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口腔黏膜炎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022-01-05谢丽丽

临床护理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黏膜炎吸烟史口腔卫生

张 丽 谢丽丽 朱 莉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发生突变而形成的恶性克隆性疾病[1]。虽然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愈白血病,但因受供体、经济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患者仍只能接受化疗作为治疗手段[2]。研究报道[3],化疗由于缺乏选择性,可对增殖迅速的口腔黏膜细胞造成损失,极易产生口腔黏膜炎,也是化疗患者的最主要疼痛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达到约75%,该并发症不仅影响口腔黏膜的完整性及口腔功能,且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增加死亡率。目前,研究中已有一些有效的预防口腔黏膜炎的措施,但在实际临床治疗中的发生率还是处于偏高水平[4]。本研究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科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口腔黏膜炎的相关及独立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科住院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3)基本资料完整,且愿意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1)伴有口腔疾病;(2)伴有严重基础疾病;(3)有精神病史,无法正常沟通患者。

1.2 方法

1.2.1资料收集 通过现场发放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BMI、ECOG评分[5]、口腔卫生[6]、疾病分型、治疗方式及含MTX/阿糖胞苷类化疗。本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口腔黏膜炎评估及分级[7]根据我国卫生部发布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诊断标准,将口腔黏膜炎分为4度:Ⅰ度(轻度疼痛,口腔黏膜充血、红斑);Ⅱ度(中度疼痛,能进食流质,片状黏膜炎,炎症分泌物及水肿或溃疡);Ⅲ度(重度疼痛,吞咽困难,纤维性黏膜炎、水肿及溃疡);Ⅳ度(重度疼痛,无法进食,黏膜溃疡、出血及坏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

100例患者中发生化疗后口腔黏膜炎39例,占39.00%,未发生化疗后口腔黏膜炎61例,占61.00%。将发生化疗后口腔黏膜炎患者作为炎症组,未发生化疗后口腔黏膜炎患者作为无炎症组。其中,炎症组39例患者中Ⅰ度口腔黏膜炎11例,占28.21%;Ⅱ度口腔黏膜炎9例,占23.08%;Ⅲ度口腔黏膜炎6例,占15.38%;Ⅳ度口腔黏膜炎13例,占33.33%。

2.2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单因素分析,表1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BMI、ECOG评分、口腔卫生、治疗方式及含MTX/阿糖胞苷类化疗为影响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

表1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单因素分析

2.3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2~3

将100例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将相关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BMI<18.5kg/m2、口腔卫生差及实施HSCT+化疗为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表2 影响因素赋值

表3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发生化疗后口腔黏膜炎39例,占39.00%,未发生化疗后口腔黏膜炎61例,占61.00%。其中,炎症组39例患者中Ⅰ度口腔黏膜炎11例,占28.21%;Ⅱ度口腔黏膜炎9例,占23.08%;Ⅲ度口腔黏膜炎6例,占15.38%;Ⅳ度口腔黏膜炎13例,占33.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BMI、ECOG评分、口腔卫生、治疗方式及含MTX/阿糖胞苷类化疗为影响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BMI<18.5kg/m2、口腔卫生差及实施HSCT+化疗为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3.1 吸烟史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吸烟史的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口腔黏膜炎的几率高(P<0.05)。据报道[8],吸烟史是口腔黏膜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原因:可能为吸烟者唾液中的表皮生长因子水平较不吸烟者更低,而表皮生长因子对于伤口愈合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吸烟时吸入烟雾温度较高,也会对口腔黏膜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9];另外,烟草中含有酚类有毒物质也会刺激口腔局部血液循环效应[10],以上因素均可导致患者更易形成严重的口腔黏膜炎。因此,医护人员应针对有吸烟史的患者及时进行劝诫,告知吸烟对其身体健康及预后的影响,并指导患者科学的戒烟方法,帮助患者尽早戒烟,以降低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

3.2 BMI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BMI<18.5kg/m2的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口腔黏膜炎的几率高(P<0.05)。研究显示[11],低体重指数的患者发生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风险是其他患者的2.604倍,也是导致发生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原因:导致低体重指数的原因主要为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可引起黏膜修复过程中所需能量供给不足,进而导致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12]。因此,医护人员应结合营养师制定的营养方案,鼓励患者尽量经口进食,加强营养,同时定期检测电解质、白蛋白及肌酐等指标,必要时通过静脉或肠内补充营养,提高患者的体重指数。

3.3 口腔卫生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口腔卫生差的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口腔黏膜炎的几率高(P<0.05)。文献报道[13],口腔卫生水平一般的患者其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发生风险为口腔卫生水平良好患者的4.532倍。其原因:在口腔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进行放疗,会对口腔微生物群产生协同的负面影响,增加了革兰氏阴性菌释放的脂多糖,溃疡引起的促炎状态为机会性感染提供了可侵入部位[14],进而导致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应积极落实患者的口腔基础护理及卫生宣教,在患者治疗开始前先给患者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清洗去除牙斑、牙垢及其他潜在感染灶,同时指导患者选择使用合适的漱口液,如康复新液或半夏泻心汤等。

3.4 治疗方式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HSCT+化疗的患者其化疗后发生口腔黏膜炎的几率高(P<0.05)。化疗后感染性口腔黏膜炎根据病原微生物不同分为病毒性口腔黏膜炎、细菌性口腔黏膜炎及真菌性口腔黏膜炎,其中真菌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居首位。其原因: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进而为真菌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生长条件。同时,本研究中包含MTX/阿糖胞苷类化疗药物,该类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也直接抑制患者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正常分裂繁殖,进而阻断核糖核酸的正常形成及充分利用价值,使患者出现口腔黏膜基底细胞更新障碍,最终引起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提示选择治疗方式及化疗药物时应在条件允许下选择适合患者的化疗方式,并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激素,以预防口腔黏膜炎的发生。

综上所述,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39.00%,处于较高水平。而有吸烟史、BMI<18.5kg/m2、口腔卫生差及实施HSCT+化疗为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通过帮助患者尽早戒烟,加强患者营养,提高患者口腔卫生水平,并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激素是降低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黏膜炎吸烟史口腔卫生
结直肠癌病人化疗致口腔黏膜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口腔卫生师的职业与职责
肇事肇祸强制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口腔卫生认知水平分析
集束化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及张口受限的影响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分析
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中的效果
口腔卫生宣教应用于社区老年人牙周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吸烟可能增加发生抑郁的风险
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