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研究

2022-01-07夏云跃

新型工业化 2021年9期
关键词:护岸植被河道

夏云跃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00)

0 引言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但是在进行城市化进程当中,城市中河道治理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尤其是在一些年降水量较高的城市,进行河道治理不仅是保障城市排水功能的重要项目,也是保护城市局部环境的重要步骤。在此背景之下,积极探索进行城市河道治理与环境修复措施,有助于帮助城市建设更加良好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建设与排水功能的完善。

1 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原则

1.1 生态性原则

在进行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修复当中,需要注意保障河道生态中生物的多样性,确保在河道进行生存的生物栖息环境不被破坏,各种生物之间数量相对稳定。需要保障城市河道周围相关植被的覆盖率,不同品种植被之间具有一定比例,加强植被对于河道的保护作用[1]。在河道进行一些自然景观的建造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不破坏当前河道生态环境为主要原则。在进行河道生态环境修复中,应该坚持多种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均衡性,避免某一种植物或者动物过多对于当前生态环境造成压力。其次,对于不同食物链上的物种进行数量控制,保障当前河道生态系统能够稳定运行。最后,在进行植被挥着生物培育中,应当根据当前的建设需求,培育不同类型以及不同数量的植被,以满足当前进行河道生态环境整理以及河道功能的需求。不同植被数量的效用如下表1所示:

表1 植物效用目标

1.2 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过程中,应该着重将当前计划进行修复的河道样貌与城市的整体建设以及城市局部环境进行融合,保证当前进行修复的河道能够不影响城市整体的形象建设[2]。此外,在进行修复过程中,应该以不破坏周边其他生态环境为根本,保障当前进行修复的生态环境能够融入到整体环境当中,提升当前河道的河水质量,促进河道生态与城市环境和局部环境的和谐统一。

1.3 协调性原则

在进行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修复过程中,需要对当前城市建设以及城市规划进行研究,了解到当前该城市在河道周围的建设方案,之后再进行河道生态环境的修复。相关部门需要将河道周围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关发展规划等进行协调性、均衡性的考虑,在该技术之上对河道进行有目的性的规划与治理,保障在修复后的城市河道能够不影响城市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城市河道周围的发展规划,各个元素之间相互协调。

2 河道断面及护岸设计

2.1 河道断面设计

进行河道断面设计能够提升河道生态环境修复效果。在进行河道断面设计中,常用的设计主要包括复式断面和梯形断面两种。其中,使用复式断面设计对于河滩面积的占用较多,但是能够对河道周围的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创造良好的条件,提升当前河道的观赏性。梯形断面设计则对于河滩的占用较少,也是最常用的断面设计。使用该方式可以将当前的河道河岸坡度降低来获得更多的岸坡,为植物的生长增加更多的面积,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

2.2 护岸设计

当前主流的护岸设计主要是自然生态护岸和人工生态护岸设计。使用自然生态的护岸设计方式是将根系发达的食物种植早河滩以此来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由于在河道种植的植物能够对水流中的污染物机型过滤,因此还能够起到净化水源的效果。使用人工生态护岸的方式改善措施较多,方法比较灵活,可以使用生态模块对当前的河道进行生态环境的维护,根据当前的河道需求进行个性化生态模块设计,在保持美观的基础之上维护生态环境。使用该方式能够有效地缓解河岸坍塌的问题,也能够进行水土的保持,对于用于航运的河道以及需要进行防洪排涝的河道具有较好的效果。

3 城市河道生态值与环境修复措施

3.1 因地制宜制定保护措施

进行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建设当中,应当遵循科学的原则进行治理,促进当前进行治理的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与长期性。在进行治理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植被的选择,在进行植被选择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前城市的降水量以及城市的环境,综合考虑当前河道在不同阶段的水量进行合理的选择,保障所选择的植被能够在长时间的城市环境变化过程中存活下来并且能够改善当前河道的生态环境,进行植被种植以及护理的成本也比较低。进行植被的选择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城市在进行河道治理中的经验,但是在进行经验借鉴过程中,不应该照搬照抄,而应该根据当前城市建设目标、城市形象建设需求以及河道自身生态环境需求进行个性化制定,保障当前的植被能够有效缓解河道当前的生态压力、提升城市形象建设。

