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邮说茶叶

2022-01-04陈李林

武夷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邮票茶叶

李 芳, 陈李林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福建 福州350002)

茶(Camellia sinensis)在分类学上属于种子植物门(Sperma tophyta)、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山茶目(Theales) 、山茶科(Theaceae)、 山茶属(Camellia)(图1、图2)。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是微缩的百科全书,从邮票的视角,以邮票为佐证,可以更明晰、更直观地感受茶路绵延与壶里乾坤,体悟茶文化的深刻内涵。

图1 金花茶与炮弹花(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发行)Figure 1 Camellia nitidissima and Courcupita guianensis(Jointly issued by China and Malaysia)

图2 山茶花与蝴蝶(中国)Figure 2 Camellia and butterflies (China)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可见茶树主要生长在气候温暖、降雨量充足、土壤偏酸性的南方丘陵山地(图3)。 1991 年3 月,云南思茅地区茶叶工作者何仕华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发现一株古茶树。 这棵古茶树既有野生大茶树花、果、种子形态特点,又具有栽培茶树芽叶、枝梢的特性,是野生型与栽培型的过渡类型,经推断树龄在千年左右,邦崴古茶树由此登上邮票的殿堂(图4)。

图3 精准扶贫(中国)Figure 3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China)

图4 邦崴古茶树(中国)Figure 4 Bangwei ancient tea tree (China)

茶是我国的国饮。 在茶圣陆羽(图5)的笔下,茶是一种富有诗意并有着神奇功效的植物,《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汉代,是托名“神农”所作的中医、中药学经典著作(图6)。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 可见,在久远的汉代,中国人就深谙茶的保健与药用功能。 与此同时,茶叶中含有两种致瘾性的生物碱(咖啡因和茶碱)以及多种多酚类、芳香类物质,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多方面的调节功能。 这就是茶经久不衰的奥秘。

图5 茶圣陆羽(中国)Figure 5 Tea saint Luyu(China)

图6 神农尝百草(中国)Figure 6 Shennong tasting herbs (China)

1 茶路通世界

据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00 年,中国西南地区遍布野生茶树,这里的原住民就有咀嚼茶树叶的习惯。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茶叶流传到长江中、下游流域(拜纳姆 H 等,2017)。6 000 多年前,生活在浙江余姚田螺山一带的先民就开始植茶树,田螺山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王晨辉,2015)。 西汉后期到三国时代,茶已经成为宫廷的高级饮料。 从西晋到隋朝,茶逐渐走进寻常巷陌,百姓人家。 至唐、宋时代,茶已成为千家万户的生活必需品。

公元641 年(贞观十五年),茶叶随文成公主入藏(图7)。 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在蒙古边境,当时的中国商人通过以茶换货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

图7 步辇图(中国)Figure 7 Bunian Tu (China)

1.1 亚洲

1.1.1 日本 公元1267 年,日僧南浦邵明于浙江杭州余杭径山寺禅修习茶,后携蒸青绿茶东渡,日本抹茶与日本茶道由此发源。 静冈是日本茶叶主产地,80%的茶叶产自静冈(图8)。1990 年,日本静冈地方发行了一枚采茶邮票,邮票上标注的“八十八夜”(图9),是指每年立春以后的第88 天,正值春夏交替,是采摘茶叶的好时节。 1991 年,日本发行茶种引进800 年纪念的邮票(图10),图案是一枝茶花,背景是陶制的茶壶、茶碗。

图8 采茶(日本)Figure 8 Picking tea(Japan)

图9 采茶(八十八夜)(日本)Figure 9 Picking tea(eighty eight days) (Japan)

图10 茶种引进800 年纪念(日本)Figure 10 Introduction of tea varieties for 800 years

1.1.2 斯里兰卡 众所周知,世界三大茶叶主产国是印度、中国、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生产的茶叶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9%~11%,茶业已经成为斯里兰卡(原名锡兰)的经济支柱。

