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颌下腺皮样囊肿超声表现1例

2022-01-07张慧珍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腺体包膜表皮

张慧珍 方 超 马 宁

患者男,66岁,40年前于左侧颌下发现一肿块,现因肿块逐渐增大伴吞咽困难就诊。患者自诉颈部无疼痛、无咳嗽咳痰、无声音嘶哑、无怕热多汗。入院体格检查:左侧颌下扪及一大小约6 cm×6 cm 肿块,质地中,表面光滑,界清,无压痛,未随吞咽上下移动。颌下腺超声检查:左颌下腺腺体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较大者约6 mm×8 mm,边界清,形态规则,纵横比<1,内部回声不均,内见点状强回声,结节见包膜,与颌下腺腺体分界清晰,未见声晕样回声,部分回声后方衰减;周边及内部均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图1,2)。超声提示:左颌下腺区内多发实性低回声结节,性质待查。增强CT检查:左颌下腺区内占位病变,病灶内分隔状改变,囊腺瘤可能。患者后行手术治疗,取仰卧位头偏向右侧暴露肿块术野,打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至肿块边缘,肿块直径约6 cm,包膜完整,边界清晰。沿肿块包膜完整切除,切除过程中囊壁有破损见豆渣样物质溢出,予以吸净并消毒处理,创面用止血粉覆盖后放置引流管,关闭部分肌层,逐层缝合,皮肤胶水粘合皮肤。标本送病理,结果提示:(左颌下肿物)囊壁组织被覆鳞状上皮,囊壁上见较多组织细胞聚集,多核巨细胞反应,胆固醇结晶沉积,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考虑良性囊性病变(图3)。术后病理:皮样囊肿,局部囊壁破裂伴异物巨细胞反应。

图2 左侧颌下腺多个低回声内未探及血流信号(箭头示)

图3 皮样囊肿病理图(HE 染色,×200)

讨论:皮样囊肿也称成熟畸胎瘤,是一种生殖细胞起源的良性疾病。皮样囊肿通常由囊性和实性成分共同组成,具有表皮附属物(如毛囊或皮脂腺),多为外胚层残余的角质细胞发育而来,常见于卵巢、骶尾部和睾丸。本病例肿块发生于下颌下腺腺体内,病史长达40年,十分罕见。分析其超声特征:左颌下腺腺体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内见点状强回声,结节见包膜,与颌下腺腺体分界清晰,部分回声后方衰减,周边及内部均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与文献[1]报道浅表部位皮样囊肿声像图特征一致。临床上皮样囊肿需与表皮囊肿相鉴别,两者均较少见,均为胚胎发育时期残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成,也可由外伤植入引起而形成囊肿。组织学上,皮样囊肿含表皮及附属器,表皮囊肿不含附属器;表皮囊肿好发于成年人,儿童罕见,可发生身体的任何部位,头面部多见,超声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团块,壁完整,内部多为低回声或无回声,后方回声多增强;团块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但壁薄,内部可为无回声、低回声,回声多均匀、清晰。总之,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对临床诊断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腺体包膜表皮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腺体病理图像分割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原发性肝癌假包膜影像表现与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
春蚕吐丝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