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德育视域下对武陵微小说的探索

2022-01-01潘宁峰周琪昆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武陵教化作家

潘宁峰 周琪昆

(湖南文理学院 湖南·常德 415000)

在数字信息时代高度繁荣发展的当下,人们对于文学艺术的审美追求更趋向于“速效刺激”,快餐式阅读也成为了大众艺术消费的主流形式。因此,独立于传统文学作品、主要特点为短小精悍的微小说正式进入主流社会,充分体现了其独具时代特色的文化价值。而近年来,在全国各具地域特点的微小说作品中,武陵微小说以其优秀的影响力,逐渐成为当代小说界继往开来的文化品牌。武陵微小说作品多指向现实人生,而任何道德价值观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因此在武陵微小说作品中最终体现的人文关怀,其实就是武陵微小说作家以其笔下的微小说作品为德育媒介,在表现现实人生的基础上贯彻德育理念,进而最终强调的核心精神。

1 温暖人心:指向道德情感的德育

上行德政,下安本分,谓之常德。常德的城名取材于《老子》中的“为天下溪,常德不离”,作为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常德经过世代的变迁和发展,开创了其所独有的“善德文化”。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而在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中,道德价值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传统文化的承继及当代精神的引导下,武陵文化浸染了别具一格的时代血脉,塑造了崇尚道德的社会文化环境。武陵微小说作家置身于其间,笔下的作品也顺其自然的具备着道德至上的整体风格。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中的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孝”作为道德的根本,在日常生活的道德教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武陵微小说作家以犀利的眼光观照现实世界,“孝”这样的德育母题也由此进一步体现于众多的武陵微小说作品之中。在戴希的《因为母亲》一文中,杀人不眨眼的凶手仅因不想让母亲看见自己凶残的一面,放弃与警方周旋,主动伏法,不免让人惊叹、意外,却又有些感动、惭愧,连一个做尽坏事的恶人尚且懂得孝道,在亡命之途上冒死回家见母亲,并且始终把自己最纯真善良的一面留给了自己的母亲,而反观我们却时常独留父母在家,让父母尝尽了思子之苦、更难以得享天伦之乐,作家通过欧亨利式的结尾旁敲侧击地讽刺了当下部分社会群体难以回避的话题,更进一步引起了读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思考,意味深长。而唐波清的《洗澡》一文,则更倾向于规避隐晦的叙述,字字句句直击人心,文中的“老妈”患有老年痴呆症,“我”在迫不得已、极其不情愿的条件下同意为“老妈”洗澡,在“老妈”又打又闹使“我”无能为力的时候,一句“宝贝,洗澡咯”不仅令“老妈”安静了下来,还勾起了“我”遥远的回忆:“老妈”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拉扯三兄弟长大成才,还没有来得及好好安享晚年,却因老年痴呆症模糊了记忆,脑海中最深刻的话语竟是她每次给三兄弟洗澡时常说的那句“宝贝,洗澡咯”。追叙的片段,直观地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付出,作家在文中通过将眼前的母亲与记忆中的母亲做对比,使一个高大伟岸的母亲形象鲜明地跃然纸上。而文中“我”的态度由起初的不情愿到最后的潸然泪下,深刻表现了作家呼唤传统孝道回归的殷切期望,深化了德育的主题。

当然,在武陵微小说群中,也不乏包含其他道德类型的作品,如戴希在其微小说《太阳》中描述:全班30多个学生,无论男女,为了给患病的同学力量,全部剃成光头,文章深深寄予了作家借作品引导社会道德人心集体向善的希望。夏一刀《野猪横行的日子》则直接将对小说中“爹”这个角色的道德审问权力赋予了读者,“爹”一直教育“我”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可他自己作为生产队长却为了能够少交点任务,让乡里人多吃上一口粮食而欺骗县里的干部说是野猪糟蹋了田地。“我”和“爹”在两种立场之间的实际表现明显具有不同的道德倾向,而站在旁观者视角来看二者不同的道德倾向又均不能给予绝对否定,这里的德育并不是立足于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更深层次的平衡统一,这就带给了读者更大的思考空间。

2 时代呼声:指向清正廉洁的德育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东汉的“一钱太守”刘宠、明朝两袖清风的名臣于谦,古往今来这些清正之士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而清正廉洁作为德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永远不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失去其价值,在如今党风廉政建设的大背景之下,清正廉洁的建设更显得尤为重要。武陵微小说作家通过独特的视角,抓住这一德育主题,创作出了一系列与时代风向息息相关的微小说作品。

