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清源”的竹器创意和人文内涵

2022-01-05周元凤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竹器清源竹叶

周元凤

江南水乡宜兴自古以来就是山明水秀、物华天宝之地,太湖之滨、天目山余脉穿越而过,注定在山与水的交融之中,蕴藏着丰富的紫砂矿料。这种富含有石英、云母和铁质的陶土,在经过12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烧制之后,形成了独特的双透气孔结构,用来冲泡茶叶最为适合,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最纯正的滋味,所以紫砂壶一面世,就受到了壶友们的广泛欢迎。宜兴的紫砂艺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之中,进一步地完善了紫砂的制作工艺,同时把许多中国传统的元素融入其中,让我们在喝茶的过程之中,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文化内涵,体会到我们国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清源壶》把竹子的形态融入其中,是延续着历史上的经典的紫砂竹器,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竹子的摇曳多姿和精神境界。此壶壶身挺拔隽永,围筒的身形非常实用,同时也像竹子一般挺立。壶底是非常细心的圈竹设计,增加了一定的层次感。壶嘴是采用了竹节的设计,婉转曲折,惟妙惟肖,出水非常的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也是如出一辙,圈卷自然,端握舒适。壶肩部的处理起承转合之间,尽显作者的精湛技巧。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通转流畅,上面的壶钮则是一截竹段,盖面还贴合几枝竹叶,灵动飘逸。壶身的竹叶也是宛如从天而降,在风中摇曳多姿。竹器作为紫砂艺术造型之中非常重要的一大门类,历来就被紫砂艺人们所重视,也被壶友们所钟爱。紫砂竹器多以竹入壶、以竹饰壶,呈现出江南的特有韵味。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清源壶》,作者完美地传承了紫砂竹器的优秀特质,在细节的处理方面和整体的和谐统一方面令人叹为观止,同时把竹子留给我们的美好印象和其中所蕴含的精气神韵展示出来,给人一种正本清源、刚正不阿的美好品质,时刻激励着我们在生活之中要一丝不苟,永远昂扬向上。

宜兴素来有着“竹的海洋、陶的古都”之美称,绵延千里的竹林郁郁苍苍,横贯苏浙皖交界,也孕育着陶都人民的品格和灵魂。竹子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岁寒三友”之一,历史上许多的文人墨客曾经都留下了经典的诗句来赞美竹子。“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的秦观把竹子对我们的陪伴之情浅浅道来,而清代郑板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高度赞扬了竹子坚韧不屈的精神。宜兴和竹子的关系、紫砂和竹子的默契,甚至许多制作紫砂壶用的工具,也都是竹子打造而成。正是紫砂和竹子的相互融合和天然渊源成就了我们对紫砂竹器的喜爱。竹子不仅仅是我们山野村民们重要的经济林木,也是紫砂艺人们在工作室中、庭院之中重要的装饰,通过竹子可以美化环境,带给我们创作的灵感。也正是由于竹器非常受到青睐,所以许多的紫砂艺人专攻竹器一门,创作了许多的精品力作。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清源壶》则是采用了竹器的形态,把“清源”这一概念阐释出来,既是“根源”之本意,也是对竹子品格的高度赞扬,希望我们无论是紫砂艺人,还是广大壶友,都能够在紫砂艺术之中不忘初心、正本清源,真正地体会到玩壶的乐趣,在喝茶品茗之中把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手工艺品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结语:当我们欣赏竹子的直上云霄、傲然风雪的时候,紫砂艺人们也在细致地观察竹节的姿态、竹叶迎风摇曳的样子,然后通过自己巧夺天工的双手和天马行空的创意,以紫砂为载体,完美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带来艺术的震撼和视觉的冲击,也让竹子的姿态和精神永远地成为我们生活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我们的艺术审美和精神境界。

猜你喜欢

竹器清源竹叶
卫竹叶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竹器街
南山赋
“一根筋”的古清源
载在竹叶船上的童年
紫砂壶竹器造型的创作探析
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小郁竹器工艺发展分析
竹叶沟怀古
学包圆锥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