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研究

2022-01-08张恺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张恺

摘要:高中物理学科知识普遍较为抽象,因此对于动手实验验证的要求既高又频繁,也就是学生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受益,拥有较多验证抽象知识规律的机会。据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及时进行实验教学效果改善的探讨,现基于这一要求,提出学生主体、丰富体验与创新指向几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物理知识大多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对于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多采用讲授的方式,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很难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机会,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在“动”中“懂”知识,有“动”才有“思”,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物理知识轻视实践教学

由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尚未完全实现,因此在现有的高中物理实践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一定问题。首先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而产生的教学体制过于僵化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落后,学习的思维也非常僵化单一。基于这种教学现状,导致了高中生缺乏对物理理论知识的掌握,过去的教育方式只能让学生学会简单的解题步骤,无法将物理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处。

(二)实验器材配备不健全

由于我国过去对于物理课程所需实验器材的重视度不足,导致现今各学校内的实验器材配备不齐全,这种问题存在的情况较严重。由于缺少必要的实验器材,导致物理教师在课堂上缺少教具,无法提供给学生合适的实验环境,只能通过画图演示或者视频展示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实验教学,导致学生无法从中获取到物理实验的经验,因此在对理论的理解也会出现一定问题,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方面理应加大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基于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分析

(一)创设实验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生动、形象的实验情境,使学生在趣味情境的激发下产生积极、主动的思维需求,这样学生就会加入到实验中经历自主思考、分析的思维过程,正是在这种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既让学生收获了学习中的喜悦,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共点力的平衡》一课时,教师拿出一根细绳和一个钩码,用细绳拉住钩码后,让学生分析钩码的受力,并要求说出特点。由于这个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接触过,学生很容易回答:钩码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具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特点。教师为了后面教学内容补充到:且二者在同一平面内。接着教师又拿出三根绳子,在学生的见证下把三根绳子打了一个结,这时教师提出要求:让结点保持静止时三个绳子的力具有什么特点,实际操作一下。学生都很踊跃的报名,教师顺势抽取了三个学生,三个学生尝试着各个方向,调整拉绳子的力度,其他学生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也对三个参与的学生给出指导、建议,课堂在学生的全员参与下氛围一下就高涨了起来,当结点静止不动时教师让三个学生保持住,并让三个学生谈此时的体会,学生同时提出:拉绳子的力是沿着绳子的。其他同学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三根绳子在一个平面内。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了肯定,学生的脸上呈现出了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实验问题,培养探究能力

物理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很多实验可以从学生身边生活提取到。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实验问题,由于身边的问题学生在平时没有在意,但一旦在物理课堂中提出,学生就会表现出浓厚的探究热情,自然会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分析、思考,投身到实验问题的解决中,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在教学《牛顿第三定律》一课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身边生活实验问题:你用手击打几下课桌,你会有什么体会?由于平时学生也会有这样的动作,所以学生毫不犹豫的提出手会疼。教师追问:为什么呢?教师接着提出:当你用力打排球时,你会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这个问题在学生的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因此学生回答:用力过猛的话手会被排球震疼,排球会被手打出去。教师引导学生:你的手受到了排球给的力,排球也受到了你的手给的力。那么这两个力是怎样的关系呢?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弹簧秤,让学生利用弹簧秤来探究两个相互作用的力的关系。由于教师在前面用生活实验问题做好了铺垫,这就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先思考、分析如何操作,课堂一下就火热了起来。

(三)搭建实验平台,增强合作精神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实验参与度,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实验平台,让学生能够自由设计实验、交流、合作完成实验,在设计、操作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团队精神。

如在教学《重力和弹力》一课时,在讲述到物体重心环节部分,教师就为学生搭建了实验平台,让学生自由设计、交流合作完成测定物体的重心位置的实验。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实验用品:带有尖尖的底座、一根一端贴有一小块橡皮泥的铅笔。实验要求是:确定铅笔的作用点——重心的位置。学生拿到物品后,开始针对实验要求进行思考,接着就和其他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有学生就提出了要想找到铅笔的重心位置,可以从铅笔受力的角度考虑二力平衡:铅笔受到重力作用和底座尖端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在讨论、交流中明确了实验目标后学生开始动手操作起来,学生一次次的改变着铅笔放在底座尖端的位置,最终当学生小心翼翼的把铅笔放在尖端时铅笔没有掉下来,学生很兴奋:找到了,找到了。最后教师让学生在班级范围内交流实验过程,这样学生对物体的重心位置的寻找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对标新课程标准,改变习惯,转变观念,改革课堂,传授知识,传播文化,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中来,发展自己,获得成长,让学科核心素养牢牢扎根于课堂肥沃的土壤之中。

参考文献

[1]张学改,张国前.如何提高学生的高中物理课堂参与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11):145-146.

[2]王麗.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124,126.

[3]徐志阔.自制教具在高中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7):121-122.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