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基础 启迪智慧

2022-01-08邱春淩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口算小棒动手

邱春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探究依据和意义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 、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 在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的数与代数中强调:“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

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口算”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培养小学生去探索、思考、学会举一反三、认识一定 规律能力的一个关键内容;口算是数学教学过程、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通过口算练习和学习,可以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也表明,一个人计算能力强弱与他口算能力成正比。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成了教学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一年级学生进行口算能力训练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二、探究措施和策略

1.探究措施

(1)领会课标、明确方向。教师首先要做到:加强学习,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课标是方向,教材是基础,学生是根本,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做到脑中有书,心中有生,因为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是教师自由驾驭课堂的基础。

2.实施策略

(1)训练中实施 “三结合”

低年级小朋友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动手、积极思考、乐于表达。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把动手操作、动嘴表达与动脑思考三者结合起来训练,以增强操作的有效性。

自主摆放。如何快速拿、放、有序地摆放小棒;在摆放时要求一边摆一边说:“在左边摆几根,右边摆几根,把它们合在一起(加在一起)是几根?”。然后停下手、闭上嘴巴、闭上眼睛想一想:刚刚如何操作小棒的过程(包括如何拿、放)、说的话。鼓励他们在计算中遇到困难使用小棒或计数器解决。在这种训练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开始使用画图的方式-----画小棒、画计数器进行计算。

适度点拨。孩子动手操作时不能脱离老师的适时点拨,为逐步脱离动手操作做准备。动手操作是以“动”促“思”,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在计算中最终要脱离动手操作。故在孩子们动手操作理解算理、探究算法的关键点、思维的转折处,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8+6时,拿出小棒摆8根和6根两堆,提示孩子:先从少的一堆中拿出几根小棒与8根合在一起就是10根小棒?6根变成了几根?然后两堆合在一起就是十几了?摆好后,然后闭上眼睛回忆操作过程,最后再说一说摆的过程。在这个摆、说、想的一连串的过程中,就发挥了两个作用:一是分小数,把大数凑成十,剩下几,结果就是十几,为后续的总结算法做铺垫;二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即掌握了算法,又理解了算理。

逐步提升。加法口算是减法口算的基础。加法口算熟练掌握后,进行减法口算的教学就轻松得多。所以在教学操作中,加法口算教学一定要下狠功夫。

(2)方法上不斷优化

架设桥梁、把握算理。在算法与算理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的连接,完成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构建最优算法呢?那就是“架设桥梁”。如在教学“9加4”时。老师不断追问,“哪位爱动脑筋的宝宝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孩子们得出了多种方法:9+4=10+4-1=13   9+4=9+1+3=13  9+4=3+6+4=13(孩子们会说先算6+4。有先算几加几的意识了。)……这些算法老师必须要一一罗列出来,直到黑板上不能再写为止。并且,老师还要肯定他们是爱动脑筋的乖孩子,不但肯定还要给予奖励。接下来,老师就和孩子们一起比较,哪些方法计算快一些,把这些方法留下了,擦去其它,完成优化算法;再细细分析这些算法,道理都一样,都采用了“凑十法”,让孩子明白算法不同道理相通,完成算理算法的统一化。

牢记口诀、灵活运用。在完成了算理算法统一化后,再来分析:在“凑十法”中都把两个数相加写成了三个数相加,是因为把其中一个数拆分成了两个数,这时我们再来思考一下,拆哪个数能更快得出答案呢?得出:拆小数,凑大数,进一步得出9加几的计算口诀:9加几,加2拆成1和1得11,加3拆成1和2得12,加4拆成1和3得13……在熟练了后进一步优化口诀:9加几,加2得11,加3得12,加4得13……在计算练习中,总结出:见了算式——说口诀——说出答案——算一遍——写出答案,就ok。

(3)养成中不断规范

家校结合 、规范训练。在校期间,每节数学课前3至5分钟的口算,一是让学生明白口算能力的重要性;二是也强化了孩子们的口算能力。 回家口算练习,先自编题目再与爸爸妈妈比赛口算谁算得快,不仅强化亲子关系,也增强孩子口算能力的信心。

利用规律、温故知新。要提高口算能力,就要不断练习,巩固已学知识。教师所出的练习题目也要有一定的规律,有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提高兴趣、增强信心。

如:A  7+4=   7+5=  7+6=  7+7=  ;(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依次增加1,和依次增加1.)

B  11-2=  11-3=  11-4=  ;(被减数不变,减数依次增加1,差依次减少1.)

C  12 -5=  13-5=  14-5=  15-5= (减数不变,被减数依次增加1,差依次增加1.)

D  7+6=  13-6=  13-7=(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做这样有规律的题目,可使学生认识并且完善对知识结构的认识,增加做题的兴趣。

(4)效果上及时反思

送信、闯关、回家找妈妈、同桌相互出题算,这些题型在教材中都有出现,教师应在课堂完成,以增加计算的趣味性;视算听算比一比谁最快、比赛开火车,检验效果增强竞争意识。

在计算作业中,常出现妈妈的评语“孩子粗心造成错误。”“孩子马虎造成错误。”老师要明确指出:“粗心”“马虎”是计算不熟练,审题习惯没养成。写错、看错是读题不认真,静下心来习惯佳,以取得家长的认同。为了孩子们的这些不良习惯逐步减弱直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时,不断强化答题习惯,直至总结出顺口溜:认真读题好习惯,手指指字读三遍,运算符号强调读,算出答案正确写,再算一遍一定对。在出现错误时鼓励他们主动分析错因并改正。

总之,口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扎实抓好:知识——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训练要常态、形式要多样、题目要科学,力争每个孩子都要得到训练,口算能力逐步得以提高。

猜你喜欢

口算小棒动手
我也来动手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动手画一画
一起数小棒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巧移小棒
动手演示找错因
智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