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小班新生“自我服务”现状调查报告

2022-01-04潘桂园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调查报告小班幼儿

潘桂园

摘要:云林幼儿园坚决落实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方针,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依据2021届云林幼儿园小班幼儿实际情况,在与全体教师的交流研讨中,不断总结经验,以期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课程游戏化支架》精神。让幼儿学会自我服务,不仅能为生活提供便利,而且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自我服务;小班;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为了使这些想法能够实现,通过自我的一些思考和设计,捕获相关的重要信息,通过这些来服务自我想法的实现,即为自我服务。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是指幼儿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照顾、管理自己的能力,包括如厕、进餐、盥洗等。是幼儿劳动教育内容之一,是幼儿自己照料自己生活的一种简单劳动。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唐江澎校长提出:让幼儿园的孩子养成整理东西的习惯,远比让他们早识字重要。整理东西即自我服务的一种形式。近年来幼儿自我服务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但是家长们受重学习、轻技能的理念和思想潮流的影响,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还是相对欠缺,经过老师的引导与交流,见效甚微。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本园新生小班幼儿、老师家长的调查,了解我园新生“自我服务”的现状,从而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弥补自我服务能力的欠缺,激发幼儿参与自我服务的兴趣,培养幼儿乐意自我服务的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也提到: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育要求中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势在必行。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次对于云林幼儿园小班新生“自我服务”现状研究,主要采取调查统计的方式进行。调查统计表在小班年级组老师研讨、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经过三次修订,最后形成统计表。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为2021届云林幼儿园新入学小班新生,八个小班共192名幼儿。发放调查统计并8份,回收有效统计表8份,回收率100%。统计时要求以班主任老师填写为主,通过观察与询问幼儿后,如实准确填写。

三、调查项目、结果统计与情况分析——无锡市云林幼儿园小班新生幼儿

开学初期,选择了小班幼儿最典型、接触最频繁的七个自我服务项目,分别是:进餐、饮水、如厕、戴口罩、盖被子、穿脱鞋袜、收拾玩具。分别统计幼儿“能独立完成”、“经过帮助已完成”、“未经帮助未完成”的人数,以及“不能独立完成的原因”,设计了一份调查统计表,经过8个小班的班主任老师核实与认真填写,汇总如下显示:

1.自我服务能力,由难到易呈金字塔状分布。

(1)幼儿饮水的能力最强,全体小班幼儿都能独立完成,合格率100%。

(2)独立如厕位居第二,177人可独立完成,合格率达92%。

(3)独立进餐162人,占84%。

(4)可以独立、自主穿脱鞋袜的有153人,占小班总人数的79.6%。

(5)能独立佩戴口罩146人,占76%。

(6)能独立盖被子有138人,占71%。

(7)收拾玩具的能力最弱,121人可独立完成,占63%。其中独立进餐,未经帮助未完成的人数最多。

2.影响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因素

影响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有诸多因素,如: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通过对“不能独立完成的幼儿”原因的调查、分析和汇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家长——包办代替

在长辈的隔代教育与过分溺爱、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幼儿在家体验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完全没有让幼儿培养“自我服务”的意识。由于家长的重视度不够,又会进一步导致包办代替现象频繁,由此恶性循环。教育观念与认识问题存在的差异,长辈担心自己的孩子太小,做不好,做的不满意,甚至做的过程中受到伤害,于是干脆直接自己完成,小朋友失去了很多亲身体验、不断尝试、自主探索与有效发展的机会。如:担心幼儿进餐弄撒饭菜,于是家长亲自喂食;嫌弃幼儿穿衣服慢,……

(2)幼儿——个体差异

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每位幼儿的发展水平与各项能力都有一定的差异。还有部分班级的特殊儿童:多动症、先天性疾病、智力障碍等,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稍有欠缺。

