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被动张口到主动回答

2022-01-08刘永翠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木棒正方形导向

刘永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以解题能力为目的来培养学生,而是应该在解题过程中着重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从传统的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从被动张口到主动问答,以培养学生的敏捷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中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不断的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提问,有效的提问,才可以更好的增强课堂思考效果。以下是笔者针对小学数学提问式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的一点——“条件导向法”所做的探讨。

一、情境导向

为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就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适宜学生提出问题的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例如在“正方体体积公式”时,老师可以对此知识创造提问环境:“同学们,咱们之前已经学习过正方形面积公式面积的计算方式,那相信大家一定记得正方形面积公式,那么现在同学们你们能根据正方形面积的公式来推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来吗?”虽然学生之前学过正方形的面积,但到了体积上,会有明显的不同,一个是平面一个是立体,这对问题的推理则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学生只要有疑惑,就会对这堂课的知识内容产生质疑,从而促使学生提问,并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上,无形中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思维能力。

二、具体导向

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需要紧紧的抓住教学的主题,关注学生的思考能力、反应能力还有学生是否对知识有认知态度,对知识有疑问,这样教师在提问时才可以有的放矢,也能够让数学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力度更大。学生一边思考问题一边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通过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得更多,以此来增强教学效果将会是事半功倍。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图形的过程中,针对图形的相关性质,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生活中你见到了哪些物体中有三角形?三角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什么自行车的车架做成三角形,篮球架的框架做成三角形?这里面藏有什么道理呢?”這样的问题不仅仅深入学生的实际,还能够更好的改变学生课堂学习盲目性的现状,极大的增强学生的思考针对性,也让本堂课的学习重点显现出来。

三、扩展导向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提出的问题除了吸引学生主动思考以外,还要注意这个问题的扩展性,提问时可以深入或是衍生出多个问题,因为每个人会享受解决问题的快感,这种感觉也叫成就感。但是问题设置上必须保证一定的空间,教师不能直接提问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突然接触过难的问题,会因为无法求出正确答案而产生挫败感,这种挫败感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探究的信心,所以教师一定要在问题的设置中对这个层面进行重点关注,尽量让问题被设置得更具扩展性,让问题由易到难地逐渐扩展,进而逐渐增强学生解题方面的能力,逐渐拥有数学的逻辑思维思考方式,这能让学生今后做事或是面对问题时更为冷静、严谨。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时,为了让学生可以对各知识点进行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点融入日常的生活问题中来,比如,如果同学们将来成为一个小小的装修设计师,对我们的教室地面进行地板铺设,那么怎样测量出教室的长与宽呢?测量出以后怎样算出教室地面的面积呢?如果最后确定好地砖后,怎样计算整个教室需要铺设多少块地砖呢?这种循序渐进的问题设置方式让问题的难度逐渐提升,学生也在逐渐接受问题难度提升的过程中,逐渐将问题一个连着一个地解决,教师在其中承担着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图,或是引导学生怎样正确思考与分析,但是无论怎样引导都要比教师直接将答案讲解给学生听效果要好得多。

四、层次导向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时还应该注重问题的层次性,通过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运用迁移的方法将教学内容与基础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高效率地解决数学问题。比如,教学“图形中的规律”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师提问:“同学们,假若老师给你三根一样长的小木棒,你可以摆成什么样的封闭图形呢?”然后出示课件,之后教师继续提问:“像这样摆出小棒,摆2个三角形,摆10个三角形,或者是摆n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木棒呢?这里的n表示什么?”学生回答:“n表示的是三角形的个数。”教师:“刚才我们是用6根小木棒摆了2个三角形,现在让我们来思考怎么样用5根小木棒摆2个三角形,你能摆出来吗?”等待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摆两个正三角形可以节省1根小木棒?按照这样的方法,摆10个三角形一共需要多少根小木棒?”这时候学生列出表格,摆1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木棒,摆2个三角形需要5根小木棒,摆3个三角形需要7根小木棒……最后得出摆10个三角形需要的小木棒根数。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这样,课堂学习的内容在教师具有层次性的提问下就变得更加简单,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产生质疑情绪的重要方法,是促进课堂师生互动交流的有效途径,更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提问的艺术性,通过创新教学理念,运用条件导向的方法辅以学习情境的建设,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勇于发问、勇于回答的欲望,使学生以最好的状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木棒正方形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剪正方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剪拼正方形
挑小木棒(节选)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能量几个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