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体育电影融合研究

2022-01-01

电影文学 2022年20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命运共同体

王 鹏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1120)

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基本指导思想,在吸取全球发展历史的经验教训、借鉴我国外交经验,以及在中国传统和哲学的智能创造下[1],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提出“构建人类共同体”的治理方案。党的十八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并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入宪,有着划时代的意义[2]。

本文以十八大以来拍摄上映的体育题材电影为研究对象,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探寻体育电影的内涵,以及中国体育电影如何借助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体育电影内涵与要求

体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体育是全球化的结果,也是全球化的一项社会实践[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和目的跟奥林匹克一样,两者不谋而合。发展体育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新时代国家发展大局中两项重大战略任务[4]。体育电影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带动着经济的发展,也将体育运动与人类生命的密切关系摄制成激动人心的励志影像,负载着人们对生命本体的价值追求和生命意义的生存探索[5]。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体育电影含义

中国体育电影,是用影视的形式把中国体育故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相结合,来宣传和平团结、树立共建合作、实现共赢共享的一种影视方式;是延续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的重要手段,是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重要方式[6]。

体育电影作为体育产业的一部分,其经济属性带动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体育本身的育人属性,在体育电影里通过体育与艺术结合,以叙述描写的形式,传播着体育知识的同时也引导教育观众走向阳光;体育的外交功能不仅以运动项目带动外交的发展,体育影视也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影响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二)新时代下我国体育电影新机遇及影视产业功能的体现

体育具有育人功能,体育电影通过某些运动或者赛事,塑造体育人物,来传递奥林匹克精神、传播正能量,用艺术性的叙事方式来体现其育人功能。电影《攀登者》不仅描述了我国第一批登山运动员保护国防安全、维护和平、传播爱国精神做出的贡献和牺牲,也叙述了我国户外项目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传播了对大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电影育人功能的体现是显而易见的。

体育影视在本国体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通过叙事的方式,用拍摄行为进行播放,在短时间内让全球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其国内体育发展情况,展示国家的体育形象,促进外交的建设。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加强我国体育“软实力”的传播和建设,彰显我国体育精神,展示我国体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互融合,塑造体育强国形象至关重要。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体育类型电影的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网络、影院已上映体育电影共计29部。随着我国对体育产业的重视,通过叙事的方式对不同运动项目为题材、不同电影类型(比如商业性质电影、体育喜剧等类型),以国家荣誉爱国主义思想为主调,以真人真事为原型进行创作并运用高科技复原真实比赛场景,塑造优秀运动员形象作为榜样力量来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和传播中华体育精神,从而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彰显我国文化自信,最终以倡导构建和平、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我国体育影视借助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拍摄的体育电影运动项目多,电影类型呈多元化,关注度和覆盖面广。

表1 党的十八大以来部分体育电影梳理

(一)少年儿童题材类体育电影

少年儿童时期不仅是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中华体育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顽强拼搏、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时期,更是家庭亲子关系培养的重要时期。体育电影通过以少年儿童的成长发育及家庭关系为素材,散发出真实的亲子关系,少年儿童的天真、阳光与活力,更能为广大少年儿童和家长所接纳。

2015年我国申请冬季奥运会顺利成功,北京成为双奥城市,冬奥热也随之兴起。《冰上时刻》(2021)以冰球运动为题材,跟拍记录了三个不同家庭背景的冰球少年。通过世界多地区取景,记录了三个孩子的成长,也记录了三个家庭背后的故事。冰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高对抗性的冬季运动项目,儿童时期进行冰球的练习可以通过对抗性比赛“文明其精神”;学会面对输赢并尊重对手,也通过对抗性及身体性练习“野蛮其体魄”,锻炼培养其强壮体魄也会让儿童学会担当。影片通过三个不同家庭家长支持陪伴孩子运动,表现出新时代家长对学校体育态度的重大变化,是我国体育强大后文化自信、国家重视体育带来的变化,是更科学更自信的体现。

少年儿童是祖国、是世界发展的未来,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希望。少年儿童题材电影,是我国少年儿童体育发展及校园体育教育进步的缩影,是集体爱国主义的培养也是注重个人成长梦想追求的展示,体现出体育竞技残酷一面也体现出亲情呵护的沉默是温情一面。拍好少年儿童题材电影对孩子完善人格,引导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改变家长传统思想对体育的负面影响,对传承中华体育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二)三大球类题材电影

以足篮排三大球类体育项目拍摄的电影作为传统的体育电影,一直呼吁着世界和平团结、展现着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和集体爱国主义精神。

电影《夺冠》(2020)作为三大球类电影的代表作,讲述中国女排的成长起伏,传递了“女排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展示了我国的文化自信。电影《夺冠》描写中国女排起伏变化时间上的发展,见证了我国社会的变化。从开场的科技手段落后到后期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先进训练模式,跌宕起伏的夺冠经历也是我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变化,也是我国软实力提升的表现。中国女排精神是通过历代女排姑娘历经磨难千锤百炼后铸造的精神,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不仅在女排内部传承,也激励着我国人民砥砺前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精神层面支持。

十八大后我国对体育产业逐渐重视起来,体育文化也随之有了改变,电影《蹴鞠》(2016)通过现代艺术的描述传达展示古代蹴鞠运动的魅力和激情,是用影视手段宣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蹴鞠运动。拍摄《蹴鞠》也是展示我国文化自信、宣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全球更多人了解一种体育文化软实力的表现。