(3)教师——教育方法

没有因材施教,练习的方式与方法不适合本班、本年龄阶段的幼儿,出现太过简单或难度太大的现象。教师没有及时赏识、肯定与鼓励幼儿,同时缺乏耐心,没有给予幼儿足够锻炼的机会。

(4)其他:

家园沟通有欠缺,老师得不到家长的有效配合,常见的如:鞋口太紧,不方便幼儿穿脱;在家小朋友用马桶如厕,在幼儿园用蹲坑,幼儿不习惯。

四、思考与建议

除了家长的动态支持,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足够重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得到锻炼,同时增加练习的机会,进一步提升自我服务技能。

(一)游戏设计——小班可设计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提升自我服务能力

例如:

1.社會区——小鬼当家

材料:小娃娃、餐具、角色牌、食物。娃娃、各种烧菜、切菜玩具、打扫卫生的工具、小朋友的衣服、夹子、晾衣架、小鞋子。

玩法:给小娃娃穿脱衣服、喂饭。请小朋友玩制作美食、招待客人、穿脱衣服、喂娃娃吃饭、晾晒衣服。

2.生活区——熊熊乐园

材料:提供一些带纽扣的外套、纽扣材料包、带拉链的衣服和小书包、有子母贴、拉链或鞋带的小鞋子、各种鞋带、整理箱、玩偶、衣架等。

玩法:请小朋友帮同伴或各种玩偶穿衣服、扣纽扣、穿外套、脱衣服、也可晾晒衣服,扣纽扣、拉拉链、叠衣服、穿鞋子、穿鞋带。

3.美食区——厨师队长

材料:各种餐具、角色牌、厨师帽、厨师围裙、锯齿状塑料刀、勺子、捣药器、毛豆、橘子、香蕉、沙拉酱、番茄酱、苹果、花生等。

玩法:切水果、捣花生、制作水果拼盘、剥坚果、剥毛豆等,制作各种美食招待客人。

(二)自主点心——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看自主点心的实施

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明确提出:“引领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推进幼儿园课程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江苏省课程游戏化支架四提出:重新认识和发现幼儿及幼儿的生活活动如何“游戏化。”

如:

1.每个班级幼儿人数相对较多,教室内的空间狭小,幼儿在室内区域游戏,再食用点心,会更显得混乱、秩序感不强。

解决方法:可以将点心桌放在走廊,利用走廊的空间,供幼儿食用点心。

2.部分幼儿在家吃过早饭,点心时已吃不下,会有剩余的点心。

解决方法:不能强求,幼儿胃口有差异,可以分享给还想吃、胃口大的幼儿。

3.区域活动时,幼儿沉浸在游戏中,会忘记吃点心,不能达到自主的效果。

解决方法:可设置值日生,与幼儿共同商讨制定自主点心规则。如:班级内制作一块“自主点心晨谈板”,利用晨谈板,幼儿可根据记录情况,吃完的幼儿去邀请没吃的幼儿。

4.针对挑食的幼儿如何做?进餐时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解决方法:先了解情况,针对没吃早饭,不愿意在园吃点心的幼儿,以鼓励为主,不强求。允许幼儿轻声交流,但不能大声喧哗,体现“自由、不强求、不放任”的原则,能做到细嚼慢咽,遵守进餐规则。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长、幼儿园与教师的共同努力,相信通过立足游戏精神,挖掘、整合园内外教育资源,丰富小班新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经历和体验,逐步培养“真趣”、“真识”、“真行”的“真”儿童,让孩子们更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生活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J].史新宇.生活教育.2009(09)

[3]学前教育学[M].苏州大学出版社,虞永平,2001.

[4]幼儿园小班新生“食育”现状调查报告[J].戴雪芳.江苏教育研究.2018(17)

[5]課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自主活动的探究——以幼儿园自主午餐为例[J].鲍爱丽.作文成功之路(上).2019(03)

猜你喜欢

调查报告小班幼儿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2016年中国台湾直销事业调查报告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