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审题策略

2022-01-04高雅南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读题题意审题

高雅南

摘要:在数学学习中,问题解决的关键和基础是审题,而形成良好的审题能力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审题习惯。本文就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审题能力表现现状进行剖析,然后结合教学实践和学习经验罗列出一些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生审题能力表现现状

所谓审题,即了解、熟悉、把握问题,弄清楚已知条件和未知的关系,从而获得有效解题信息,为圆满解题做好基础铺垫。审题是合理、有效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所以“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依据,是正确答题的根本保证。然而,这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大多数学生忽略或者轻视,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间接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和恐慌。小学生由于审题不清导致解错题的现象十分普遍,仔细分析,可以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1、盲目答题,未审题先下笔

审题习惯不良的学生在拿到题后往往马上下笔,而未能仔细地读题,分析题意,所以解题也带着很强的盲目性,这就是最普遍的现象。在应用题中由于不审题就下笔而导致的错误更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例如,“爸爸身高1.8米。妈妈比爸爸矮0.1米,比丁丁高0.4米,丁丁身高多少米?”有些学生没有仔细审题,看到高0.4米,就用1.8-0.4。这是典型的未审题先下笔,这种现象还较为普遍。

2、抓不住关键词,手忙脚乱

在解决问题中,特别是题目数据较多,题目比较长篇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就觉得眼前一花,手忙脚乱,无从下手。例如,棉纺厂1月份产棉布21.9万米,比2月份少生产0.3万米。又知2月份比3月份多生产0.4万米。请问,1月份和3月份共产棉布多少万米?这题中数字较多,很多学生不能理清其中的数量关系不能正确的求出3月份产的棉布导致题目做错。

3、概念不清,理解偏差

由于现在教材的很多概念都比较形象地描述出来,学生表面上很快地理解了,但在做题的时候就反映出概念理解不清的情况了。死记硬背对小学生来说比理解要简单得多,所以,由于概念不清导致的审题偏差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例如,在这道题中“把15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的5个,求每个小朋友分的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很多小朋友没有真正理解分数的含义,求得的结果都是15分之5,这是典型的概念不清。

二、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1、重复朗读,培养审题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解答数学题时,同样要重复性读题,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题目的关键信息,有利于理清解题思路,确定解题策略,因此,再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读题,引导学生真正的理解题意,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例如,食品加工厂上午运来28车小麦,下午运来35车,已知每车小麦的吨数相等,下午比上午多运来84吨,上午、下午分别运来多少吨小麦?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题,要求他们在读题的过程中了解整道题有多少计算步骤,最后求得是什么。学生通过反复读题抓住题目的關键信息分析解题,最后列式为84÷(35-28)=12(吨)上午:28×12=336(吨)下午:35×12=420(吨)。通过反复的读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2、适时引导,找准审题关键

重视数学概念理解,读懂题目中的关键词和专业术语。基于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智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于题目要求中的文字或题图中隐含的条件等不能正确理解,抓不住题目的关键,造成原则性的错误。如行程问题中的“相背而行”“相向而行”的含义、应用题当中“倍”的含义等,很多学生由于没有真正理解这些数学术语,所以没有办法题目和正确解题。所以要求学生在读题目要求时用一些画浪线、点重点号、画圈等作记号,标识出其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句,养成边读边画的习惯,对题意的理解有所帮助。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字面的记忆和浅显的理解,而要结合不同难度、梯度的题目具体渗透概念,使得概念具体化、实用化。

三、分析题目中的显性和隐性条件,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学生怕解答应用题,往往审题没有过关,不会分析题目中显露的条件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更不会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在审题教学中多加引导,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4、数形结合,提高审题效率

在解答数学题时,为了真正的理解题意,可通过画图的方式达到正确解题的目的。由于一些数学题中有很复杂的数量关系,导致难以理解和解答,而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能够以线段图或模拟实物图的形式呈现问题和条件。例如,“爷爷比亮亮大50岁,3年后爷爷的年龄正好是亮亮的6倍。亮亮今年多少岁?爷爷呢?”面对这样的题目,仅靠理解解题很容易出错,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将线段图画出,这样题意就清晰的呈现出来了,从而正确解题。这样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题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以上提出的策略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又可以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更要靠学生的自觉反思、自主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杨 莉《试析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10)

2.王丽娟《小学数学审题基本方法探究》(《教苑点滴》2007.4)

猜你喜欢

读题题意审题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心爱的读题猫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三招”学会审题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七分审题三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