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2022-01-04熊慧娟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语文课堂

熊慧娟

内容摘要:当前引导青少年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生命教育,日渐收到关注。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生存空间。而语文,作为一门极具人文性和艺术性的学科,应该渗透生命教育。语文老师要以积极的生命态度去影响学生,并充分挖掘文本中蕴涵的教育资源,创造滋润生命的教学环境。让语文课堂成为有生命力的课堂,体现出生命价值。

关键词:语文课堂   生命态度   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主张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可见,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教育应该是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任性的完善。

但事实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心理素质、法制观念、对生命的认识都相对较弱。与父母老师吵架,为一些小事自残或者伤人,打架斗殴等校园暴力事件时有耳闻。因此,引导青少年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生命教育,日渐受到关注。可以说,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们常说,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在其中,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还有绵密的或欢快或忧郁的情感,还有微妙的或控制或规训的微观政治。而语文,作为一门极具人文性和艺术性的学科,闪烁着生命的光芒。作为语文教师,面对这一个个稚气将脱即将步入成年队伍的年轻生命,利用语文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采用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帮助学生在人格上健康发展,我们任重道远。

一、语文老师必须有一个积极阳光的生命态度,建立“我”的生命共同体

首先,要明确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

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种种密切而又微妙的关系。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有时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关系。教师的生命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因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教师是教育中的生命体,承担着重要的培育生命的职责。

教师首先是一个生命体。人作为生命体,自然运转,从生到死,不逃避深深,也不逃避死亡。人活着必须要追寻存在的意义,明确自己要实现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有意义的生活。在教师的生命共同体中,我们要让他人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让我因为他人的存在而幸福。一个对生活对工作充满激情的老师,他的课堂必定是充满激情的。当我们把这种积极的生活状态带入工作的时候,我们的课堂一定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尊重。具有生命意识的现代教师能够成为学生追求生命之真、善、美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指明灯,启发和带领学生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珍视生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之路上的快乐与悲伤,成功与失败,得益与失意;鼓励他们果敢地展开自己生命的船帆,在人生海洋中,不管面对的是晴空万里,还是乌云密布,都能勇敢地战胜自我,在人生不断的拼搏和奋斗中体验和品味着生命所带来的甜蜜和苦涩,展示自己创造的生命之壮美。

2 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教育资源,通过语文教学感受自己的生命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1、从教材中挖掘教育资源

研究者认为,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教育,更是一种观念的教育,情感的教育,心灵的教育。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文本,流淌着生命之泉的涓涓清流,跳跃着生命的火花,体现着对生命的感悟、情怀和创造力。我们的语文教材,无论是基础模块,还是拓展模块,都甄选了有助于中职生成长的心灵鸡汤。它们中,或讴歌世间真情,或阐发人生哲理,或揭示宇宙奥秘……我们语文老师有责任和义务,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挖掘文章的内涵,筛选适合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并联系生活,提升学生生命的质量。

2、结合教材从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

我们的教材中,渗透着生命教育的课文随处可见。但要想让学生有真切深刻的認识,让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文本发挥现实意义,有必要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去挖掘。生活中,有许多能“生命情感的信息”,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拥有敏感的捕捉生命信息的感觉,让生命通过语文发现他自己。

可见,教师充分挖掘语文资源,并联系生活提升学生生命的质量,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调动积极的课堂情感,以学生为本位,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创造滋润生命的教学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而我断言: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被感情所融化。进行生命教育,我们需要创造一个有助于生命舒展、生命涌动的环境,创造一个崇尚开放、多元的环境。

叶澜教授认为,每个教师都要意识到: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

总之,生命教育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教育就是生命与生命的邂逅。在今天的教学改革大潮中,让青少年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成为这一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在新课程理念的光照下,确立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根本理念,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让课堂体现出生命价值。我们,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黄丽娟.渗透生命教育,建构魅力语文课堂[J].新作文,2021(09):62-63.

[2]谢国燕,李秀伟.渗透生命教育,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J].新课程(下),2019(11):6.

[3]郭瑞锋.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价值观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11):61-62.

[4]何新群.生命因您而精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J].中华少年,2018(18):245.

[5]李慧.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语文课堂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