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体育教学中如何做好运动量的合理安排

2022-01-04陆建颖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运动量教师应中职

陆建颖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增强学生体质成为各个学校十分关注的问题,中职学校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场所,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强化学生运动能力也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文章将联系中职体育教学实际情况,提出如何做好学生运动量安排。

关键词:中职体育;运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体育课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优良的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素养。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运动量是重要教学内容,学生运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生理和心理变化,因此,做好学生运动量安排也成为中职体育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根据学制、心理以及体质特征安排运动量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得知,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体质较差,尤其是力量性较弱,其实这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在其他初中或高中学校也比较常见。将近60%的女生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俯卧撑个数,将近30%左右的学生容易出现800米跑不达标的情况,能够达到优秀标准的学生很好[1]。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生长期缺乏锻炼与运动意识,从而导致他们的运动量不足,身体素质欠佳。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应根据学校學制、学生心理以及学生体质特征合理安排运动量。在一个中职学校中,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学制也会存在一定差异,有些专业为三年制,而有些专业则为3+2年制,也有些专业需要参加各种外交活动,所以上课出勤率无法得以保证,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提前做好安排。在实际教学中应联系学生心理和体质确定难易程度确定课程,如对于对体育运动有较强积极性且身体条件优良的学生可以设计学习双杠、中长跑等,以中长跑为例,身体条件较好的男生应达到25分钟5公里,身体条件较好的女生应到达30分钟5公里,身体条件中等的学生只要在30分钟内完成3公里跑即可,身体条件较差的学生可不参加中长跑[2]。中职一二年级的学生最好每周进行一次中长跑,三年级学生可根据实习期随时调整运动计划。

二、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安排运动量

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安排运动量也是中职体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中职体育教材发生了变化,新体育教材中有些难度相对较大,为增强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把握情况,教师应做精细讲解与示范教学,并带领学生一同做实践联系,此时则需要降低运动量,避免过于追求运动强度[3]。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体育课安排情况确定运动量,如果体育课被安排在一天中的最后一节课,那么,教师可适当增加运动量,其原因在于学生在结束了一天的学习意识,适当的运动可以缓解高度紧张的神经,如果体育课程被安排在一天的中间或其他学科之前,教师应适当减少运动量,其原因在于当学生的运动量过大时,很容易在下节课中产生疲惫感,注意力无法集中等问题也会十分显著,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安排运动项目,教师也要根据性别差异做调整,对于女生来说,可以安排她们学习艺术体操、舞蹈等,而男生则可以学习篮球、双杠等。运动量的大小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三、根据气候、教学器材安排运动量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根据气候、教学器材合理安排运动量。如果外部气温较低,人体机能也会随之下降,在运动前教师应组织学生做好充分准备,结合实际情况增加运动量,确定运动时间,且尽量在室内完成[4]。同样,在高温天气,也要合理调整运动量,以此防止学生长时间处于运动高温环境下而出现中暑等情况。同时,在安排运动量时,也要根据学校的体育器材确定,如果学校各种体育器材十分充足,那么可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果同一时间内多个班级同时上体育课,需要教学的内容也相同,为保证教学能够正常进行,就需要适当控制运动量。且联系学校体育器材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一般来讲,可采用循环练习和单项练习的方式,或者运用多组轮换发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把握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还能强化运动量,在保证学生运动能力的基础上,活跃教学氛围,强化教学效果。

四、根据教学经验安排运动量

为做好中职体育运动量安排,教师还需要根据自身教学经验组织教学工作,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为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集中指导或分组指导的方式,调整教学计划,在整合队伍中,一定要做到迅速、安静、整齐,避免在调队上浪费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在运动教学中[5]。同时,教师也要及时改进与优化教学方法,并设置多个教学内容,最好将各个运动内容整编在一起实现反复练习,且注重循环练习方法的运用,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如在提升学生运动量的教学中,教师可将俯卧撑、原地高抬腿等运动整合在一起,且播放具有节奏感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做运动,同时,所播放的音乐中也要每隔一段时间给予学生一次鼓励和报时,让学生对结束时间有了解,这样既能活跃教学氛围,又能提升学生积极性。在学生做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的运动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如果在观察中发现学生在做了以上运动以后依然保持精力充足,教师可在下阶段的运动训练中适当加大运动量,反之则要减少。此外,在体育运动量提升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与分享经验,在他人需要指导的时候能够给出自己的合理意见与感受,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运动量是一项重要工作,中职学校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场所,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作为体育教师应联系学生专业、心理特征与身体特征以及各种外部因素合理安排运动量,教师只要做好必要的指导与调整教学计划与内容即可,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还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从而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宏乐. 不同运动量的课外体育作业对中学生耐力素质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21.DOI:10.

[2]曾飞仔.中职学校女生体育教学的特点及应对策略[J].职业技术,2018,17(10):100-102.

[3]侯树军.上海市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活动调查研究[J].运动,2016(18):54-55.

[4]邓亚兵,罗小兵,刘炼,王斌.中职生手机依赖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湖北体育科技,2013,32(12):1047-1050.

[5]侯海燕.体育锻炼对学生自我概念、自尊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5(05):50-52.

猜你喜欢

运动量教师应中职
大树的日常
运动量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怎样掌握最佳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