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2022-01-04张川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实效性新课改

张川

摘要:新课改十分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倡互动式教学,提倡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努力创建多姿多彩的课堂,同时,新课改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讲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发挥其实效性,旨在对教育教学实践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体育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的全称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我国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然在此之前我国进行过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弊病和缺陷层出不穷。而新课改的根本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善和革新目前基础教育的课程体制、课程组织、课程实质、教育方法、课程统治和评价方式,建设切合素质教育的新体系。而对于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众说纷纭却无定论,在相关政策当中也没有明确的说明。靳玉乐等认为新课改理论基础模糊不清只会导致改革实践者手足无措。他认为,必须明确指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同时提出在新课改中“必须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具体来说,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全面发展学说作为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①。”

体育课向来是教育革新,全面促进素质教学的基础性学科,体育课不仅可以让同学们学习到基础的体育技能,还可以培育自强不息、坚毅勇敢的美好品质,十分有益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但一直以来,因为受守旧的教育思想熏染,加上对体育课的错误认知,大部分体育老师都只重视身体上的锻炼,从而导致在体育授课过程中重竞技、轻人文;重群体、轻个体;重灌输、轻引导;重教师、轻学生等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导致教学效率不高②。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其身心发育都处于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当中,加强学生素质锻炼、锻炼学生运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体育教学任务。随着新课改不断改善发展,目前初中体育教学已经取得卓越的成效,以“学生体育素质教育为主,学生运动能力为辅”的初中体育教学规划已见雏形。初中体育老师应当高度响应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来对课程进行革新,促进教学的发展进步,努力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目标。

一、构建情景模拟的体育教学方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成效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只是单纯地在授课,而没有关注学生的需求,更不要说满足他们的需求了,而学生没有产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自然积极性不高。要想提高教学成效,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构建一个大的整体框架,然后再不断向里面填充,充盈内容,这样就可以保障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成效。针对中学生性格特征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绝大多数中学生才思敏捷、活泼伶俐而且好奇心极重,所以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地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指引同学们对于体育课程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比如,老师可以在室内课堂中向同学们介绍举世闻名的极限运动并播放相关视频,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极限运动的魅力,体会热血沸腾的感觉,营造一个激情高昂的体育课堂氛围;体育老师还可以体育竞技和体育课堂进行融合,让学生在观看专业的体育竞技后进行模拟,将体育竞技中的場景、情景搬到体育课堂上。比如在“跳高”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游戏环节,让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然后模拟专业的竞技情景进行运动竞技,并设置相应的奖项,获胜者就可以领取相应的奖励。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引起中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顺利化解传统体育活动枯燥无味的弊端,让中学生在更加轻松有趣的环境和氛围中自主开展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

二、丰富体育课堂的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枢纽,体育老师要应用好超前的教学理念,不断充盈体育课堂内容和内涵,让同学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体育活动,这样才更加有助于教学成效的提升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老师可以构建新的,有别于传统体育教学的组织方式,将身体锻炼作为体育活动的主修课程,要求所有学生都得参加,而将不同项目的体育活动作为选修课程,同学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这样就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不仅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而且深化了教学内涵,使得体育课程更加丰富多彩。不过老师需要着重考虑的一点就是,在开展专项体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应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为重,让学生明白自己擅长什么,并且按部就班地进行自己特长能力的提升,不要过于关注学生体育活动是否专业,这样做严重背离了教学的目的,还会给学生增加压力,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

三、坚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当代教学领域突出的研究成果,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需要为教育计划和创新的重要标准,以学生的学习志愿为教学构建方法为方向。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体育课堂,要坚决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潜能③。要想做到并做好这一点,老师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方式:一方面,因材施教。学生的体育学习潜能受多方面的影响,比如身材、性格、运动能力的遗传、家庭背景和体育活动经历等,所以在专项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学会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并为其设定不同的体育学习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予以学生足够的权利进行自主探究。探究性教育是新课改里的重要内容,探究是指学生在把握基础能力的条件下,自己主动深入学习,培养能够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和内容的习惯和能力。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将体育活动项目与自己的切身经历进行结合,策划一些体育活动,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体育游戏等等,这样就能培养同学们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①勒玉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20.

②杨素萍.体育基础教育改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③肖上毅.浅谈新课改下创新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生(下旬刊),2017(12):23.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教学实效性新课改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