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体制机制研究

2022-01-04马小菊叶林段乃侠田子叶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实训

马小菊 叶林 段乃侠 田子叶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所在学院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实际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体制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现代产业学院下,只有切实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更好的推动学院跨越式发展;只有切实把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学院促进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作为拓宽地方各级各类技术人才的培养的通道,学院才能有长久的生存价值和空间。

关键字:产业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体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2020年7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启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主要考虑的是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1]。本文根据作者所在学院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实际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体制机制进行了研究。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近年来国内外多个地域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仍有些不足之处。

1.1 国外研究现状

在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学校企业合作与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德国的双元制,法国的学徒制,澳大利亚“新学徒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等[2]。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与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其共性是:具有政府和法律的支持与保障;学校教育紧贴企业需要,学制灵活;在校理论学习与在企业工作实习安排合理;企业参与度高,产教是深度融合的。

1.2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产教融合也已经在我国多个地域实施,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目前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者步调还不够协调,部分地方院校由于定位不准,认识不足,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制度存在缺陷、院校认识不足、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及基础设施差等[3]。

2 研究内容、基本观点和研究思路

2020年,学院和鼎泰教育集团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建以“人工智能”为引领,“大数据+”和“物联网+”为特色的二级院系,打造现代产业学院。本文根据学院实际探索学院转型、定位与发展之路,在研究发达国家融合模式基础上,立足地方特色,寻找产教深度融合的突破路径。

2.1研究内容

依托西咸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挥陕商院的办学优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产业和教学相结合、认证教育和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按照“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专业建设模式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构建“职业化、方向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双向流动、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推进具有真实岗位训练、企业文化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为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打下良好基础。

(1)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流程修订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通过强化实践工作能力加强大数据技术专业“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 ”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逐步形成由行业企业专家兼职讲授实践技能课程的、机制。

(2)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注重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加强对顶岗实习组织实施的过程管理,实现顶岗实习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4]。

(3)建设共享性社会服务资源,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通过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建设带动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建设,形成我院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整体发展优势,为西咸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4)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教师重点完成企业实际项目向实训项目转化,学生通过实训项目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質量规范等方面的职业素质以及专业实践能力。

(5)针对目前实践教学中在组织管理、目标实现、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化、开放化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如《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设备与软件管理实施细则》、《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保证体系》等规章制度并严格实施,每个实训室都安排一名教师专门负责管理,全面协调各个班级的实训工作,保证校内各个实训室的有效利用。

(6)依托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共育,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培养师资队伍,并通过合作型企业全面落实学生顶岗实习[5]。

2.2 基本观点

在现代产业学院下,只有切实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更好的推动学院跨越式发展;只有切实把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学院促进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作为拓宽地方各级各类技术人才的培养的通道,学院才能有长久的生存价值和空间。因此,为了建设具有学院特色的现代产业学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上必须要有所创新。

2.3研究思路

在现代产业学院下,为了制定符合本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体制机制,首先,分析了学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现状,找出现有机制的不足。其次,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与合作企业共同协商完善合作机制。最后,建设一套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体系,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大胆改革、锐意创新,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之路,建设出自身的特色的现代产业学院。

3 研究基础及支撑条件

3.1 研究基础

“十三五”期间,学院以夯实教学和科研工作为目标,通过组织各类教学比赛、开展青年教师培训计划等方式,下大力气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教师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教研成果。

学院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不断鼓励、组织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国际、省、校三级创新创业活动等,学生获奖数量不断上升。“十三五”期间,学院学生在“蓝桥杯”、大数据技能竞赛、“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互联网+”等学科、科技竞赛中取得了更多、更高层次的奖项。

学院先后加入了计算机实践教育联盟、陕西省区块链学会、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并成为会员或理事单位。2020年,学院和西安交通大学成功签订全日制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鼎泰人工智能研究生培养基地》,并作为执行实施单位开展校企校、产学研合作,搭建平台。

3.2 支撑条件

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先后与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西安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博彦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陕西分公司等20多家企业开展全面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服务学生高质量、对口就业。

学院不断探索、加深与企业的多方位合作,先后与陕西众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猿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格驭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四维图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并把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校园、融入实践课程教学,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学院选派骨干教师走访企业,与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明确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听取企业对专业课程开设的意见,并邀请企业主管、高级技术人员参与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修订。

实践条件建设方面,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学院先后建设了多功能网络实验室、物联网工程实验室、大数据分析实验室,可以支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目前正在建设大数据人工智能工程实践中心、移动通信创新实践中心等5个实训中心,包含9个专业实验室,届时将实现新工科主要实验条件的全覆盖。

4结语

本文研究了在现代产业学院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1)在现代产业学院下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以服务信息技术产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

(2)以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了与理论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3)教学资源与特色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软件工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将企业项目资源引入课程,有效实现教学与生產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的教学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教高厅函〔2020〕16号)[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 srcsite/A08/s7056/202008/t20200820_479133.Html,2020- 07-30.

[2]马维旻,邱小群,杨裕,李妮.“行校企”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1(06):166-169.

[3]赵淑平,王用鑫,彭仁沿,欧桂宏,陈铠.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课程模块资源开发与实践探讨——以电子信息专业群为例[J].黑龙江科学,2021,12(11):38-40.

[4]张成博,马一丹.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困境突破路径——基于博弈论的分析[J].中国市场,2021(15):86-88.

项目基金:项目信息: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体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GH21290。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实训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