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机器人辅助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1-05段文超张晓梅章仁杰童琍琍

临床护理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预见性骨科脊柱

段文超 云 利 丁 杨 张晓梅 陶 晖 章仁杰 童琍琍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约90%的脊柱骨折发生于胸腰段,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与保守治疗相比,手术治疗具有矫正畸形、恢复与维持脊柱稳定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术后恢复快等优势[1]。预见性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通过准确评估患者病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与进展预测其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确定护理问题重点,及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它是一种具有超前思维的护理模式[2]。近年随着骨科手术用机器人的技术推广应用,我院自2018年1月引入“天玑”骨科用机器人至今,已完成1000多例机器人辅助下的骨科手术,取得较为满意的手术疗效。本研究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 2020年12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接受“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纳入标准:(1)年龄18~50岁;(2)经检查无骨质疏松症;(3)影像学提示为胸腰椎单一椎体压缩骨折,且均行六钉固定;(4)无神经损伤;(5)术前焦虑评分为50~59分。排除标准:(1)多个椎体骨折,椎体爆裂性骨折;(2)合并其他脏器或部位损伤;(3)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无法耐受手术。按照数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 A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8~50岁,平均(39.44±9.68)岁;焦虑评分为(56.23±2.36)分。B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9~50岁,平均(39.15±10.25)岁;焦虑评分为(55.95±2.45)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实施预见性护理,B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

1.2.1创造舒适的身心环境 术前1日安排手术配合护士访视患者,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一般情况,针对患者的疑问,如手术时长、机器人操作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风险等,使用手术室公众号和幻灯片相结合的讲解方式,给予尽可能的详细解答,并介绍已完成的机器人手术的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尽早恢复健康[3]。

1.2.2心理舒适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间后,由访视护士进行信息核对,核查患者相关内容,使其适应手术室的操作环境,在实施麻醉前,将机器人手术设备,摆放在预设的机位,同时介绍机器人使用的操作环节,通过训练有素的程序操作,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配合麻醉和手术。患者良好的术前状态,可以减少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1.2.3体位皮肤保护的预见性护理 机器人辅助下的脊柱骨折手术,在采取俯卧位时,为了增加皮肤接触面和稳定性,使用U形软垫,增加患者皮肤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保护皮肤;巡回护士在摆放体位时,注重对颜面部皮肤的护理,防止颧骨和眼眶受压。对女性患者的乳房和男性患者的生殖器,避免形成挤压和扭曲。并在术前消毒和手术过程中做好保暖措施,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和时间。

1.2.4术后回访 术后第2天进行术后回访,并再次告知手术过程中机器人运行情况,对患者手术中存在疑问进行解答,不能用护理知识进行解释的,及时联系手术医生进行解答,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并观察切口有无红肿,了解术后疼痛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天玑”骨科机器人操作时间、C臂机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第一天及出院前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4]、术后住院天数及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机器人操作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表1

组别机器人操作时间(min)C臂透视次数(次)术中出血量(ml)术后住院天数(天)A组25.03±1.628.26±1.7418.92±3.762.06±1.14B组25.58±1.538.79±2.0119.75±4.183.45±1.83t值0.3610.1310.2782.799P值0.8890.2640.129<0.01

2.2 两组VAS评分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的比较 (分,

2.3 两组满意度的比较,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的比较 (分,

3 讨论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通过精密的算法、导航定位、三维成像、自动控制、先进传感器等新技术,利用六轴向机械臂辅助医生操作,在手术中精准定位,利用医生高水准的置钉水平,有效提升胸腰椎骨折螺钉植入的准确性,为术者提供稳定的操作平台、精确的定位和智能操作手段,解决了传统骨折内固定定位困难、主要依赖术者经验及术中透视等手术瓶颈问题[5]。此类手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的特点,能有效提升术后的康复效果[6]。目前,国内只有一定数目的大型三甲医院,在推广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脊柱和创伤类等骨科手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进行机器人辅助螺钉植入术,仍处于技术探索和提升阶段。骨科机器人的手术应用,属于有一定技术领先的手术项目,从事相应手术的护士均经过专业团队的有效培训和临床实践,有着扎实的骨科护理专业理论,在手术配合上熟悉骨科机器人性能和组件应用,能有效应对手术中意外情况,做到科学的应对,保障患者的安全。手术室通过实施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术前对机器人的安全性、操作稳定性都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在患者进入手术间、预先麻醉前给予患者直观展示,能改善患者面对手术的心理预期和自我暗示,也为患者术后康复时的早期功能锻炼,增强了应对信心。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机器人的操作时间、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VAS评分低于B组(P<0.05)。分析原因,主要为手术后患者的脊柱正常解剖序列及稳定性得到了质的重建造成的。预见性护理更多的是关注患者,对围手术期相关护理需求能提供预见性护理服务,并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和心理疏导,尽可能减少患者手术后烦躁,增强其在快速康复中的信心,积极参与康复锻炼[7]。提高手术满意度,有效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提高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机器人辅助下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及优质康复,具有相应的临床与护理意义,值得推介。

猜你喜欢

预见性骨科脊柱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