1815 年,英国从荷兰人手中接过了锡兰的掌控权,这枚带有英国国王头像的采茶邮票就是英国殖民时期发行的邮票(图11)。 英国人在锡兰大力推广咖啡种植,以至于在锡兰15%的平原与山地都种植了咖啡。 1875 年,当锡兰的咖啡产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咖啡的致病真菌驼孢锈菌在岛上悄悄蔓延,导致成片的咖啡树枯萎。 短短20 年间,锡兰的咖啡产量减少90%。为了挽救咖啡产业,英国政府派植物病理学家沃德来到锡兰考察,由于大规模单一的咖啡品种与种植结构,咖啡锈病蔓延的趋势已经无法遏制,沃德也深感无力回天(斑斑,2018)。 因此,茶就成为当地人的救命稻草(图12),锡兰红茶之父——苏格兰人詹姆斯泰勒(图13)在锡兰试种茶树(茶种1824 年从我国引进)。 1866 年,詹姆斯泰勒来到中国学习武夷岩茶制法,制作红茶,经过品种改良与制茶技术改进,终于成就了名闻遐迩的锡兰红茶(图14)。

图11 采茶(1933 年) (锡兰)Figure 11 Picking tea(year 1933) (Ceylon)

图12 采茶(锡兰)Figure 12 Picking tea(Ceylon)

图13 红茶发明人詹姆斯泰勒(斯里兰卡)Figure 13 Ceylon tea inventor James Taylor (Sri Lanka)

图14 茶叶百年纪念(1867—1967 年)(锡兰)Figure 14 Centennial of tea (year 1867—1967)

1.1.3 印度 1780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人从中国广州带走一颗小小的茶籽,茶籽在印度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成为一片茂密的茶树林(图15)。 1832 年,东印度公司在阿萨姆地区设立了茶树种植和试验机构,并且派遣使者到中国购买茶叶种子和茶苗,招募中国制茶工人,从此中国种茶和制茶的技术传到了印度(潘城等,2017 )

图15 采茶(印度)Figure 15 Picking tea(India)

1.1.4 印度尼西亚 1690 年,在印度尼西亚实行殖民统治的荷兰人就已经尝试在印度尼西亚种植茶叶(图16),制作红茶。 19世纪70 年代,荷兰人把印度阿萨姆红茶的种子带到了印度尼西亚,并开始大范围种植。 1933 年,印度尼西亚已经成为仅次于印度、斯里兰卡的世界第三大茶叶输出国。

图16 茶园(印度尼西亚)Figure 16 Tea garden(Indonesia)

1.2 欧洲

1.2.1 英国 公元1610 年,中国茶叶乘着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漂洋过海,饮茶之风迅速传遍欧洲大陆。 1662 年,大英帝国查理二世国王的王后,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入皇家的时候,携带了一箱来自中国的祁门红茶,将饮茶的时髦风尚带入英国宫廷,从此英国的饮茶方式和习惯渐渐形成(图17)。 18 世纪的词典编纂者、文学批评家与诗人塞缪尔·约翰逊(图18)是一位资深的饮茶爱好者(拜纳姆 H 等,2017)。

图17 下午茶(英国明信片)Figure 17 Afternoon tea (British postcard)

图18 塞缪尔·约翰逊(英国)Figure 18 Samuel Johnson(UK)

19 世纪中期,中英茶叶贸易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帆船,英国邮票上的运茶快船(图19)就成为往来中国与英国港口之间最快的交通工具。 1849 年,美国人制造的快速帆船“东方号”从香港出发,只用了7 d 就到达伦敦,比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快了三倍,轰动伦敦(潘城等,2017 )。

图19 运茶快船(英国)Figure 19 Tea clipper cutty sark (UK)

在当时,中英贸易存在巨大逆差,中国的丝织品、茶叶和瓷器是最受西方欢迎的商品,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 而英国的商品(自鸣钟、鼻烟壶)在中国的销量相形见绌。 1781—1790 年,中国销往英国茶叶的价值就高达9 600 万元,而同期英国销往中国的全部工业产品价值仅有1 600万元(韩敏等,1988)。

英国商人通过贩卖鸦片弥补巨大的贸易逆差。 鸦片在中国泛滥,给中国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也让中国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英国人的腰包。 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图20)挺身而出,推动了声势浩大的“虎门销烟”运动(图21)。 英国人岂能善罢甘休,他们凭借着船坚炮利,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炮火强行轰开了中国国门,惊醒了大清帝王的天朝迷梦,开启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近代史。

图20 民族英雄林则徐(中国)Figure 20 National hero Lin Zexu (China)

