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有效预习对策分析

2022-01-04徐小双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师应词语意识

徐小双

摘要: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教学理念与方式被提出,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预习成为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教学方式之一。文章将从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的意义入手,重点研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预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预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现阶段,多数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即便少部分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有学习意识,所采用的预习形式也比较单一,多以读课文为主,这样的预习方式所带来的预习效率较低,并不利于自主学习意识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怎样做好小学语文有效预习便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独立思考意识是素质教育目标之一,随着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的顺利推进,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前预习所学知识,还能深化对旧知识的理解。同时,随着学生掌握了有效预习方法以后,在学习中遇到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也会第一时间借助身边工具查找,而不是直接忽略,等待教师灌输。

(2)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

在有效预习以后,学生能了解自己对哪些知识点已经明了,对哪些知识点理解还不透彻,待到上课的时候,学生可在教师讲述已经掌握的知识时适当放松身心,当教师讲到自己理解不透彻的知识点时可认真听讲,从而减轻自身学习压力。总之,有效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二、小学语文有效预习对策分析

长期教学实践研究发现,之所以很多小学生对语文预习不感兴趣,除了与预习方式单一有关,还与预习要求过于笼统有关,很多学生并不了解需要预习什么,并错误的认识预习就是提前熟悉一下课文即可,从而导致预习效果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实现有效预习,具体来讲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构建预习体系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做好小学语文有效预习,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引导学生构建预习体系,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2]。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建立预习标准,小学生年纪较小,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对预习标准也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明确预习标准,教师可为学生准备预习单,在预习单内不仅要包括需要学生预习的具体内容,还要有预习态度以及预习思考等多个板块,其中预习内容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应具体包括生字预习、词语理解预习、课文阅读预习、笔顺预习等,将需要学生预习的内容罗列出来,对于学生预习完成的项目,请家长在检查后打“√”号或让家长用“❤”做定量评价,最高5颗“❤”,最少1颗“❤”,请家长签字验收。获得5颗“❤”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教师也可参照家长给出的意见做进一步评价,并给予学生其他的建立,进一步激发学生预习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预习质量,提升预习效果,为教育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此外,为培养学生从客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预习评价中,除了课前自我评价和课中教師评价以外,还可引入课后同桌评价,这样也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同桌在预习上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确定预习目标

根据所开发的体系标准,教师还需要参照学生年龄特征、学习规律再确定对应的预习目标策略。在预习目标确定中,教师应做好预习方法指导,为保证有效预习,应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指导,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同音不同意的词语,为帮助学生学习与掌握这些词语之间的差异,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字典或网络进行深度解读,同时,在阅读中感悟与把握词语差异[3]。其次,在预习中遇到不认识的词语,教师应引导学生为生词做好标记,然后借助字典查阅读音及意思,并将结果记录在课本上,若依然无法理解,待到课堂学习中向老师请教。再者,做好预习检查反馈。有效预习的实现单纯依靠学生的预习是难以完成的,还需要教师的检查,只有教师足够重视,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为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可在新课授课前几分钟以提问或抽查的方式进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记录预习情况,并将预习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哪些预习做得很好,哪些预习还存在不足[4]。此外,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导致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学情设计预习分层作业。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较强,即便教师不要求,他们也会主动预习,而具有主动预习意识的学生毕竟较少,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计预习分层作业。如在为学生设计预习课文作业时,学困生只要能够认真阅读课文,找出生字,并借助字典认识生字即可;对于中等生则要在完成学困生的作业基础上增加分段,完成课后练习;对于优等生则要在中等生作业基础上增设思考作业,找出课文中心思想。只有兼顾所有学生才能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3)明确预习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实现有效预习,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教师应联系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并注重与小学生学习兴趣相关联的内容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预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投入到语文知识预习与学习中[5]。如在预习《池上》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查阅与白居易相关的资料、写作风格、朝代特点等作为预习内容。在新课讲授正式开始以前,预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在学生的相互分享中,学生能认识到自己在预习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同时,教师也可将学生在预习中有价值的内容整合到教学中,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预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此外,在小学语文预习中,教师应重视预习高效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预习方法,从而为日后学习奠定基础。

结束语:

总的来说,预习是提升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小培养学生良好预习意识,传授预习技巧,制作预习单,从学生兴趣点确定预习内容,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预习中,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预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金辉.玩转微课:让小学语文预习更有效[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1(10):51-52.

[2]王芳.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62):43-45.

[3]施吉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预习[J].新课程研究,2021(22):106-107.

[4]张美璐.解析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的有效预习活动[J].家长,2021(21):68-69.

[5]黄慰.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J].智力,2021(20):85-86.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词语意识
容易混淆的词语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一枚词语一门静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