如常德著名公安作家罗学知的作品《决裂》,就直接从正面着手,讲述了在年末各项工作指标清算结账的关键时候,刑警大队、检察院和市政法委书记在处理突发案件的时候仍没有丝毫马虎,始终秉公执法、坚守底线。文中政法机关的态度,反映了时代大潮中为官做人的正确价值取向,与此同时,由于作家的职业特点,作品取材于其最熟悉的领域,故事内容偏重写实,在德育教化方面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及感染力。而武陵微小说作家笔下从不同角度强调清正廉洁重要性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唐波清的《步步紧逼》即妙趣横生地指出了杨局长因受贿而被手下的朱瑞抓住把柄,只能忍让逃避的窘迫境况。作家通过幽默的反讽笔调给世人以警醒,强烈地暗示了人们诸如受贿等不正当的行为最终只会反噬自己。戴希的作品《笑》中则运用了多种技法,留给了读者多角度分析的空间——小说开头以墨局长去华山后发生改变埋下了伏笔,作家也由此设置出“墨局长为什么不笑了”的悬念,直至最后才真相大白:原来只是因为墨局长在华山摔掉了门牙。小说运用以小见大的笔法,以“笑”这样稀松平常的事件贯穿全文,作家通过小说中的人物矛盾冲突讽刺了浮夸的官僚作风,而从人物心理描写的分析层面上来看,透过成年人与孩子、外人与家人的心理活动对照,作家侧面地批判了部分官僚利益至上的错误思想,将指向清正廉洁的德育渗透于小说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3 凝神聚气:指向社会教化的德育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我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正式的学校教育形态,教化在我国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当下这样信息纷繁、亟需严以修身的时代,社会教化则不仅局限于学校,更体现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武陵微小说作为新时代作家文化思想的载体,不乏具有社会教化内容的作品,而这些作品的创作源泉,则是以社会教化为目的的武陵微小说作家德育理念的表达。

戴希的《其实很简单》中,一个女人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抢劫,大街上却无一人伸出援助之手。在恐怖的沉默后,一个平日里最胆小怕事的文弱书生竟不顾性命之忧去阻止歹徒,与周围的路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直至小说末尾我们才得知原来他这样做只是不想让他六岁的儿子失望。男人因为孩子而挺身向前,路人因为男人而热心正义,而这人性中最美的力量就源于一颗我们每个人都曾拥有的纯洁质朴的童心。作家将社会教化引向了世人内心最深处的那方土地,用最朴素的声音叩问着我们的心灵。戴希先生的另一篇微小说《这个故事我不写不快》,则以质朴、淡雅的笔法更为清晰地显示了其立足于社会教化的博大情怀,故事中唐亚琼的母亲,在那样危险紧急的情况下竟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凭借感悟和教化,淡定自若的把钱“借”给了两个劫匪。这里并没有人为财死、妥协求生等令人遗憾的结局出现,而是最终救得了两条性命、拉回了两个失足的人。一个“借”字,使唐亚琼和母亲摆脱了进退维谷的困境,也让两个步入歧途的青年得到了救赎并坚守了自己的诚信。作家的这篇作品来源于真实的事件,真正做到了在生活中写生活,因而更贴近读者,使作品的社会教化性囊括了极为丰富的现实内涵。同样取材于实际生活的,还有伍中正的小说《那个眼睛有病的人》,讲述的正是著名慈善家彭立珊在成为香港有名的商人之后,依旧酌水知源,热心捐赠内地白内障患者与投身家乡建设的感人故事。当然,诸如此类的微小说作品还有很多,这些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经过武陵微小说作家的艺术加工,在原有的社会教化内容上进一步增添了丰厚的内在意蕴,从而提升了小说的思想深度,强化了小说的德育主题。

纵观武陵微小说的发展轨迹,从其初露头角的上世纪80年代开始,白旭初和欧湘林两位开山型作家就把创作目光更多的集中在现实生活之中,其作品包含着作家丰富的生活经验,着力于讲述寻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事,而通过作家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别出心裁的艺术手法,这些故事又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抒发了作家深邃的德育情感。近40年来,武陵微小说更是渐趋成熟,涌现了一大批崇尚向上向善核心价值的优秀作家,他们在继承前辈创作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武陵微小说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总体来看,新时期的武陵微小说现实主义色彩浓厚,作家重点着眼于现实生活,对现实事件或批判或赞颂,借朴素有力的文字,表达了核心的德育理念,从而体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并将持续影响整个社会。

猜你喜欢

武陵教化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孔雀东南飞》女德教化主题探析
『武陵追梦』湖南省文艺家采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选
自作诗《武陵追梦》(书法)
古希腊悲剧的教化旨归探析
文艺育人 教化入心
一次成功的破袭战——谈奇袭武陵桥