图21 虎门销烟(中国)Figure 21 Destructed opium in Humen (China)

1.2.2 美国 美国早期为荷兰管辖,16 世纪,荷兰人通过海上贸易把中国茶传入欧洲,再由欧洲移民将茶带到北美。 18 世纪初,北美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将饮茶习俗带到北美。 大约在1690 年,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开设了北美大陆上第一个出售中国茶的市场。 1720 年后,北美开始正式进口茶叶。

1765 年,英国国内财政困难,英国政府决定以“印花税法案”的方式来缓和财政危机。 这种“印花税法案”是英国强加在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头上的纳税法案,遭到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被迫在1766 年废除(图22)。 于是,英国政府改变策略,开始征收“茶税”。 当时美国进口茶叶贸易主要由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为了独占巨额利润,英国东印度公司以《航海条例》来限制北美当地商人进行贸易活动。 1773 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茶叶税法》,规定每磅茶叶征收3 便士茶税。 《茶叶税法》引起当地商人的强烈反对(拜纳姆 H 等,2017)。 1773 年12 月16 日,当英国东印度公司满载中国茶的船队到达波士顿港口,波士顿一批抗税勇士乘着夜色,化装成印第安人闯上3 艘茶船,将船上342 箱价值18 000 英镑,来自中国武夷山的茶叶倒入海中。 这就是美国建国历史上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图23 ~图25)。 这次事件揭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吴维真,2015)。

图22 印花税法案废除250 周年纪念(美国)Figure 22 Repeal of the Stamp Act,1766 (USA)

图23 美国独立200 周年纪念(危地马拉)Figure 23 Bicentennal of American independence (Guatemala)

图24 美国独立200 周年纪念(美国)Figure 24 Bicentennal of American independence (USA)

图25 倾茶事件之船与茶党博物馆(美国明信片)Figure 25 Bostan tea party ship and museum (USA postcard)

1.2.3 俄国 1567 年,两位哥萨克人伊万·彼得洛夫、皮纳什·亚里舍夫将中国的饮茶习俗传入俄国。 1618 年(明万历四十六年),中国到俄国的使臣将茶叶作为国礼赠送给沙俄皇帝。1638 年,斯特可夫将中国茶带到了俄国。 17 世纪中叶,沙皇俄国占领我国西北兄弟民族茶叶的集散市场雅克萨,企图垄断中国西北的茶叶市场。 1689 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恰克图为中、俄互市地点(梅莉,1998)。

当时茶的贸易与运输线路曲折漫长,整个行程需要18 个月,导致茶价高昂,因此,在当时的俄国,喝茶是达官贵人的专利,是奢华与地位的象征(图26)。 苏联是欧洲大陆上唯一生产茶叶的国家,苏联茶园是世界纬度最北的茶园,茶区集中在格鲁吉亚(图27、图28),这里的茶叶约占苏联茶叶产量的85%(中国茶典编委会,1995)。

图26 库斯托季耶夫诞辰百年纪念《下午茶》(苏联)Figure 26 Afernoon tea, the centennial commemoration of the birth of Boris Kustodiev (CCCP)

图27 格鲁吉亚茶园(苏联)Figure 27 Tea garden of Georgia (CCCP)

图28 格鲁吉亚画家作品《采茶》(苏联)Figure 28 Georgia painting of Picking tea (CCCP)

1.3 非洲

1.3.1 文达 这枚《茶叶生产》纪念封(图29)上的文字大意是:茶叶在纳塔尔(南美大陆大西洋海岸距非洲最近的港口城市)以商业形式的种植始于1880 年,之后由于蔗糖与黑荆大量种植导致茶叶的衰败;直到1960 年初,非洲的茶叶再度兴起,文达的茶业种植始于1963 年;1970 年初,茶叶在非洲南部的东特兰斯瓦尔省,纳塔尔安第斯山脉成功定植;1973 年,文达的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6 hm2;1973 年4 月,茶叶加工厂开始运营,这里生产的红茶品质优良,得到伦敦经纪商的赞誉。 值得一提的是,20 世纪60 年代,应非洲国家的要求,我国多次派出茶叶专家去西非的几内亚、马里、摩洛哥等国家指导种茶,培养了一大批非洲本土的茶叶人才(秦泉,2014)。