(三)其他类题材体育电影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到完善概念的10年时间里,我国体育类电影通过拍摄多种项目来展示中国故事,来引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短跑项目为题材,以真实人物为原型进行故事改编的电影《超越》(2021),不仅让观众回忆了我国短跑运动的历史和辉煌,也传播了正确的短跑知识,不仅起到了体育影视育人的功能,也展示了运动员为国争光的中华体育精神,成绩面前公正干净,在对青少年方面塑造了有担当阳刚之气的形象。在众多的体育电影中《了不起的老爸》(2021)作为一部描述父与子之间对马拉松运动改变父子关系并突破各自人生极限的励志体育电影,关爱残疾人鼓励残障人士参加体育运动项目,展示父爱超越个人运动极限,更高更快更强的展示也是构建美丽世界的倡导。

三、体育电影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融合传播

中国作为体育大国,体育电影产业的发展却有待提高。在叙述中国体育故事的剧本前提下,如何向世界宣传我国体育文化精神,让全球更多观众可以记住中国体育电影,引导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体育电影相融合,是新时代体育电影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一)以人为本,塑造优秀运动员的形象

我国体育电影的主题叙事变迁史与我国各时代相对应,经历了新中国成立时期的集体形塑,“十七年”时期体育电影的政治立意,到改革开放后民族振兴下体育电影的希望之境,过渡到20世纪90年代以人为本新世纪初体育电影的人文情怀,再到2008北京奥运后文化认同后奥运时期体育电影的精神传递[7],最后到新时代体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融合的时代,体育电影除了宣传为国争光爱国精神外,更多以塑造优秀运动员或者集体,来展示体育运动带动社会的积极性、唤醒体育文化、引导青少年走进运动场,并以优秀运动员的形象给青少年树立榜样力量,传播阳刚之气,更积极地把体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相融合。比如《激战》《超越》《破风》等电影中强壮健魄身材的展示,给更多的青少年传播一种体育美的思想,重塑其阳刚之气。《八万里》是以真实的女子竞走奥运冠军为原型,通过故事化的修改描写了一个经历失败后的运动员来到草原,发现一个可塑之才重新点燃其心中奥运梦,并通过刻苦训练一起带领少数民族女孩实现奥运梦想,励志顽强的体育精神,引导青少年要怀揣爱国梦,有坚持不放弃的体育精神。

(二)丰富电影题材,把中华体育文化融入电影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居民的生活需求日益提升,随之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电影的娱乐性可以给日益繁忙的民众解压放松,体育喜剧的题材也在给民众缓解压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播中华体育精神。《飞驰人生》就是典型的体育喜剧电影,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宣传了赛车的体育知识,也通过对男主角在儿子的陪伴下一直坚持自己盲练,对赛车的激情从未退去,再到通过搞笑的方式描写拉赞助的辛苦历程,最终不顾牺牲自己也要坚持完成比赛,欢笑中带着眼泪。观众在一种很轻松的精神状态下去观看电影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被运动员的坚持、顽强、追求正义、团队合作的中华体育精神所感染。

(三)体育音乐融合,展示体育魅力并提升文化软实力

体育电影作为彰显本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及作为外交方式的一种手段,不仅要体育故事讲得好,电影中配乐及主题曲也是表达一种文化软实力的方式。体育音乐富含民族成长的痕迹,同时体育音乐犹如时代的先锋,在民众的身份认同建构过程中,为每个阶段意识形态的重构提供导向标,尤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8],如何通过体育—影视—音乐三方面的融合来引导人们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在新时代体育电影的创作中尤为重要。

音乐是表达情感、传播精神的一种方式。体育电影的音乐是体育与音乐文化两者结合,在一定的故事背景、运动项目下,产生一种宣传体育精神的方式。好的配乐、主题曲等音乐可以促进观众的情感发展,让观众有代入感从而引起共鸣。体育电影的音乐与体育文化的融合,包含了规则、竞技、从业余到精英的金字塔、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存在时空延展能力、存在个体与集体的归属感、存在高度流行的大众文化属性[9]。我国体育电影的影视音乐应该让观众从视、听两方面产生共鸣,最终通过观看电影片段在音乐的引导下进入电影的故事情境中,带入视、听、“触”三维空间,潜移默化地感受我国体育文化及感叹构建共同体的伟大蓝图。体育电影音乐的节奏应该符合剧情的发展,应诠释顽强拼搏、阳光公平的体育精神。歌词符合运动项目及故事内容,积极且朗朗上口,具有共融性,从而用一种精神文化的软实力方式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四)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我国体育电影要讲好中国体育故事,要“走出去”才能更好地宣传和传播中华体育故事,推动与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应加速与沿线国家合作拍摄体育电影,多国文化、多国体育项目、多国籍演员参演、多国不同大自然风景相融合,不仅可以宣传中华体育精神,通过对体育与自然保护、体育的公平与构建清洁美丽的世界等主题多文化理念的融合拍摄,可以碰撞出多种新题材的影视思路,进一步带动体育电影故事内容的丰富性,从而促进拍摄出更加精彩的中国体育电影,让我国体育电影更好地走出国门。

结 语

中国体育电影应运用真实的体育故事、主题明显、气势磅礴的背景音乐来讲述中国体育故事,宣传中华体育精神及我国“和”的传统哲学思想。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多国多文化融合的拍摄合作,让中国体育电影“走出去”,让全球更多国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产生共鸣,从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带动外交合作的同时也通过体育电影呼吁维护世界和平。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命运共同体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共同体的战斗
命运秀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