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电子胎心监护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中的应用

2022-01-05王文娟

临床护理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胎心监护检出率

肖 欣 王文娟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SPE)是常见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妊娠34周前发病,该疾病的发生对母婴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何时终止妊娠,降低母婴并发症是当前研究重点[1-2]。而在这个过程中,密切监护胎儿情况,及时掌握胎心和胎动,母体子宫收缩与之相关性等同样重要。常规产前检查和无应激试验(NST)可给予孕妇产前指导,通过观察和记录胎心率宫缩图,了解胎儿储备能力。但不能动态了解胎心率变化,导致无法及时评估并予以相应干预措施,以致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增加[3]。基于互联网的远程电子胎心监护(EFM)可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利于动态检测胎儿情况,其用于ESPE孕妇中值得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科收治的120例ESPE孕妇。纳入标准:(1)符合ESPE诊断[4];(2)均为单胎妊娠;(3)孕周小于34周;(4)认知沟通能力正常。排除标准:(1)合并慢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2)孕前存在严重并发症;(3)28周之前终止妊娠;(4)胎儿畸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年龄25~35岁,平均(29.38±3.28)岁;体重指数22~24kg/m2,平均(22.66±0.32)kg/m2;孕产次1~3次,平均(2.15±0.31)次;孕周25~33周,平均(29.15±1.36)周。观察组年龄24~39岁,平均(34.01±5.22)岁;体重指数21~24kg/m2,平均(22.51±0.34)kg/m2;孕产次1~3次,平均(2.14±0.23)次;孕周24~33周,平均(28.99±1.38)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产前检查、健康教育、饮食及运动等指导。

1.2.1对照组给予NST检测 根据孕妇孕周及孕期具体情况于医院接受NST检测,在无饥饿、排空膀胱的状态下取左侧卧位,采用母婴监护系统(MD9802)将配套的多普勒探头置于胎心音最明显的位置,宫底下二横指处放置宫缩探头,持续监测21min后,打印监护结果。医师根据该结果给予指导意见。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互联网的EFM (1)构建基于互联网的EFM系统:包括构建远程管理平台、移动式胎心监护仪、移动终端APP 等,开展健康档案管理,在线评估、在线咨询、健康知识推送、实时监测预警等功能。(2)建立健康档案:指导患者移动终端APP填写个人健康档案,包括孕周、胎位等基本信息,并发放孕期保健手册,记录自身及胎儿情况,将上述资料上传至互联网,医护人员系统全面整合患者的资料,对ESPE孕妇进行远程监测、在线答疑解惑等。(3)操作流程:告知电子监护目的和意义,提高孕妇认知,同时解释胎动、心率和宫缩之间的关系,指导孕妇自行进行胎动计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师,将监测情况通过手机APP传输至医院终端,形成胎心曲线,医师根据具体情况经网络给予建议并行相应干预措施。(4)效果评价:由专人定期对孕妇上传的数据整理分析,以微信、电话等形式告知胎心监护结果;每月通过互联网远程管理平台发送孕妇健康情况、胎儿健康情况等健康月记。均干预至终止妊娠。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前胎心监护NST图形异常检出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1)NST图形异常检出率:记录孕妇产前胎心监护NST图形反应型(胎心基线110~160次/min,共20 min,连续20 min内胎动2次以上)、可疑型(胎动加速幅度、胎动次数未达到反应类标准)及无反应型(连续监测40 min未见胎动)检出率;(2)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子痫、肾损伤、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胎盘早剥和产后出血发生率;(3)围生儿不良结局:包括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总分10分,分值高窒息程度轻)。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NST图形异常检出率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NST图形异常检出率的比较 n (%)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n(%)

2.3 两组围生儿不良结局的比较,表3

组别例数低体重儿羊水粪染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总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组60 4(6.67)2(3.33)1(1.67)1(1.67)8(13.34)8.95±1.31对照组60 6(10.00)4(6.67)4(6.67)3(5.00)17(28.34)8.45±0.96χ2/t值4.0932.385P值0.0430.019

3 讨论

ESPE不仅可引起孕妇多器官功能受损,还可导致胎儿血供不足,引发胎儿窘迫、羊水粪染等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及时终止妊娠是针对该疾病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若孕妇情况良好,则可将终止妊娠时间尽量延长至34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存活率,但增加孕产妇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故临床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予以NST检测和常规产前检查,掌握母婴情况及时终止妊娠。但该方式需要孕妇定期于指定地点和特定时间接受监测,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极大的限制,无法动态了解母婴情况,不利于改善围生儿结局[5]。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发展[6-7],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作为目前研究热点和关注重点现已逐步用于产前诊断领域[8]。基于互联网的EFM能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及时了解孕妇和胎儿健康情况,尽早诊断并予以有效的干预措施,保障母婴安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期间反应型、可疑型及无反应型NST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互联网的EFM可提高ESPE孕妇NST异常检出率。基于互联网的EFM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和实施远程胎心监护技术,能将无线网络通信、胎心监护等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孕妇在家即可自行完成胎心监护,上传至云平台,医生可通过远程诊断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孕妇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利于及时发现NST图形异常情况。同时,基于互联网的EFM能增加监护频率,延长监护时间,在察觉胎动异常时,能及时捕捉异常NST图形,提高异常NST检出率。

全身小血管痉挛、局部组织缺血等是ESPE孕妇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可引起心、肝、肾等器官缺血,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进而引起胎盘早期剥离、心功能不全、子痫等严重并发症[9],不仅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同时也增加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蒲杰等[10]研究中对孕晚期高危妊娠孕妇予以互联网背景下远程胎心监护,显示该方式可有效监测胎儿状况,为后期妊娠提供依据;贾红知等[11]研究中对240例高危孕妇予以互联网的远程胎心监护,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胎心监护检查,该监护方式能有效提升妊娠期不良事件检出率,改善新生儿结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13.34%)低于对照组(28.34%),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互联网的EFM可降低ESPE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围生儿结局。互联网背景下开展EFM能让孕妇及时了解自身和胎儿情况,能有效缩短就诊时间,尽早诊断和发现;通过网络对收集的资料予以共享,当出现异常时能及时与医生沟通,减少胎儿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母婴安全。同时,经互联网技术将异常情况实时反馈给医护人员,利于实施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院外管理,及时发现胎儿和孕妇异常情况,便于及时予以针对性处理,改善围生儿结局。刘伟等[12]研究中证实,应用基于网络的胎心监护系统后,能明显提高对胎儿窘迫检出率,减少孕妇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的EFM可通过提高ESPE孕妇NST图形异常检出率,降低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围生儿结局。

猜你喜欢

胎心监护检出率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联合聚类分析的单通道腹部心电信号的胎心率提取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胎心监护:胎儿健康早知道
胎心监护,聆听宝宝的心声
神奇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