图29 茶叶生产(文达)Figure 29 Tea processing (Vanda)

1.3.2 毛里求斯 作为非洲的一个岛国,毛里求斯在经历了法国、英国的殖民统治后,于1968 年宣告独立,1983 年,毛里求斯发行庆祝独立15 周年纪念邮票(图30),其中1 枚就是发展茶产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毛里求斯政府为了改变过于单一的农业经济(甘蔗)状况,鼓励国民种植茶树,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400 m 以上不宜种甘蔗的地区。 生产的红碎茶外销英国、巴基斯坦等国家(陈宗懋,2000),大大改善了岛国的经济结构与当地人民的生活。

图30 独立15 周年纪念(茶产业)(毛里求斯)Figure 30 Fifth anniversary of independence (Tea development)(Mauritius)

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图31)、赞比亚(图32)、马拉维(图33)分别发行采茶邮票,表明茶叶在非洲地区的普及。 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是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中非联邦”,其范围大概包括今日的津巴布韦、赞比亚及马拉维三国,不过这个“联邦”仅维持了10 年,于1963 年12 月 31 日解体。

图31 采茶(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Figure 31 Picking tea (Federation of Rhodesia and Nyasaland)

图32 采茶(赞比亚)Figure 32 Picking tea(Zambia)

图33 采茶(马拉维)Figure 33 Picking tea(Malawi)

2 茶道通人心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龙兴之地,公元780 年,茶圣陆羽写成中国第一部《茶经》。 《茶经》全面阐释了种茶、制茶、烹茶与品茶的艺术(如茶叶的选择、泉水的鉴赏、茶器的制作、饮茶的礼仪),概括了茶的科学、人文、美学等丰富内容,涉及儒、道、佛三教。 《茶经》的问世大大助长了文人品茗的雅兴。

茶会(图34)是我国古代文人喝茶雅会的常见形式。 《茶会》邮票的画面是明代著名文人画家文征明的《惠山茶会图》,描绘了文人雅士流连于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的山水之间,煮茶品茗、吟诗唱和的景象。 据统计《红楼梦》中涉及茶的文字就多达273 处。 邮票《妙玉奉茶》(图35、图36)取材于《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塑造了一个“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的艺术形象,展现了妙玉深厚的品茶素养与孤傲气质,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饮茶文化在清代的兴盛。

图34 中国茶叶(中国)Figure 34 Chinese tea(China)

图35 妙玉奉茶(1981 年)(中国)Figure 35 Miaoyu serving tea(year 1981) (China)

图36 妙玉奉茶(2016 年)(中国)Figure 36 Miaoyu serving tea(year 2016) (China)

1996 年5 月17 日,中国澳门发行1 套《中国传统茶楼》邮票(图37),4 枚邮票生动展现了茶楼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茶客边喝茶边观赏挂在正中上方的鸟笼;少妇抱着婴孩哼着小曲;画面左下方,有一位老人背着婴孩,大声吆喝卖报;画面右下方,一位来客酒足饭饱,一边看报,一边享用着热茶,还有两名正在忙活的店小二,一位忙着泡茶,另一位端出热气腾腾的包子。

图37 传统茶楼(中国澳门)Figure 37 Traditional teahouse (China Macao)

1997 年,中国澳门发行的1 枚《茶馆》邮票(图38),主图是一幅具有浓郁农家神韵的“茶肆”画,门前摆开四方小桌,门前旗杆上,绿色的“茶”幡旗与红灯笼相映成趣。 店小二提着茶壶,正准备迎接四方来客。 茶楼两边是一幅由幸运数字组成的对联,上联是“八四九八一六八”,下联是“三二二三八六三”,横批“三二二八”,以粤语谐音即可念为“发市久发一路发,生意易生发路生”,横批为“生意易发”,构思之巧,韵味十足。

图38 茶馆(中国澳门)Figure 38 Teahouse (China Macao)

2011 年1 月10 日,中国邮政总局发行以陕西凤翔木版年画为主题的4 枚纪念邮票,其中有1 枚是《富贵花瓶》,瓶饰为如意纹和冰裂纹,瓶子插着并蒂荷花及莲蓬,象征平安富贵;两旁衬以书籍、印章、石榴、酒坛、蝙蝠。 值得注意的是在书籍的上方还有一个茶壶,展现了书香门第、小康人家的生活雅趣(图39)。

