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的策略

2022-01-08杨胜花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管理措施互联网+

杨胜花

摘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国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于初中老师来说,要有效地借助互联网技术,认识到目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做好教学活动的改革。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够健全,逆反心理比较强,在班级管理中经常存在学生不服从安排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班级管理的效果。老师要借助互联网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构建家校共育的管理形式,进一步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将主要以此为话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互联网+;家校共育;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家校共育”已经成为了现代初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但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由于老师对家校共育模式认识不够深入,家长参与的热情度不高,不能够有效地发挥出家校共育平台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逆反心理比较强,不服从老师的安排,这也使得家校共育的效果不够显著,为了充分地保障互联网加家校共育的重要优势,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做好管理模式的优化,保障初中教学改革。

一、老师要积极的转变育人的观念

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家校共育是未来初中改革的方向,老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正确认识到新型家校共育的特点,有效弥补传统家校共育的不足。学校是家校共育的主体,学校方面要开展引导工作,让学生家长,老师都能够充分地了解到互联网加家校共育模式的重要作用。首先,学校要加强该模式的宣传工作以及老师的培训力度,让家长和老师都能够认同这种育人方式,并为该育人方式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其次,老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学习有关的思想,老师也要提升自身的互联网认识,借助互联网来开展教学沟通和交流工作,保障互联网加家校共育的有机整合,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二、利用互联网开展沟通

老师可以借助QQ,微信,钉钉等沟通软件来与家长开展沟通。老师利用互联网软件与老师开展沟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起来更加高效。在互联网平台中,老师可以和家长分享学生的成绩和个人表现,通过创设有关的QQ和微信群,在群相册中上传相应的图片,不仅能够帮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校园生活中,同时利用群相册的功能可以很好地保存图片。同时,老师也可以利用APP来进行宣传教育工作,让家长们更好的认识到相应的育人思想,利用软件交流能够极大地发挥出互联网平台的优势。老师可以在固定的节点进行信息发布,让家长们了解学生的到校情况,离校时间作业完成情况等等,保障了沟通的高效性。

三、老师借助互联网技术精选合适的内容

家长是家校共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合作模式下,家长向学校做出相应的反馈,能够帮助学校做出相应的调整,保障了家校共育的效果。学校方面要时刻关注家长比较重视的内容,解决家长在此共育模式中存在的困难。大多数家长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个人心理,伙伴交往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注,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的告知家长学生在校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做作业的情况。针对家庭教育方面老师定期推送相应的推文,让家长学习一些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长的思想认知。

四、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开展正向沟通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学生的引导,充分的鼓励学生,奠定学生的个人自信心,同时也能够感染家长。当出现学生有进步的话,家长某些方面做得比较好,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上表扬和鼓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老师通过表扬学生家长的某些表现,其他家长会纷纷学习和效仿,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老师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的发布学生的进步情况,能够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家校共赢模式向着更积极的方向不断改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但老师也要充分的认识到不要一味的鼓励和鼓舞,对于学生的不足也要加强引导。

五、老师要做好统筹规划的管理

互联网加家校共赢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需要学校,家庭两方面的合作,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为了保障家校管理的目标,老师需要做好统筹规划管理。一方面,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设计有关的家校共育培训课程,统筹安排,落实好班级的育人目标。在设计课程时,要体现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保障课程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相关网络平台的管理,做好舆论的引导,避免网络平台上消极情绪的出现,对于消极负能量的言论,学校要及时地干预,积极引导。其次,要做好信息的维护工作,家长也要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和学校展开充分的沟通,保障家校共育的效果。

结束语

總而言之,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家校共育模式要依托于网络平台,老师和家长要展开有效的合作,真正地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晓薇.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基础教育研究,2018,(16).

[2]戴燕峰.论互联网在家校共育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8,(26).

[3]李春梅.谈“互联网+”家校共育的实践模式构建[J].学周刊,2019,(6).

[4]杨炯心.开启好“家校共育”这扇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8).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管理措施互联网+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