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效果

2022-01-10李剑兰

系统医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强制性患肢偏瘫

李剑兰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淮安 223200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脑卒中的发生率处于逐渐升高的状态中,导致诸多老年人甚至中青年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 因为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患者接受临床治疗后,存在出现偏瘫的可能性,而一旦出现偏瘫,则需要对其进行康复训练,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舒适度及生活质量[2-3]。 强制性运动疗法属于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康复训练方法,其既往主要应用于脑损伤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体中,已经取得较好的康复治疗效果[4-6]。 在该次研究选取2019年10 月—2020 年10 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在传统的强制性运动疗法中加入下肢功能康复训练措施,展开以对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偏瘫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对该次研究的目的、过程、可能的结果均已知情,且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不能进行随访或对研究配合程度过低患者。 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运动疗法,主要包括肢体摆放、被动活动、抑制性促进、平衡功能训练、手指精细功能训练、肢体耐力增强训练、生活能力训练等,5 d/周, 2 次/d,20 min/项。

1.2.2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强制性运动疗法。

上肢部分包括2 项内容:①于健侧对联指手套进行佩戴,以限制健侧活动,除睡觉、洗澡、如厕时间以外,其余时间的90%,均应对健侧固定;②塑形训练主要包括指导和鼓励患者使用患侧拿杯子、握球、使用筷子、拧螺母、下棋、插孔练习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各项训练内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科学选择,并且因为患者在塑形训练过程中需要付出较大的精力,所以在患者取得进步时,护理人员及家属均应及时给予患者赞扬和鼓励,塑形为2~3 次/d,1 次在训练室中的强化训练,另外则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开展训练,5 d/周,训练时间在2 h/d 以上,且在进行训练前后及过程中均可进行相应的牵拉及放松训练,时长控制在5 min 左右[4]。

下肢部分包括6 项内容:①起坐训练初始时期使用高度为50 cm 的椅子,之后随患者训练效果提升,逐渐将椅子降低至20 cm,起坐训练150~200 次/d;②上下楼梯训练,原则上由健侧先上楼梯,患侧先下楼梯,具体的训练强度以患者自身实际情况为根据进行确定;③运动平板训练,8.3~16.7 m/min,2 次/d,20 min/次;④平衡训练: 首先指导患者于平衡杠之中进行练习,待患者能力提升至相应水平,可转换至平衡板上进行训练;⑤室外步行训练,步行约1 km/d,速度不可超过21.7 m/min;⑥单腿负重训练,5 d/周,2 次/d,训练强度以患者实际情况为根据进行确定[5]。

1.3 观察指标

①上肢功能(FMA 评分)[7]:共66 分,患者得分越高,功能越好;最大步行速度(MWS 评分):使用秒表测量,数值越大,患者恢复越好;Barhtel 指数(BI 评分):共100 分,患者得分越高,功能越好。

②治疗效果:以上各项评分,患者恢复至正常范围内为显效; 恢复至正常范围最低标准的50%为有效;无改善甚至情况加重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FMA、MWS、BI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MWS、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59.8±10.1)分、MWS 评分(62.1±9.3)分、BI 评分(59.8±9.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FMA、MWS、BI 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FMA、MWS、BI 评分对比[(±s),分]

时间项目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 值 P 值治疗前治疗后FMA 评分MWS 评分BI 评分FMA 评分MWS 评分BI 评分31.7±3.9 40.6±7.6 41.4±8.1 59.8±10.1 62.1±9.3 59.8±9.8 31.9±4.1 41.1±8.3 40.1±7.6 47.6±9.4 46.7±9.5 48.3±9.7 0.274 0.344 0.907 6.849 8.973 6.460>0.05>0.05>0.05<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从实际上来看,当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脑卒中高发国家之一,并且虽然随着经济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不断升高[8-12],但是致残率仍然相对较高,甚至有75%以上的脑卒中存活患者在不同程度上有劳动力丧失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且有85%左右的患者伴随肢体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的生活舒适度及生活质量严重降低,同时患者的家庭以及社会也需要承受相应的负担,由此,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16]。

该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该方法的诞生以 “习得性废用” 理论为基础,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普遍缺乏患肢的练习,导致患肢出现习得性废用情况,而健肢所具有的弥补功能将会导致患肢运动抑制更加严重[17],而对患者健肢进行行动约束,强制使用患肢开展各项操作,则可对习得性废用情况的发生进行有效避免,同时还能加速患肢功能的恢复,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18-24]。

该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FMA 评分(59.8±10.1)分、MWS 评分(62.1±9.3)分、BI 评分(59.8±9.8)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FMA 评分(47.6±9.4) 分、MWS 评分(46.7±9.5 分)、BI 评分(48.3±9.7)分,治疗总有效53例(88.33%)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44例(73.33%)(P<0.05)。 这与陈春海等[25]在相关研究中得出,患者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实施康复治疗后,患者MWS 评分(67.69±7.85)分、BI 评分(84.99±5.87)分,均高于对照组MWS 评分(53.55±7.89)分、BI 评分(58.99±4.57)分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实施康复治疗,能使患者的FMA、MWS、BI 评分均得到提升,并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强制性患肢偏瘫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山东宣贯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制性国家标准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
漫画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
脑梗死偏瘫患者患肢与健肢体温、血压差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