图39 凤翔木板年画(中国)Figure 39 Fengxiang folk woodcut spring picture (China )

2000 年7 月,澳门回归后再次发行《茶艺》套票以及1枚小型张(图40)。 茶艺通常指沏茶、泡茶的艺术形式和方法,是茶道精神的外在体现。 茶艺邮票1 套4 枚,分别体现了家庭欢聚,亲朋好友共聚一堂,饮“寿眉”、品“龙井”、煮“普洱”、酌“红茶”的生动场景。 《茶艺》小型张上,一位少女端坐桌前,徐徐添茶,怡然自得,背景对联是“引茶会友,把盏谈心”,横批是“醉茶轩”。 的确,品茗茶,会亲友,谈心交流,共享良辰美景,令人陶醉其中。

图40 茶艺(中国澳门)Figure 40 Tea art ( China Macao)

2001 年9 月,香港邮政署发行带有茶香的《香港茗艺》套票(图41)。 第1 张是福建和广东潮州的功夫茶,其炮制方法相当考究,每个步骤都有独特的名称,如“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第2 张是港式奶茶,这是香港餐厅常见的茶饮,制作方法是先将多种茶叶混合煮沸,然后倒进1 m 高的金属壶内,闷上几个小时,再经过“丝袜”过滤,其浓郁的茶香与绵柔的口感令人沉醉;第3 张是盖碗茶;第4 张是一种泡茶艺术,先用开水冲洗茶具,预热茶具,然后再把茶水依次循环灌注到每个茶杯,保证每一杯茶的味道整齐划一,完美均衡。

图41 茶艺(中国香港)Figure 41 Tea art (China Hongkong)

3 壶里乾坤大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茶具就是茶道在器物层面的文化体现。 早在唐代,茶具就从食具、酒器中分离出来而自成体系。 中国的茶具品类丰富,有煮茶、饮茶、灸茶等器具,达20 多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茶壶,根据质地的不同,可分为紫砂壶、陶瓷壶、珐琅壶、玻璃壶、铁壶等。

陕西法门寺出土的鎏金银茶碾(图42)是中国邮电部于1997 年4 月发行的《中国茶叶》邮票中的第3 枚,这是唐僖宗供奉给佛祖的茶具。 茶碾是木制的,其造型与药碾类似,唐代人将茶碾碎,以方便煮茶,茶碾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宫廷茶宴的盛行。

图42 鎏金银茶碾(中国)Figure 42 Gilded gold and silver tea mill (China)

紫砂壶凝聚五行元素,寓意天人合一,特别是名家制作的紫砂壶在用料、造型、图案方面独具匠心,达到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融合。 2011 年11 月11 日,发行《2011 中国第27 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纪念邮票1 套2 枚,其中1 枚就是故宫收藏的明代制壶大师时大彬的作品扁方紫砂壶(图43)。 邮票背景为天下第二泉(二泉映月),画面外方内圆,高贵典雅,和谐自然。

图43 紫砂壶(中国)Figure 43 Purple clay teapot (China)

2019 年,中国与葡萄牙联合发行茶具邮票,其中1 枚就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汪寅仙制作的南瓜造型紫砂壶(图44),提梁为瓜藤造型,配上瓜叶茶碟,寓意瓜瓞绵绵、生生不息,自然古朴,妙趣横生。

图44 紫砂壶(中国与葡萄牙合作发行)Figure 44 Purple clay teapot(Jointly issued by China and Portugal)

2014 年,中国澳门发行马年生肖邮票,邮票图案是马型紫砂壶(图45)。 紫砂壶上有“土牛”字样,古时农家常常在“立春”造土牛,为春耕祈福,因此“土牛”也称为“春牛”。

图45 生肖紫砂壶(中国澳门)Figure 45 Zodiac purple clay teapot (China Macao)

1994 年5 月5 日,宜兴举办“中国陶瓷艺术节”,为此,邮电部发行1 套《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图46)。 全套4 枚,邮票上紫砂壶分别为明代时大彬的三足圆壶、清代陈鸣远的四足方壶、邵大亨八卦束竹壶以及现代名家顾景舟的提璧壶。

