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时机对盆腔脓肿患者抗感染治疗后腹腔镜手术疗效的影响

2022-01-07陈莉娜陈光恒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12期
关键词:脓肿盆腔腹腔镜

陈莉娜,陈光恒

(1阳西总医院妇女儿童医院 妇科,广东 阳江 529800;2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 综合内科,广东 阳江 529800)

盆腔脓肿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疗程长,抗生素长期反复应用,常导致慢性盆腔脓肿或继发粘连,削弱患者生育能力并引起慢性盆腔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2]。因此,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除少数低位脓肿可通过后穹窿切开引流外,推荐采用外科手术以彻底切除病灶。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成为临床治疗本病的金标准[3]。而为了局限病灶,预防炎症扩散,提高手术效果,术前予以患者抗感染治疗十分必要,但对于抗感染治疗后手术时机的选择尚存在争议。本研究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盆腔脓肿患者,探讨不同时机腹腔镜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妇科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盆腔脓肿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不同时机进行手术治疗。试验组31例,年龄24~57岁,平均(42.12±5.77)岁;急慢性盆腔炎17例,妇科手术史8例,宫内节育器3例,其他3例;包块最大径4.1~7.6 cm,平均(5.31±1.67)cm。对照组31例,年龄22~58岁,平均(41.96±5.71)岁;急慢性盆腔炎18例,妇科手术史9例,宫内节育器2例,其他2例;包块最大径4.3~7.5 cm,平均(5.33±1.81)cm。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妇科收治的女性病例;②经症状、查体、血液检查、超声、阴道后穹隆穿刺等综合检查确诊为盆腔脓肿;③符合外科手术指征,接受择期腹腔镜手术,术前采用联合抗生素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感染性休克等盆腔脓肿严重并发症;②脓肿破裂需行急诊手术;③临床资料不全。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抗感染治疗,经验性采用头孢呋辛钠配伍喹诺酮类或替硝唑的治疗方案。试验组连续治疗3 d后行腹腔镜盆腔脓肿手术,对照组连续治疗7 d后行腹腔镜盆腔脓肿手术。两组的手术方案相同,具体如下:术中头低臀高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麻醉起效后,脐下缘作1 cm切口,建立人工气腹,维持气腹压14 mm Hg左右。置入腹腔镜,根据影像检查及腹腔镜探查的脓肿位置,于下腹壁合适位置作2~3个小切口为操作孔,置入手术器械,操作孔通常选择脐两侧麦氏点。腹腔镜下全面探查盆腹腔,仔细观察脓肿与邻近组织的粘连情况,小心剥离。切开脓肿表面,边切边吸除流出的以及腔内残留的脓液及坏死组织,彻底吸除后甲硝唑溶液冲洗脓腔,视情况将病灶表面切碎取出。术后取样脓肿分泌物进行病原学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个体化应用敏感抗生素方案进行治疗至体温降至正常5~7 d。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统计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评价标准: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术中危象,未发生因严重盆腔内粘连而中转开腹的情况。观察两组的基本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从开始麻醉至腹壁缝合结束)、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毕至肛门首次排气)、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盆腔脓肿复发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成功率试验组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1例因盆腔严重粘连而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为96.77%;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6,P>0.05)。

2.2 手术指标两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的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体温恢复时间(h)住院时间(d)试验组 31 55.42±3.19 85.32±11.40 34.35±7.86 31.80±9.42 6.97±0.85对照组 31 71.48±6.53 62.71±9.85 36.02±7.41 45.75±12.03 7.22±0.81 t值 12.304 8.356 0.861 5.083 1.18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并发症与复发率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随访复发率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随访复发率比较[n,n(%)]

3 讨论

本研究观察抗感染后不同时机行腹腔镜盆腔脓肿手术的临床效果,其中试验组于抗感染治疗3 d后手术属于急性期手术,对照组于抗感染治疗7 d后手术属于延迟期手术,结果显示,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与文献[4]报道结果相符,提示急性期与延迟期腹腔镜手术均是治疗盆腔脓肿有效可行的方法。但是,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考虑原因在于盆腔脓肿急性期以炎症渗出为主,组织粘连松懈、钝性分离容易,方便术中操作和处理,从而更快地恢复盆腔脏器正常解剖结构[5]。而延迟期手术,由于炎症病程延长,脓肿及周围组织粘连包裹成团状,或出现纤维素样粘连,增加了解剖分离的难度,从而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同时也有增加术中脏器损伤的风险,操作需更加谨慎精细。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与相关文献[6]结果相符。在不考虑粘连严重引起器官损伤出血的前提下,主要原因在于,炎症急性期盆腔组织充血严重,手术创面糟脆,清创处理过程中易发生出血。另外,急性炎症期患者机体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会激活凝血系统引起异常,也是导致患者术中出血量增加的原因之一。而延迟期手术,经过较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炎症局限,盆腔水肿、充血明显减轻,手术创面组织韧性增强,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7]。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试验组的体温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考虑原因在于,急性期手术,脓肿清除及时,可以阻断机体持续吸收脓液毒素,从而减轻炎性反应,促进术后早期恢复;另外,盆腔脓肿早期感染以需氧菌为主,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机体氧环境与酸碱度改变,厌氧菌感染占主导地位,降低药物治疗效果,也是导致炎症持续存在、机体炎症指标改善缓慢的原因。

综上,盆腔脓肿患者抗感染治疗3 d后行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短,术后盆腔炎症消退快,但术中出血量增加,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酌情把握手术时机。对于手术耐受的患者,推荐于抗感染治疗3 d后行外科手术,让患者获益更多。

猜你喜欢

脓肿盆腔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治疗难易不同的肝脓肿
盆腔积液怎么办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