4 分,得分越高,不良反应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评分比较

8 周治疗结束后,治疗组6例显效,65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1.03%;对照组无例显效,29例有效,49例无效,总有效率达37.1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40,P<0.05)。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HAMD-17、CGI-GI 评分随着观察时间进展均明显降低,治疗组在每1 周治疗后的HAMD、CG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HAMD-17 和CGI-GI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HAMD-17 和CGI-GI 评分比较[(±s),分]

时间治疗前第2 周第4 周第6 周第8 周CGI-GI 评分治疗组(n=78) 对照组(n=78)HAMD-17 评分治疗组(n=78) 对照组(n=78)t 值 P 值 t 值 P 值6.25±1.44 5.36±1.17 3.93±1.01 2.65±1.13 1.36±1.01 6.31±1.02 5.91±1.12 5.33±1.14 4.94±1.32 4.37±1.36 0.300 2.999 8.118 11.639 15.693 0.764<0.001<0.001<0.001<0.001 23.56±4.31 17.45±4.65 13.90±4.12 10.45±4.83 7.96±3.93 22.61±3.56 22.05±4.39 21.43±4.56 19.97±3.94 19.34±3.14 1.501 6.353 10.821 13.489 19.980 0.135<0.001<0.001<0.001<0.001

2.2 P300 事件相关电位检测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300 潜伏期和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治疗组的P300 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增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300 事件相关电位检测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P300 事件相关电位检测结果比较(±s)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潜伏期(ms)治疗组(n=78) 对照组(n=78)t 值 P 值 t 值 P 值波幅(uV)治疗组(n=78) 对照组(n=78)382.34±45.62 292.56±22.16 375.47±44.56 341.06±30.12 0.951 11.455 0.343<0.001 5.77±2.56 8.01±3.58 6.27±2.48 6.77±3.75 1.239 2.112 0.217 0.036

2.3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CST 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周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Re、Rpe明显低于对照组,Ra、Rc、C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CST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CST 评分比较[(±s),分]

项目Ra Rc Re Rpe Cc治疗前治疗组(n=78) 对照组(n=78)治疗后治疗组(n=78) 对照组(n=78)t 值 P 值 t 值 P 值114.02±8.56 60.58±4.56 38.56±5.45 23.45±3.21 2.20±0.34 113.45±9.12 61.22±3.78 39.19±5.60 23.69±2.89 2.21±0.81 0.402 0.954 0.712 0.491 0.101 0.688 0.341 0.478 0.624 0.920 116.34±8.97 80.45±5.12 19.73±5.01 20.56±2.25 2.71±0.91 102.35±9.45 68.42±5.46 36.22±4.76 22.35±3.26 2.29±1.02 9.483 14.194 21.074 3.991 2.714<0.001<0.001<0.001<0.001 0.007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西酞普兰的不良反应通常较为短暂且轻微,常发生在用药后的1~2 周,持续治疗后不良反应逐渐减轻或逐渐消失,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的8 周内TES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s)

组别 治疗2 周末 治疗4 周末 治疗6 周末 治疗8 周末治疗组(n=78)对照组(n=78)t 值P 值14.32±4.12 13.84±3.26 0.807 0.421 13.01±4.07 12.58±4.12 0.656 0.513 12.64±3.58 12.11±3.67 0.913 0.363 10.45±4.14 11.53±4.01 1.655 0.100

3 讨论

抑郁症为精神科常见疾病,由于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诊断和治疗的难度较大[12-1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老年抑郁症患者逐年增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约占老年人7%~10%,严重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由于老年人抑郁症状不典型,临床误诊率偏高,所以合适的治疗药物直接影响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西酞普兰的高安全性是首发老年抑郁症的首选药物[14-16]。 左洋[17]的研究也显示西酞普兰临床安全性高,改善老年时生活质量更好。 在凌迎春等[18]的研究中显示,西酞普兰治疗首发老年抑郁症起效非常快,在第2 周HAMD 评分就可以从治疗前的(24.62±3.52)分降到(16.72±4.24)分,到第8 周可达到(9.47±1.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老年抑郁症患者常伴随有认知功能损害,但是损害的程度可以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得以缓解和改善,从凌迎春等的研究中可以看到,西酞普兰可以明显缩短P300 潜伏期,增高波幅。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评价方法较多,但是将P300 事件相关电位测试与WCST 结合评价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研究较少。 在梁静等[19]的研究中显示,WCST 和P300 可以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电生理学多角度正是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所以该研究从不同角度研究证实西酞普兰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该研究通过对接受西酞普兰治疗和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和认知功能比较分析,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17 和CGI-G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两项评分逐渐下降,治疗组治疗前的HAMD-17 和CGI-GI 评分分别为(23.56±4.31)分、(6.25±1.44)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8 周治疗结束后的评分分别为(7.96±3.93)分、(1.36±1.01)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在认知功能改善上,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认知能力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P300 潜伏期由(382.34±45.62)ms 缩短至(292.56±22.16)ms,波幅由(5.77±2.56)uV 增高至(8.01±3.58)uV,WCST 各项评分也均显著改善,可见,西酞普兰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抑郁状态和认知功能,这也与以往的报道结论基本一致[20-23]。

综上所述,西酞普兰在治疗首发老年抑郁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普兰差异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米氮平结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有效性研究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浅谈阿里普兰“果孜”歌舞概念及起源
我给爸爸评分
神奇的“艾司”
找句子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