图46 宜兴紫砂陶(中国)Figure 46 Yixing purple clay teapot (China)

这套邮票的背景为浅灰色中式线框信笺,采用行草分别题写历代诗人吟诵紫砂壶的名句,主图上方有篆刻印章。 并将紫砂壶艺术与诗词、书法、篆刻巧妙融为一体,洋溢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 《明·三足圆壶》背景是清代诗人汪文柏吟的名句“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上方有“圆不一相”的篆刻朱印;《清·八卦束竹壶》配的是诗人梅尧臣的联诗“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以及“泥中泥”的篆刻朱印;《清·四足方壶》背景是清代诗人汪森的茶诗“茶山之英,含土之精,饮其德者,心怡神宁”,上方有“方非一式”的篆刻朱印;《提璧壶》是现代陶艺大师顾景舟的巅峰之作,背景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吟咏紫砂壶的名句“喜共紫瓯吟咀酌,羡君潇洒有余清”,上方是“艺中艺”的篆刻朱印。

中国台湾也发行了多套茶壶邮票(图47),这些经典名茶壶代表着中国传统壶艺制作的最高水准与审美导向。 青花瓷茶具(图48)从造型和纹饰上,都呈现出浓郁的西域风情,体现了不同文化和谐交融的审美特质。

图47 茶壶(中国台湾)Figure 47 Teapot (China Taiwan)

图48 青花瓷茶具(中国台湾)Figure 48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teapot (China Taiwan)

2019 年,中国与葡萄牙联合发行茶具邮票,其中1 枚就是19 世纪初(1810—1818 年)葡萄牙的银器茶壶和糖碗(图49)。 银器产地在葡萄牙港口城市波尔图,曾是拉梅戈地区的主教的个人收藏,目前收藏于里斯本的拉梅戈博物馆。

图49 银茶具(中国与葡萄牙联合发行)Figure 49 Silver teapot (Jointly issued by China and Portugal)

在日本,壶不仅是一种生活器具,也有“关键”的意思。 南部是日本东北地方大藩主的姓氏,400 多年前(江户幕府时代)就因生产铁器而得名。 重视茶道的南部藩主光重直公,将当地所产的铁砂制成南部铁艺茶壶,声名远播(图50)。

图50 南部铁器茶壶(日本)Figure 50 Southern iron teapot (Japan)

匈牙利陶瓷茶具(图51)名闻遐迩,其中最著名的是海兰德瓷器和乔纳伊瓷器。 匈牙利有些经典造型的茶具是为英国皇室、匈牙利贵族定制生产的,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图51 陶瓷茶具(匈牙利)Figure 51 Ceramics teapot(Magyar)

1989 年,苏联发行了1 套茶具邮票,展现了俄罗斯独特的饮茶工具(图52)。 俄式茶饮(奶茶)巧妙的内部管道构造使热奶与茶水随时融合,成为居家必备用品(拜纳姆H 等,2017)。

图52 茶具(苏联)Figure 52 Tea set (CCCP)

4 小结

茶是神奇的东方树叶。 茶隐含着世界贸易的基因,茶从中国向世界流转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各国的人们的饮食结构,也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格局。

茶是南方嘉木。 在世界三大植物(咖啡、可可、茶)饮料中,唯有茶有形有样、有筋有骨;茶采天地之灵气,富有天生丽质,通过不用的制作方式(图53),又展现出独特的神韵;茶道(茶会、茶艺)不仅促进茶叶的普及推广,也是人际交往,精神沟通的良好媒介。

图53 茶叶加工制作(葡萄牙)Figure 53 Tea processing (Portugal)

在世界邮票的长廊中,我们可以深刻体悟到:茶穿越浩瀚的历史时空,联接着古往今来。茶富含多重健康促进因子,其复杂微妙的味觉体验以及多元文化品位,滋润着饮者的心田(图54)。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蕴含多元文化交融互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精神。

图54 茶饮(法国)Figure 54 Tea drinking (France)

猜你喜欢

邮票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邮票上的西游》——邮票珍藏册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和小编一起设计邮票
邮票被谁拿走了
香喷喷的茶叶
徐召学:到北方种茶叶
邮票上的“三月三”
找寻通往童年的那张“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