3.2 使用人工增氧技术

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当前河道中水流被污染,因此在进行河道生态环境治理中应该首先明确河道水质被污染的原因,被根据当前原因进行治理。其中,若当前的城市河道水质被污染是由于城市中向河道排放的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导致,在进行河道生态治理中需要进行人工增氧。原因为当此类污水被排放进行河道水中,会大量减少河道中的溶氧量。在此环境之下,会对于当前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阻碍新的河道生态系统的生成与完善。在进行治理过程中,可以使用人工增氧的手段进行治理,提升河道水中的氧含量[3]。可以将城市喷泉或者水车等相关设施建立在河道周围,当河道水出现污染之后,可以通过上述设计提升河水的流动作用,改善河道水流的循环,提升河道水与空气接触面积,保障水中的含氧量充足。使用此类方式可以达到一种良性循环,保障河道生态系统不断完善,并防止水质出现进一步的污染,最终达到河道水能够进行自行净化的目的。此外,还可以使用曝气增氧的方式提升河道水体中的氧含量,缓解当前出现的氧含量低下问题,改善河道水土环境。

3.3 修复河道形态

进行城市河道生态系统修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自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实施难度较大。进行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完善河道的形态是必不可少的,加强河道形态的修复能够提升河道生态系统修复的效果与进度,保障河道生态系统的完善性。在进行河道形态的实际修复过程中,首先应该减少进行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对于河道整体形态的破坏,尤其是一些能影响河道形态的建设项目[4]。并且,对于出现严重性的形态倾斜问题,应该进行人工的修复,为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进行河道生态环境修复的过程中,由于不可避免地会对河道形态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进行施工之前应该制定良好的修复计划,减少在进行修复过程中的失误以及盲目。在进行河道形态的修复中,应该首先进行河道淤泥与垃圾清理,减少河道坡度,提升河道自身空间,以此来提升河道生态环境修复的进程。

3.4 建立河道周边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对于被污染水体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在河道周边进行人工湿地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河水被污染的程度,保护河道当前的生态环境。在进行河道湿地建设中,应该充分考量当前河道中的生物物种类型以及植被数量,对河道周边现有的湿地进行有目的的扩充,在不破坏原有生物自身栖息地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培育,保障湿地的功能以及面积。建立起人工湿地,不仅能够将河道周围的声讨环境稳固性进行进一步加强,还能够进一步完善当前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此外,进行河道湿地的建设,还能够优化当前河道周边以及城市局部的自然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环境。

在进行人工湿地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主动承担责任进行实力建设的规划以及资金投入,确保当前进行建设的湿地能够起到保护河道水体健康以及保护河道生态环境稳定的作用。在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建设水陆过渡带等开展河道治理工作。

3.5 进行生物调控

在进行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当中,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生物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发展。此外,进行河道生物干预,能够保障河道水体健康,改善河道周边环境。在进行生物调控的过程当中,可以将城市中的河道水中,通过饲养一些小鱼、小虾等水底生物,保障当前河道水体内的生物多样性,并缓解河道水体中存在的重金属物质过多等相关问题。此外,进行河道生物调控能够完善河道生态系统的生物链条,充分发挥部分生物的分解作用,提升河道对于一些生活垃圾以及其他污染物质的应对水平,更好地发挥生物之间的制衡作用,以及生物对于环境的优化效果。

在进行河道生物调控当中,当地的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应当对当前河道的生态系统进行充分的调研,保障当前所引进的生物能够在生态系统中生存,并且在生态系统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以此来保障所进行生物调控的生物能够在生态系统中生存,并且不会因为没有天敌而导致生活过度繁殖,影响到整个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

3.6 修建生态浮岛

生态浮岛又称为生态浮床,是进行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干预以及修复的新型手段之一。使用生态浮岛能够减少水中的营养过剩,并由此减少水体由于营养过剩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根据表一相关指标,可以通过监测水体中相关营养物质的含量,来进行针对性地建设生态辅导,以此来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改善水质指标,见表2。

表2 水体富养相关指标

4 结语

进行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治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当根据当前城市中河道生态环境被破坏现状以及城市整体建设需求,对河道的生态环境进行个性化的修复与稳定。保障城市建设进程中的城市局部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猜你喜欢

护岸植被河道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
联锁式生态护坡砖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
中小型河道新型护岸结构治理规划探讨
某河河道演变分析
牤牛河护岸治理工程拦河泄洪闸稳定计算
基于原生植被的长山群岛植被退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